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13 04:05:52
导语: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当前泰国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与实际教学的脱节
1.1教师对中国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教师被称为“语言文化的使者”,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很难实现名符其实。原因在于很多对外汉语的专业人才对民族文化和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引起重视,就不可能将文化教育引入到汉语教育的过程中。
1.2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影响
由于汉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系统,学生往往喜欢把相互联系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个体,如,很多外国学生认为语法是一个体系,拼音是一个体系,文化也是一个体系。这样将文化与语言隔离,会对汉语学习造成障碍。
1.3对中国文化内容缺乏深层次理解
在泰国工作期间,通过对泰国北榄华文学校在学的158名选修了汉语课程的学生进行客观选择题问卷测评的方法进行统计归纳,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学生在获取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环境影响和媒体,学校课堂中获取的较少。参加问卷调查的158名学生在“泰国学生获取中国文化的途径”中,有68人选择“媒体影响”,36人选择“课堂获得”,54人选择“生活环境影响”。学生获取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和环境。媒体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电影、电视、歌曲及主办的大型活动等。调查过程中很多同学表示通过这些活动既有娱乐价值,又可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但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陷入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就如表2所示,自己认为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习俗,然而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2.1文化差异比较法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母语文化的环境,这是无可否认的,但如何利用这一差异促进对另一文化的吸收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时,往往会产生负面的迁移作用,严重影响日常交际。这时我们就需要正确的方法去消除这种副作用。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汉语教师能把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汉语的学习。例如,在对狗的看法上的差异。中国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源于中国古代,对狗的看法大体是以排斥为主,当时有关的词汇大多是含贬义的,如“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等。而现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狗的观点基本上已经改观了,很多家庭开始饲养狗作为宠物。虽然那些词语还在使用,但狗在现代中国人心中已是“忠诚”、“聪明”“可爱”等的代名词。对于泰国来说,狗基本上从始至终都是受到保护的,甚至在泰国的有些地方,狗的地位已与人相提并论。这样对中泰两国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后,学生就更加能理解中国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把握词语的意义,消除在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以促进更好地交流。
2.2字词句的随机文化导入法
在汉语教学的背景中,如果碰到含有背景意义的词时,除了告知学生其本身的词义外,更要讲解其背后隐藏的意义,穿插文化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介绍“紫气东来”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导入相关的背景和含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习惯观天象而卜测未来,在这里紫气便是古人对天际变化的一种描述。“紫气东来”预示着好兆头,将有喜事发生。而谈到“紫”这个字时,泰国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因为他们很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且每天穿的衣服颜色不一便说明了这一点。除黄色外,“紫色”在我国古代也是属于皇室贵族的御用颜色,它象征着高贵与吉祥。再如,“饺”、“饼”、“饭”、“饮”等以“食”为偏旁的字则反映了我国的饮食文化。
2.3分段教学法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对象是多样化的。他们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年龄范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要把语言教学、文化教育及交际规则培养相互融合。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对学过的知识有更好地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基础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汉语不久,对汉语的构成、用法、词汇等基本不了解。在学生进入中级阶段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汉语基础和文化水平,这样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两方面的教学:一是扩展汉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二是在文化的基础上,练习更多具有民风民俗的词汇和语句,使交流更加顺畅。随着学生进入高级阶段后,学生的汉语水平已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中国文化大体上已经了解,这时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进行教学,进一步加强使用汉语的规范。
2.4文化体验法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外,让学生亲身体验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单靠讲解或视觉欣赏是不够的,只有融入其中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在教授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文化讲座等。泰国学生本就活泼好动,利用音乐、小品、武术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结语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也包含着语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当前世界上各个民族语言的不同特点正说明了这一点。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而形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生长的土壤,而这里的土壤就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决定了语言的特点,因此语言中就会有很多反映各地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思想道德、传统文化的词汇及用语。由此可知,外国学生如果想要提高交际能力,使交际变得更加顺畅,那么掌握这类词汇和用语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文化的教学则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承载这种文化的语言。换言之,要在了解中国的人文风俗、历史、地理、生活习惯、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汉语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率,所以对外汉语中进行文化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徐世俊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 上一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 下一篇: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