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08-19 03:42:26

导语: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时代和现实呼唤高品质教育,高品质教育需要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建设先行一步。学校文化建设包含了聚学校以深厚的文化基因的精神文化、定言行以庄正的生态范式的制度文化、成师生以优异的能力素养行为文化以及赋物件以丰厚的教育功能的物质文化这四类。梳理这四类文化的内涵,继而提出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诸多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品质学校;文化内涵;文化建设

一、高品质精神文化建设,聚学校以深厚的文化基因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师生价值取向、观念伦理、精神面貌、人格品质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是师生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师生理想、意识、价值、态度、情感的实在力量,其建设途径建议有三。(一)理论探讨和审辨。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文化主题,关系到对历史的尊重、对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融合,是严肃的历史任务,需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应该广泛探讨、审视和沉淀。比如,国家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原生文化的融合就要辨证看待。“立德树人”四字是国家文化创生基于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的文字符号,背后的核心是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用历史眼光看,这是教育发展到新时期的阶段性表达,其让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本质从没变过。因此笔者认为,学校一方面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原生文化,思考其核心表达有无科学依据,是否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否表意明确,如是,便不能盲目用外来的流行热词、权威观点随意左右自己方向,要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不应故步自封,应当研究自己文化的表达和表现,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改良,这样方能处理好坚守和变通、传统和融合的关系。(二)文化聚焦和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标志就是要将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用语言概括出来,用符号表达出来,精练描述,清楚阐释。主要有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等。德阳中学基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办学业绩,于1995年凝集出“强健、正直、博学、创造”的校训,以及“三成”办学思想,即“教学生成人,促学生成才,助学生成功”。以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性作为第一要义,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未来的成功奠基。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教师用成就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点滴进步。学校形成了“严而不拘、活而不乱”的管理风格。(三)文化实践和外显。高品质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和形貌外显应相生相长。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学校精神等层面上,它更是一种与全体师生日常工作与学习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普世性的东西,应该是具体可感的。[2]精神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内在体验,让师生靠理性逻辑来感知、理解、悦纳精神文化内涵,也要通过外显体验的直接方式增强文化的可视性,师生在外显活动中感受过程、关注现场、积极参与、体会情景,在社会实践与学校生活中体会精神的力量。德阳中学校运会艺术周的开幕式上,校训、校歌、校旗、校刊集中展示学校的精神文化,师生在体育比赛中体悟到了“强健”和“成人”的内涵,在艺术展演上真切地感受到“博学”“创造”和“成才”的魅力。丰厚学校精神文化在提高学校办学品质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高品质制度文化建设,定言行以庄正的生态范式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学校高品质的制度文化要建设一整套获得全校师生高度认同的制度,在公平执行中规范言行、激发潜能、引领思想。其建设途径建议有三。(一)树行业标准,以规范为起点。学校制度往往体现为一种强制性力量,迫使人们的行为与现存学校制度所要求的思想、行为模式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学校制度要建立健全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外部制度是师生作为社会属性的人要遵守的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序良俗。内部制度是教育领域或者校区内师生要遵守的制度规范。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以及学校依据教育法律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七个类别:一是综合管理类,如《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学校重大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德育管理类,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学生一日常规》;三是教学管理类,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小学生守则》;四是学生活动类,如《学校文化节工作方案》《学校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五是教师发展类,如《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六是安全管理类,如《学校安全教学工作措施》《学校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七是后勤管理类,如《学校**教室使用管理规定》《学校校产管理制度》等。学校可以把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编制成册,形成《**学校制度汇编》,管理者要调控制度之间的动态平衡,充分审核全部条款,避免矛盾冲突,及时修订和更新条款。(二)集众人智慧,以人本为归宿。学校要提供民主管理的平台,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反映师生的合理诉求,达成制度的共识,最终以人本为归宿。德阳中学制度文化建设有“四步流程”,第一步是会议动议。先是学校党委启动议题,再是召开行政扩大会议布置具体工作。第二步民主共建。组织多方讨论,集中普遍意见,拟定制度试行稿。第三步是模拟实施,收集现象和数据进行纠偏、修正和优化。第四步是集中表决。举行庄重的会议,发挥师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维护师生的平等参与权和发言权,最后表决通过。这四步流程搭建了一套制度制定和修订的完整闭环,民主集中、求同存异,所出台的所有方案在权威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本思想。这样就高品质地完成了制度文化建设的源头工作,这也是很好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智慧。(三)维人事公正,以执行为要义。制度的价值意义在执行,执行的要义要凸显平等、公平的观念。但现实中“制度供给”和“制度执行”有普遍的矛盾。学校制度要严格、准确地执行到位,不能只是留于纸面,束之高阁,要公开透明地执行,充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宏观统筹力和微观指导性。同时,执行要“管”“理”并重,不可偏废,重“管”轻“理”或者只“管”不“理”容易造成制度执行时的僵硬、淡漠、冷酷,与学校这一人文性浓厚的鲜活场域格格不入。也不能轻“管”重“理”或者只“理”不“管”,容易厚此薄彼,失之公允,用“人情”取代“人本”。根据具体的情况“管”与“理”宽严相济,张弛有度,既坚持原则,维护制度足够的“刚性”,又灵活变通,赋制度以合理的“柔性”。

