中医文化自信价值体系与教育模式
时间:2022-03-10 04:51:13
导语:中医文化自信价值体系与教育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赣鄱中医文化绵延不断在于其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巨大压力,出现了文化认同还很缺乏、专业信心还不够足、中医思维不够成熟、就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构建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赣鄱中医文化价值体系,形成以“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为内涵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赣鄱中医文化;价值体系;教育模式
赣鄱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其灵魂,然而赣鄱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究竟如何表述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仁和精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当前,中医学生专业思想有些动摇,进而影响其就业方向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在中医学教学模式中,坚定文化自信,牢固中医思维,培养学生热情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1赣鄱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赣鄱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可粗略归纳为: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阴阳中和、调和致中、三因制宜、知常达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整体观念、医乃仁术等。也可进一步归纳为“仁和精诚”。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赣鄱中医文化根植于红色闰土,也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赣鄱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和文化基础;相反,赣鄱中医文化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赣鄱大地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
2赣鄱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应当成为赣鄱大地医学生培养教育的共识
赣鄱中医文化自古宗派林立,但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在其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始终如一,并赢得了足够尊重。近年来,一些人以不同中医流派为由,否认共通价值,断章取义,造成中医内部分裂,使中医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产生隔阂。在医学生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应该避免核心价值观上的偏题,不能放弃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守,赣鄱中医文化不管如何发展,都不能衍生出文化价值观的对立。
3培育赣鄱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
要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游学、就业指导等途径,构建以“仁和精诚”为核心的赣鄱中医文化价值体系,形成以“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为内涵的教育模式。3.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强化赣鄱中医药文化引领。课堂教学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赣鄱中医药文化教育和传承的主阵地。将赣鄱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一是强化教师培训,加强教师赣鄱中医药文化教育,通过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术活动,教学规范化培训,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培育赣鄱青年人才。二是引入赣鄱中医文化课程,在课程安排上注重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全面掌握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知识。三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赣鄱中医专业文化,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诵读、健身、科普等,将赣鄱中医贯穿于教学过程。3.2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培养医学生专业思维。实践教学是升华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深入了解赣鄱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式,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任课老师风趣形象的带教,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做到知行合一。3.3以文化游学为引领,提升医学生文化自信。赣鄱大地,历代名人层出不穷,近千年来,不仅孕育了诸如王安石(宋)、曾巩(宋)、晏殊(宋)、晏几道(宋)、蔡上翔(清)、陆九渊(南宋哲学家)、吴澄(元代政治家)、汤显祖(明代艺术家)等众多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还哺育了众多杰出的医学家[1],以宋代崔嘉彦、陈自明、严用和,元代危亦林,明代龚廷贤、李诞、龚居中,清代喻昌、黄宫绣、谢星焕等江西十大医家最为著称。历代医家精英荟萃,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组织师生开展文化游学,启蒙学生对于赣鄱中医文化的喜爱和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培养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中医情怀。3.4以生涯规划为指导,引导医学生个性发展。医学生对中医药专业未来就业形势的了解是构建赣鄱中医文化自行教育模式的重要保障。从入学伊始,就要督促学生认识自我,规划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为个性化发展而拼搏奋斗。此外,要开设中医药就业指导课,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岗位,使得学生更了解中医药专业发展方向和个人未来就业形势。
4结语
赣鄱中医文化蕴含着以聪明理达、廉洁淳良为标准的医家品格,以仁者爱人、悬壶济世为内涵的人本思想,以淡泊名利、清廉正直为准则的医德操守,是赣鄱大地的思想宝库。其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丰富,理应成为整个教育和中医药行业共同信守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其国际地位,对于赣鄱中医文化的教育者来说,还有很长的求索之路要走,但构建赣鄱中医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系与教育模式,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当前中医教育行业的重要课题,在统筹设计教学规划,持续推进赣鄱中医文化教育,规范专业建设仍需继续努力,在探索赣鄱中医药文化教育之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少菊.“旴江医学”印象[J].中医药文化,2007,(2):28-31.
作者:陈冠宜 周小青 苏腾伟 熊文娇 李莹 单位: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2.江西中医药大
- 上一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
- 下一篇:戏曲演员文化艺术修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