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9 05:12:32
导语:民族地区高校多元文化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可以理解为教师具有不同文化的知识和修养,并拥有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积极交流与充实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表现在: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上。不管教师属于哪个阶层、民族、性别和地区,他都要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即对每一种文化、民族、性别、阶层、地区的学生和知识平等地看待。教师有没有多元文化观念和意识,有怎样的多元文化观念和意识,是否能在教育教学中适时地结合教材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情景渗透正确的多元文化意识,可以作为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培育的关键性因素和基本途径。表现在教师的教育知识上。美国学者斑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教师要兼具四种知识: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范例;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概念;主要族群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对教师而言,多元文化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多元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它对教师本身的教育行为也提出了要求一一在教育过程对每一个学习者有相同的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对学生的主观偏见和好恶悬置起来,不因学习者的民族、信仰、语言、家庭经济条件、外貌、性别等差异而区别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教师不仅要学习不同族群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不同文化的视角合理地诠释经验、恰当地采取行动。
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现状
通过文献我们得知,民族地区高校部分汉语授课教师缺少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有研究者指出:“许多汉族教师进入民族地区学校,接触少数民族学生时,由于文化的差异,无法辨别学生的行为模式,不能使用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模式,无法依据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许多跨文化学者也认为:“刻板印象、偏见、歧视是跨文化沟通常见的障碍。一些学者对三者进行了区分:刻板印象是从思维角度出发产生的概念;偏见大多是从情感角度产生的观念;而歧视则是从行为视角出发的观念。”为了验证这一观念,我们在内蒙古地区高校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蒙古族大学生中进行了一些访谈。通过访谈我们得知,民族地区汉语授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刻板印象、文化偏见、文化歧视等问题,有着比较严重的排斥和压抑多元文化的现象。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上。教师应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风格,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相同的期望,不能因学生的民族、信仰、语言、家庭经济条件、外貌、性别和地区等差异而有主观偏见和好恶,从而保证学生在教育中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然而,访谈中了解到,在教学工作中不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为数不少。仅本着多元文化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一点,做不到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群体的标准评价其他群体,并认为其他群体是低下的,反感异文化群体的个人,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跟他们接触。如,有的教师对民族文化知识、蒙古族的习俗习惯不了解不感兴趣,总用笨、懒、慢等词形容蒙古族学生,觉得蒙古族学生什么都不会,特别是电脑操作等,甚至认为他们的理解能力差,等等。这种种表现说明,现今一些教师的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立场和态度,与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是背道而驰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还普遍偏低,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在教师身上体现得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因不同民族的历史、宗教、习俗的不同,如果教师有文化偏见和歧视,易发生文化不适应,甚至引发文化冲突。教师减少文化偏见和歧视的民族中心主义立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多元文化素养。教师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才能避免对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偏见和歧视以及避免低估他们的能力。
三、关注民族地区高校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
(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同化型文化”,这种“同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不断同化和融合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中国的“同化型文化”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强劲的同化能力上。中国的“同化型文化”是属于“温和同化论”,即认为社会中的各种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文化的最终发展归宿是以主导集团文化为主体将各种文化有机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文化同一体或文化“熔炉”。在传统的“同化型文化”的影响下,汉语授课教师所秉持的文化观念是“温和同化论”,其着眼点是将不同文化同化于主体文化之中。“同化型文化”由于其自身的保守性、封闭性已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对传统的“同化型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以形成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是从容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的必然选择。
(二)学生的文化多元化所决定
作为教师教育对象的学生具有多元文化性,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素养。从传统的教师教育素养到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所然。这是由于民族地区的汉语授课教师的授课对象,除了汉族学生之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一是学生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属性。学生文化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能会因共同的民族等特征结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教师应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多种不同的学生文化。二是教师的教育活动依赖于学生的文化特征。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均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各种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碰撞。因为教师和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民族,特别是在大学显得更加明显。在学校的同一班级都由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构成的,而且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如学生的生长环境、学生受教育的背景以及学生的风俗习惯等。教师随时都可能遇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五彩缤纷的文化汇入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不懂得互相尊重,教育活动很难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校的课程具有多元文化性
一是学校课程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属性。我国实行三级课程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除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具有多元文化性外,国家课程也具有很厚的多元文化性,比如在课程中民族文化、性别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相互交叉,因此要把握课程、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多元文化教育素养。二是教师的教育活动依赖于课程的文化特征。世界上已经存在的多元文化课程的成功范例和反面教训,具备了可相互参照借鉴的条件。西欧的“多元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文化的多元性。北美、澳洲的“文化共存”教育模式在初期获得了成功,但是该模式忽视了不同文化的整合和交流出现了问题。以上这些经验教训为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四、凸显民族地区高校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
由上得知,汉语授课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缺失的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的反差。教师是有文化属性,有多元文化属性,但是,教师的多元文化属性是需要发展和训练的,而且也是必须进行发展和训练的。缺乏发展和训练,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就会停留在一种比较原始的水平,就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课程和学生多元文化发展的要求。
(一)立足于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现实是提升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现实基础
