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11 09:07:45

导语:农村社区文化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社区文化教育论文

一、立足“农村”,夯实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根基

1.利用传统节日,丰富社区文化教育载体

农民一般喜好自己的一些传统节日,而西方的洋节日在农村未必有市场,所以不妨抓住农民普遍重视的春节、元宵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进行一些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庆典活动,如传统的舞龙舞狮、钱棍、大头娃娃、狮子滚绣球,还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立蛋比赛、吃“五黄”等。通过开展这些传统民俗活动,既能联络村民之间的感情,活跃节日气氛,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与创新。其实节日庆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农民对世界、人生的一种认知方式,是农民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的体现,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所以如何利用好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丰富社区市民的文化生活,对于农村社区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挖掘区域性文化,加深社区文化教育的底蕴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民风民俗说到底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农村社区相对城市社区区域性更大、更散,各种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这正是开展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基础。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军说,作为一个农民,他所喜欢的文化一定是在内容上表现其喜怒哀乐、形式上符合其审美情趣、在潜意识里暗合其文化心理的文化,而土生土长的带着一方灵气的传统文化最能体现这些要求。白岘乡境内竹资源丰富,“虚心文雅、高风亮节”的竹精神在这里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为了弘扬竹文化,白岘乡社区教育中心每年都要开展竹文化节。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社区市民竹制品的交流展示,社区书画爱好者关于竹的书画展览,还有“弘扬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主题文艺晚会,社区内学校、企业、单位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营造“虚心谦和”的德育氛围、“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氛围、“品行高洁、与人为善”的人际氛围“、乐善好施”的助人氛围,使村民处处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民风淳朴、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语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甚至特定区域文化特征可以在该区域的方言习惯中得到充分体现。长兴县白岘乡位于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常住人口只有一万左右,可是当地却有独特的方言,已被收录于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岘乡社区教育中心为了这一文化遗产能绵延不绝,今年4月份举行了方言民间故事大讲赛,每个社区都选派选手,讲当地的民间故事,绵柔的口音,铿锵的语调,饶有韵味的叙述方式,把当地民间故事讲得津津有味,不仅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者的参与,连县政协文史馆的同志听后都赞不绝口,当地很多方言故事都被收录于《长兴县民间故事》一书中。

3.开发民间艺术,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保护、传承好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样式,特别是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对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影响深远。例如白岘社区的“十番锣鼓”,早在2008年,传承启动仪式就在乡社区教育中心举行。启动仪式上,85岁非遗传承人俞炳如向社区市民详细介绍了十番锣鼓的由来,并接受了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内学校颁发特别聘书,聘请其定期到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带徒传帮接代。现在白岘乡每个社区的十番锣鼓队都各具特色,每周都有练习表演活动,每有大型活动,十番锣鼓必不可少。十番锣鼓不仅走出了白岘,走出了长兴,还敲进了上海的世博会。其实,农民最渴望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样式。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使农村社区居民生活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使社区教育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

二、服务“农民”,把握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灵魂

农民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直接承载者,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多研究农民的文化需求,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以文化为主导,重视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多年来白岘社区教育中心通过扫盲教育、职业中专班、成人“双证制”高中班、成人大专班来提高社区成员学历层次,注重社区居民技能的培养,常年开设计算机、电工、焊工、花卉苗木、市场营销、蓄电池组装、汽车驾驶、社区服务、美容保健等相关培训,积极吸收农民参加学习培训。

1.借用文化墙,力求教育的直观性

浙江省长兴县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进魅力乡村建设,目前白岘乡已有五个行政村荣获了“中国魅力乡村”的殊荣。白岘乡以“魅力乡村”建设为契机,在建设魅力乡村过程中,每个社区都根据实际情况,修建各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中间配以亭台楼榭作为市民休闲纳凉交流之地,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的形式,起到耳濡目染的心理提示与教化作用。不仅如此,每个社区的墙体、桥栏、灯杆、绿地都会“说话”,为市民开启了一道道历史、文化、科技、道德之窗,成为社区居民随时随地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

2.依托文化社团,力求社区教育的持久性

社团管理是实现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重要抓手与途径。在白岘乡,每个社区,都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那就是社区居民自觉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社团组织,由于这些社团根植于社区独特的文化土壤,是居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自愿组织开展起来的,因而长期以来,社区的许多文艺体育爱好者,自发组合到一起,开展秧歌、曲艺、歌舞、球类和棋牌类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他们活跃在农家小院、乡村广场等,娱人娱己,极大地满足和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做到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成为农民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

3.开设文化大讲堂,提高社区教育的辐射力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白岘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时事热点和群众感兴趣的话题,精心安排文化大讲堂的内容,每周都有新意,每月都有重点。如2013年四月:改革创新•中国梦系列;五月:生态环境•美丽白岘系列;六月:旅游•休闲文化系列;七月:军事•科学系列;八月:法律•经济系列;九月:教育•励志系列;十月:社会民生•农村政策法规系列等。社区教育中心聘请优秀专家、教师讲课,每次开课,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参与,累计听课群众达到2000多人次。文化大讲堂的开设,大大开拓了社区市民的视野,提高的大家的文明素质。

4.建设乡村大舞台,力求教育的娱乐性

随着“魅力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目前白岘乡每个社区都建起了“乡村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村民们成了“明星”,他们或是邀请县城专业的文艺社团送戏下乡,或是自编自导自演,男女老少齐上阵,特别是夏天,形式多样的纳凉晚会常常是观众爆满,笑声不断。“乡村大舞台”也是各村社区广场舞、排舞集中展示的舞台,白岘社区中心仅2012年共举行排舞大赛4次,广场舞大赛6次,并多次荣获长兴县排舞和广场舞大赛一等奖。2012年白岘乡社区教育中心乡村大舞台“金秋十月”的文体活动展示还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过去一些村民晚上闲着无聊,沉迷于赌博、酗酒、搞迷信活动,如今,每当农民们休闲之余,来“乡村大舞台”参与和观看文体活动成了他们最大的精神享受。

三、发展“农业”,注入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动力

农村社区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

白岘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当地的特色农业和农时特点,适时开展如白茶采摘、制作、施肥,毛竹林培养、冬笋培育,杨梅嫁接、吊瓜病虫害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满足农民的创业需求,灵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统筹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有效教育资源,聘请专家、能手到田间山头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现场示范指导;带领有种、养殖意向的农民到德清、安吉、临安相关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实地请专家传经送宝、答疑解难。自2006年以来,乡社区教育中心联合乡农办、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农机站,以实用有效为原则,每年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还通过科技咨询、技术承包、送科技进村入户,农民们学以致用,现在当地很多农民都创办了自己的种、养殖基地和企业,成了率先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2.发展文化产业,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社区市民素质与学习需求特点,社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将以优势产业为主体,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文化,进而拓展社区教育的空间,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实现区域内的跨越式发展。白岘乡自古以来就是太湖石的重要原产地,以太湖石为主的园林绿化产业,已经成为白岘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白岘乡党委政府正全力打造太湖石文化产业园,在紧邻即将启动建设的杭长杨高速白岘互通交汇口、北依10省道,交通极为便捷的地块,正在建设集太湖石产业发展、文化推广、生态环境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太湖石博物园。我们要在太湖石原有的绿色产业链基础之上,加快培育以太湖石为核心的景观石销售,名贵苗木花卉的种植,景观照明产品的生产,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以此形成更宽、更长的产业链,以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百姓的增收渠道。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教育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中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更加注重适应农村形态和农民素质转型的需求,农村社区教育应当以文化为引导,用先进的文化培育人,科学的文化武装人,让文化这种特殊的生产力在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白岘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