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河南段保护与建设研究
时间:2022-01-08 03:08:33
导语:大运河河南段保护与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用于通航的水利工程。以河南段为主体的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融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支撑了隋唐宋封建王朝鼎盛繁荣。大运河作为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标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高度重视中华文化和大运河保护建设工作,指出要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他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申遗。隋唐大运河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世界遗产保护要求,河南段作为隋唐大运河保护的关键区域,其主体和核心就是水利工程。隋唐大运河的修建涉及线路的规划、水源的选取、泥沙的处理等诸多水利问题。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河南段水利文化遗产,就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从维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出发,按照现代水利视角和思维,科学谋划,系统治理。
1借鉴国外在河渠水系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经验
大运河的载体是水,大运河的根和魂也在水。隋唐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关键的环节就是运河水系如何恢复、保护和治理。过去几十年,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认识上的局限,包括运河在内的水系基本上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和整治,普遍存在生态退化、缺水断流、水体萎缩、淤塞严重、水体污染等问题。这些情况,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也曾经历过。国外河流治理的转折是在治河理念上的转变。1938年德国的Seifert提出了生态工程措施,即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基础上,以近自然的工程措施进行河道整治,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将生态学的概念运用于工程,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于生态学工程措施的认识。这些理念对西方国家水系治理影响很大。恢复自然的生态治理模式、加强景观保护以及文化建设,成为近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等河渠水系治理的根本选择。20世纪50年代末期,莱茵河又黑又臭,鱼虾绝迹,被称为“欧洲下水道”。为改变这种局面,德国利用整体生态理念推进水环境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经过河流综合整治,以莱茵河为代表的德国河流,现在是世界上治理最好和最美的河流之一。美国在河渠修复中,向河道倾倒一些影响河道自然流动及河岸稳定的原木残体或块石,达到改善水文情势、河岸稳定和营造生物栖息地的目的。1990年,日本政府颁布《近自然工法》,改变传统的治河理念,要求治河工程尊重自然的多样性、流域自然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单一目标的河川整治向流域全面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展。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流受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经历了自然河流、防灾河流、侵占的河流、河流公园、近自然河流等5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学习德国和日本等的河流改善措施,并开始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21世纪初,著名的清溪川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在河渠生态保护认识和实践上还落后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期治水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理念,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也是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合理规划水源,恢复河流功能
运河是河流的一种形式。河流要有水源,而且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否则就不能称为河流。河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71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04亿m3。河南的水资源量并不丰富,运河水源的取用,更需要精心规划。隋唐大运河河南段,主要位于河南北部、东部和西部。根据流路和水量大小,可以利用的地表水源有洛河、伊河、黄河、沁河、卫河等。其中黄河水资源量最大,伊河、洛河、沁河水资源量较大,卫河水资源量较小。从过境水量来说,黄河保证率较高,但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容易造成运河渠道淤积,但是通济渠离不开黄河水,永济渠也可以利用黄河水。洛河、沁河的水含沙量少,可以直接作为运河水源。利用南水北调进行永济渠生态补水,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途径。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常态化供水,引用黄河水可能是永济渠水源的主要途径。引用黄河水,就需要解决好黄河泥沙的淤积问题,关键就是减少引水的含沙量。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离河不远、引水方便、地势低洼的地方设立沉沙池,让泥沙在沉沙池中沉下来,然后将清水引到运河河道。沉沙池淤满以后用作农田或林地等,择地再开辟新的沉沙池。河渠的生命在于流动,正如人体内血液流动一样,作为运河也不例外。由于河道条件的变化和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可靠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一定需要恢复通航功能,但是它还有防洪、供水和生态功能等,运河不应该成为与外界隔绝的水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需要根据运河的宽度、水深、坡降等,计算并确定合理的最小生态流量或环境流量。
3树立生态理念,保持河流健康
我国城市建设走了很多弯路。城市路面硬化导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及树木不易成活等,雨水被白白浪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发展方式,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对隋唐大运河的河道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运河作为河流的一种,其保护与开发,除了进行文化和文明传承功能外,还有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功能,这是衡量一条河流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运河是连通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栖息地、过滤等生态功能。其关键就是保持合理的河床形态、水量与水质。在大运河的保护建设中,除靠近市区、桥梁等特殊地段以外,要尽力减少或避免用石块、水泥等硬材料,以减少对河床的破坏。主要原因有:缺少淤泥层的硬化河渠,难以生长具有净水功能的植物、微生物、鱼虾和其他水生生物,河水失去自净能力,若流动性不足,水质只会越来越差;硬化的河渠阻止了河水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在降雨量大时易造成洪水泛滥;硬化的河渠缺少天然植物作屏障,泥土和垃圾等容易直接进入河水,造成污染和河床需要不断清淤的恶性循环;河渠两侧缺少树木,受阳光影响,水温变化大,不利于水生态平衡的建立;夏季高温会导致传染性病菌和病虫在水中大量繁殖,危害人体健康;河渠两边若没有灌木等野生植物,缺少生态景观,受居民欢迎的程度也会降低。
4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杜绝污水排放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解决好水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运河水道相对较宽,而且处于地面以下,若不加强科学管理,很容易成为排污沟。近年来,由于农村水资源污染速度上升,水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时存在。点源污染占比少,主要是一些乡镇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面源污染占比大,尤以农业面源污染最为突出,包括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施用、秸秆焚烧和农业养殖中产生水污染等。此外,农村生活垃圾、周边城市生活垃圾的转移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部分。这些都对运河水质造成严重威胁。为控制水污染,2015年,国务院印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为杜绝隋唐大运河建设河段成为“排污沟”,首先要在规划上做好文章,规划设计好进水口与出水口;其次是制定严格的河道管理规定,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三是要落实专人负责,把河长制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广泛宣传,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其水利的规划、保护与建设是工程的灵魂和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牢固树立生态理念,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既尊重历史,又兼顾现实,不久的将来,古老的隋唐大运河,一定会在中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岳晓娟 于帆 方安丽 单位: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黄河水利出版社 3.新乡黄河河务局长垣黄河河务局 4.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 上一篇: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分析
- 下一篇: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精品范文
1大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