正视当前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现实是培养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教师的起点。首先,当代多元文化现实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授课教师,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多样性的文化氛围中。在教室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同一课堂中学习。面对多元文化教育现实,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授课教师,要克服本民族文化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排除偏见,具备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和专业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适当的文化策略,回应多元文化教育现实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其次,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现实,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教育的对象。对教育对象有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等的假设和观点,而这些假设和观点只看到人的一般之处,而看不到人的独特之处。“文化人”恰恰看到了教育对象的独特之处,人是文化的产物,作为人的教育对象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多样的,生存于文化之中的青少年学生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际的关系,而不是理智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树立学生是一种文化人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会关注学生的文化问题,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文化,真正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的文化多样性。再次,教师立足于多元文化教育现实的策略。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现实,教师应该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所谓教师的自我意识就是指教师如何看待自我的意识。教师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现代,随着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开展,教师将自己看成是一种专业人员,依赖于特殊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而生活的人。这样认识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把教师本人抽象化了,一般化了,而没注意到教师本人也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之中的人,一种文化性存在。因此,教师要关注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教师本人必须要撕破专业教师这一面具,回到他本来和丰富的文化状态,树立作为文化性存在的教师的新意识。教师教育超越专业化的标准,将培养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主要目的。
(二)借鉴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有益经验是增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思想条件
在培养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中国和外国之间借鉴和移植的关系。首先,借鉴外国经验是搞好汉语授课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重要条件。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有益经验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授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彻底地审视和反思本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排除偏见,应有多元文化教育素养,需要借鉴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有益经验。其次,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有益经验能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跨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教育也呈现全球化的特征。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已不再是某一主权国家内的事,而是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存在形式。为此,我们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内外多元文化教育对峙的局面,在多元文化教育的交流对话中,使我国教育与国际多元文化教育接轨。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在民族、城乡、语言、文化日渐增多的交流和融合中,我们的教师教育必须反映多元文化所倡导的平等、尊重、宽容、理解等价值,并在借鉴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经验的同时,开创我国教师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新篇章。再次,教师借鉴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经验的策略。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经验,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扥等国的成功经验,培养我国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并把它当做培养汉语授课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既向外国学习和借鉴,又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要立足中国实际来借鉴外国经验,有选择、有批判地学习和借鉴,洋为中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三)继承中国传统多元文化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是培养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历史依据
培养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多元文化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授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彻底地检查本民族文化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排除偏见和歧视,具备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应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多元文化教育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树立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其次,中国传统多元文化教育丰富的思想资源能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我国教育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多元文化教育这一词语,但是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教育中,在事实上已存在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由于历史与国情的特点所在,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在历史上有许多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遗产和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在民族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是以民族平等和团结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在教育的实践中,我国在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材开发、语言学习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继承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传统,能够促进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培养。再次,教师继承中国传统多元文化教育的丰富的思想资源的策略。关注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就应该将多元文化教育的讨论与教师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讲解一些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应该说,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不是外在于教师的问题,而是一种内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问题。所以,多元文化教育问题的讨论必须诉诸于讨论者本人的生活经验。这正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所贫乏的。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们的教育中也涉及多元文化教育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基本上将这些问题当成是一种外在的问题看待,而非把它看成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在问题来对待。这样,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根本不能触及和触动教师的个体经验,因而也不能使教师从中受到多元文化教育,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当然,继承传统并不等于不创新,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教育体系。
作者:李学民单位:赤峰学院
- 上一篇: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论文
- 下一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