三、高品质行为文化建设,成师生以优异的能力素养

学校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生活中体现出的管理行为、教学与学习、课程建设与实施、教育科研等言行文化的总和。高品质的行为文化能推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立且转化为行为现实,让学校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其建设途径建议有三。(一)刚柔并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刚性管束和柔性感化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策略措施。首先是刚性管理。制定实施比较严密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体系是有必要的,实施惩罚与奖励,督促学生反复练习、养成,对于违规的言行,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必须给予合理的纠正,不能宽容。其次是柔性感化。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和包容是学校区别于社会法律法规和家庭亲情的独特教育方式。柔性感化能让理性判断和理性言行尚未形成的学生受到情感的同化,老师的情感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这种“爱的教育”是教师管理学生的高层次的境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不二法门就在此。(二)营造氛围,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教师行为类型可分为自然之境、理性之境、道德之境与审美之境,它们既相互独立、循序渐进、协同进化,又共时存在、相得益彰、四位一体。[3]学校管理部门要搭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提供师德师风和专业技术培训,树立名师榜样,促成骨干教师的养成,促进教师行为由自然之境逐步上升为审美之境。届时,教师团队将形成爱生如子、热爱学校、自然质朴、智慧创生的优秀言行和品质。(三)整体架构,打造丰厚多彩的课程文化。学校课程文化隶属于学校行为文化,体现了教师与学生言行品质的最重要的交集。课程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焦点,也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场,是整个学校文化的落脚点。德阳中学基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的办学理念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将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同日常教学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五育并举,师生共进,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志趣生成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四、高品质物质文化建设,赋物件以丰厚的教育功能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现实存在和发展的外显物质的总和。高品质的学校物质文化应该是建筑坚固而又精美,装饰精致而又得体,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分区合理,赋予科学和人文的教育色彩,俯仰之间均能启迪心扉、催人奋进的。其建设途径建议有三。(一)建筑布局主题鲜明,融合创新。学校的主体建筑群要合理布局、科学分区。一般来讲,可分为教学区、食宿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实验实践区、展演区、行政办公区等。教学区需要建设得安静、明亮、庄重、严谨,食宿生活区要明快、卫生、温馨,实验实践区要营造理性、科学的氛围,运动区要宽敞、通透、富有活力,休闲区要自然、轻松、愉悦。主要建筑通过二次装修可以实现“跨区融合”,将两个功能区的设施设备跨时空组合在一个空间内。一是教学区和实验区的融合,比如物理学科教室专供物理老师教学,通过设计师和物理教师的整体设计,能将科学知识与教学实践操作融为一室。二是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融合,如寄宿制学校在宿舍里开辟了小型图书馆、茶道文化室、器乐室、书画室、棋类空间等。这些功能分区的融合,体现了教书育人模式的进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二)区域环境立体多变,触发师生良性的环境。知觉人和环境互为主客体,环境知觉理论的其中两个观点可以移用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上。一是人处于物质环境中会出现环境知觉,体现着人对周围的环境客体的全面认识和综合解释。因此,教育小环境的建设要呈现符合学生成长的学段序列特征。学校可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性格习惯,在本班教室内外、年级走廊两旁设计小环境,学生朝夕相处,假以时日,可有良好习惯和认知的养成。进入新的学段会受到新的熏陶,如此有序列的立体叠加,能充分发挥物质文化持续不断的育人效能。二是人在固定环境刺激下,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会减弱、淡化,最后形成习惯。因此,物质环境的建设应有变化性。学校应当定期更新校园环境,比如组织师生力量对学习区的张贴字画、板报橱窗、文化知识走廊进行主题化改造,举办主题书画摄影展览等,让学生适应诸多良性刺激后形成诸多良好习惯,充分提高学校物质文化的育人成效。(三)建筑设施具备文化和审美情趣。高品质的建筑设施应当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和本学校的文化融入其中,主题建筑寓意深刻,人文景观厚重悠远。基础教育学校应该学习顶级高校的做法,将主要建筑,如主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命名,诠释好背后的文化和品质。也要将美学融入建筑装饰里,格调高雅,让学生透过美的形式体悟美的本质,形成审美情趣。德阳中学文昌校区教学楼分别是“文津楼”“文渊楼”,图书馆是“文瀚楼”,书法家的美观字体耸立在楼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育人功用。玉泉校区的多功能厅名为“百川堂”,图书馆则叫“拿云楼”,润育广场有大型的少女读书雕像和书籍册页雕像,具有艺术的张力。学生身处其中,探索知识、追求真理,意趣高远、胸襟博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0-70.

[2]王培锋;张茂聪.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4):58.

[3]唐松林;闻佳敏;范春香.教师行为类型:四境一体说[J].大学教育科学,2019,(5):75-81.

作者:田斌 尹华冬 单位:四川省德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