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08 02:46:24

导语: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一、家长老师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同孩子谈话、训斥、命令他的时候,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大错特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穿戴,怎样跟人说话,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处世态度、平时的言谈举止,对孩子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孩子都特别善于模仿,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具有更明显的榜样作用。有一个关于木头碗的故事:“爷爷年纪很大了,眼睛看不清了,耳朵也听不见了,腿脚已不能行走,牙齿都已经没有了。在他吃饭的时候,顺着嘴角经常有食物流出来。儿媳妇和儿子嫌弃他,吃饭的时候不让他上桌,叫他在炉灶后面自己独自吃饭。一次,儿媳妇和儿子给他端了一碗饭,老爷爷想把饭碗挪近一些,却一失手打破了碗,儿媳妇骂他,说他把碗打碎了,家里的东西全弄坏了,还说以后给他弄一个木头碗吃饭,老爷爷只能唉声叹气,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有一天,夫妻俩在家里,发现他们的小儿子在地上玩木头,好像在做什么东西似的,爸爸就问他:“儿子,在做什么呀?”他的孩子回答说:“我要做一个木头碗,等爸爸和妈妈老了,我就用这个木头碗给你们吃饭。”夫妻俩你看我我看你,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他们感到惭愧,觉得不应该这样嫌弃老人,从那以后,他们就让老人和他们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细心地伺候老人。要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的,才能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礼仪之邦,举止得体、谈吐文明是对一个人素质的最根本的要求。老师和孩子要注意文明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客气”、“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时常挂在嘴边,这样到哪里去都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貌。

三、放下溺爱、让孩子亲身去体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从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就教会了他们,可他们能真正懂得这里面的含义吗?道理讲得再多,没有亲自去实践,恐怕也只是空谈,所以要让孩子亲身去体会、去真正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果实。让孩子去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才能了解别人劳动的艰辛,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体谅大人抚养他长大的不易,孩子要在锻炼中长大。

四、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孩子不是把我们的知识从一个口袋倒入另一个口袋,道理我们可以讲给孩子听,但是他们真正理解了吗?不要让孩子感觉大人的话就是真理,只要去遵从就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思考,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自己去真正了解事物的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学会了思考,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走得更好。五、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信心鼓励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当孩子提出霸道的要求、做出越礼的行为、犯下严重的错误时,他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错了,这时候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而是对孩子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和斥责,孩子很可能既感到委屈又不能理解,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这样的批评,显然是没有什么教育效果的。所以,当孩子有良好表现的时候,要表扬、要鼓励。这样,孩子会充满信心,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文化教育是人类成长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明天最美丽的花朵。

作者:张晓辉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亮甲山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