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后备人才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13 04:00:03
导语:体育后备人才多元文化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构建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现实问题
(一)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缺乏深层次的结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体育部门实行了与教育部门联办体育的改革措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教育部门认为“教体结合”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良方。两部门设有统一的目标,没有把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看成是两部门的共同事务,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磋商、交往与合作,没有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整体布局,没有在运行机制上实行有机协作,没有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体育部门多年来已经习惯于在体育系统内部培育竞技体育人才,这种模式运转顺畅、结构严密,为国内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各级学校招募高水平运动员参加相关比赛。在一段时期内,高校的体育比赛变成了退役运动员间的较量,眼下又开始吸收现役运动员,而且尝试和体育局联办以及合作,给现役运动员发放文凭以及挂名等。
(二)竞赛体系中的问题
目前在竞赛问题上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青少年竞赛体制上的问题;二是大学生运动员的参赛问题。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类青少年比赛,侧重于选拔更为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多年来所实行的“体教结合”体育系统并没有把高校体育竞赛列入它的管辖范围中,只能在教育系统中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竞赛,而且一直都是业余水平选手间的竞争,不能进入到国家竞赛体系中,制约了大学生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与训”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方面存在着“轻文化学习以及重训练”的问题,运动员的身份非常特殊,不但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达到训练目标,完成比赛任务,但是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比较有限,难以处理好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学训矛盾”。
(四)教育思想落后,办学方向亟待明确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路径是教育社会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态势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教育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机制。然而,我国目前竞技后备人才文化教育过于形式化,缺少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针对竞技后备人才所开展的文化教育,特别是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尚未较好地吻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打造教学课程,这也是眼下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开展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学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性的运动机器,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精英体育人才。
(一)“职体结合”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固有的训练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的弊端日益展现出来,不能很好地吻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于是就正式提出了“体教结合”理念。但依然存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本比较昂贵,运动员缺乏相应的文化教育,退役运动员不能顺利地实现就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难以克服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结合体育后备人才相应的性格、能力、智力等特点,催生了“职教结合”培养模式。第一,现代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体育后备人才接受职业教育,享受其现代化的教育观念,逐渐掌握和运用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为社会尽职尽责做贡献。第二,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职体结合”培养模式,要以科学的态度,对事物本质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把握,根据竞技体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调整眼下的实际情况。第三,职业定向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育后备人才在遵循其自身特点与竞技训练规律的基础上,获得相关职业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职体结合”这一教育模式,是当前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出路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够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以及体育教育等领域的资源,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战略。
(二)探索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途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要重新定制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水平和标准,切实构建能够适应运动训练竞赛需要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更好地培育体育竞技后备人才。
(三)切实落实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政策法规
从国内来看,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保障广大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然而从实践过程来看,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地运作,因此,要求相关体育系统主管部门采取多种合理措施,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将这方面的工作引入到法制化道路上来。更好地构建和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形成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良性运行机制。
(四)形成利益与责任相连、运动成绩与文化学习挂钩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虽然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状况,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也颁布实施诸多的法规以及政策,却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从根本原因来看,这来自于当前体制中相关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方面的高低,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练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还有一些运动员只关注运动成绩,没有高度重视文化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将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到运动队或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具体地规定和落实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群体的文化学习设施,而且要切实地构建旨在促进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文化学习质量,这种激励机制会直接影响到相关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各个级别的领导者的切实利益。
(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文化教师水平和待遇
行政管理部门应改善相关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真正将教师队伍稳定下来,提升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培养文化课教师,切实增强这些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社会地位以及业务技能水平,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改进和强化师德建设,让这些新方法和途径服务于新课改。
作者:李严亮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 上一篇:大学体育文化审美教育论文
- 下一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