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
时间:2022-12-25 09:32:54
导语: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指的是那些与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并且是建立在电波、图像等等传输技术基础之上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媒体的形态是处于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之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媒体发展阶段所彰显的内涵也不同。当前,新媒体是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依托新媒体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接收者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一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实现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在虚拟的空间里自由表达言论和观点。二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新媒体可以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较之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活力,感染力更强,人们更容易接受。三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遨游于世界各国的网络页面,根据个人喜好传输或者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覆盖面更广,传递信息更具多元化、碎片化。四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新媒体传播在速度上有其独有的优点,比传统媒体更便捷、更迅速,新媒体信息的生产、、转载和反馈,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的,受众可以瞬间接收,随时随地翻阅。
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教育者以红色文化为教育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品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红色文化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红色文化所宣扬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最终理想是实现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就是要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这个理想,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这种维护正义、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坚力量,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和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浓缩了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文化是鼓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它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努力、不断付出。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媒体用户数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这其中,大学生是运用新媒体最广泛也最强烈的群体,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是最高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给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导向力产生了巨大冲击,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不断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借助于新媒体的虚拟化、隐蔽性、即时性,向世界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推销其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实施其文化上的渗透。有时甚至利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暂时存在的某些困难以及消极腐败事件,借助新媒体平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挑拨事端,制造矛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透过其强有力的渗透,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传播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统叙述方式提出挑战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种文化,集商业性、娱乐性、学习性、时尚性于一体,它以形象化、通俗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以轻松而诙谐的方式赢得了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而且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更能抓住90后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发展特点,易于传播且思想观点简单,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接纳。相比之下,红色文化主要通过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报道等形式出现,在叙述方式上标签性、口号性、理想化色彩过重,主要以空洞的说教为主,内容过于严肃。传播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个人价值的现象,不能真正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及心理特点相结合。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产生的一个“矛盾”点,就在于红色文化的话语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新媒体特点产生脱节,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强,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遭到了质疑,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三)新媒体传播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传统形态提出挑战
当前,移动电视、手机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加速发展,微博、微信、网络视频、图片、手机短信等新的传播形态,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其影响力不断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在传播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者全球关注的大事上,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还主要集中于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采用课堂教育与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形式,传播形态、形式比较单一、单调,对于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还缺乏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缺乏创新性,教育实效性不强。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和“公信力”,运用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一)坚持党管新兴媒体,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
新兴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变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青年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被外界复杂纷繁的信息迷惑,因此,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网络构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大棋局”,我们必须坚持党管新兴媒体,坚持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一方面,必须坚持党对主流媒体的监管,坚持主流媒体的党性原则,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主流媒体作为我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必须旗帜鲜明的指出应该坚持什么信念,举什么旗帜,“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作用,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充分认同与肯定,提升青年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对不良网站的打击,加强信息监管。新媒体传播内容多样化,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主流文化,也有负面的、消极的、虚假的灰色文化,必须坚持对新兴媒体的管理,加强信息监督,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谣言、谎言,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广大青年学生澄清事实、揭露真相,对于青年大学生比较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权威、深度挖掘、细致分析,积极疏导青年大学生不良的、消极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和包容度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逐步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开放性的螺旋式系统。”其中,道德情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化环节,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不断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包容度,提高“感染力”,“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唤醒大学生的情感意识,激发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一是调整叙述方式,尽可能走进大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根据时代的变化,在红色文化的叙述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在保证红色文化政治方向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话语与新媒体特点相融合,让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现代技术的力量,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二是调整话语定位,注重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在话语定位上,将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诉求有效结合,着力解决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注重大学生的个人价值需要的实现,防止红色文化过于理想化、神圣化,进而体现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让大学生真正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鼓励多样化,对话中展示红色文化的优越性。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在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思潮多样化发展,在各种社会思潮对话中,展现红色文化的优越性。合理吸纳与红色文化精神相近的思想观点和精神理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优化整合,兼收并蓄,展现红色文化的包容度。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
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与启发的过程。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必须根据新时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擅于运用网络、手机、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形态,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开创自主型、交互式的教学新模式,“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创造力”,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从而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健康、有效发展。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等方面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结合新媒体传播和舆论引导规律,创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这是当前思想政治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徐春辉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 上一篇:审计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汇报
- 下一篇:住建局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