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6 03:24:18
导语:高校基建文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基建文化为建设美好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场景文化、协同文化、制度文化、担当文化、实干文化、诚信文化、暖心文化建设,形成基建管理的“软实力”,促进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提升校园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内涵和品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文化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的建筑乃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学校的使命担当,积淀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青春岁月,彰显着校园的文化品格。良好的校园建筑与景观环境在承担文化育人载体的同时也需要先进基建文化的支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文化建设,既是提升建筑与景观环境内涵和品质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基建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符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意见还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3]。大学校园建筑与景观环境是高校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载体,是构成校园文化育人平台的要素之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文化建设,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到基本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在提升基建管理水平的同时,赋予建筑与景观环境积极、健康的人文内涵,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为立德树人提供条件保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建“场景文化”建设。在建筑中“场景”被视为社会、习俗、人的行为和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于建筑环境所形成的现象。建筑不仅具有物质属性,同时也具有精神属性,它是生活事件场景化的容器,使用者更多地会从精神层面去体验建筑。对建筑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形式、功能、视觉的冲击和新技术的应用,而是将建筑与人的情感结合[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基建管理“场景文化”的引领作用,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建筑场景中,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归属。基建管理工作者应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场景文化”建设,在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阶段,结合学校特色及场地条件,在设计方案中构思一定的建筑场景,通过项目实施,向师生传递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校园建筑与景观环境在发挥其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例如,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外形是一本厚厚的“书”,“书”是文明的支柱,表达了“文明”的价值目标,同时,“书”也隐含大学的基本使命“教书育人”,即人才培养;南京理工大学体育中心设计东、西立面分别展现跳水、划桨、举重和射击等运动项目的结构造型,其简洁有韵律的金属折板造型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力量和向上精神。2.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引领高校基建“协同文化”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为之奋斗。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需要大家团结统一、相互配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助推美丽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涉及全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办学条件保障,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强度高、难度大,需要全体基建管理工作者团结协作、同心同德,构筑基建管理的“协同文化”。3.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高校基建。“制度文化”建设高校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与货物及服务招标、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等多个环节。在项目实施阶段,涉及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五方责任主体,参建各方是平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相对的自由度。各责任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均会站在自身的立场考虑问题,有时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彼此之间会发生分歧、矛盾,甚至上升到法律纠纷。因此,需要按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参建各方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灵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平等地交流,公正地解决问题,主动地践行法治。建章立制之后,需要参建各方认真学习制度,自觉执行制度,及时完善制度,最终到达人人学制度、讲制度、守制度的良好风气,养成按制度、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4.以“爱国”的价值准则引领高校基建“担当文化”建设。爱国是一种情怀和担当。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现在,党和人民更加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发扬这样的担当精神,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基建管理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责任,不畏严寒酷暑,能吃苦受累,挺在困难前面,顾大局识大体,任劳任怨。5.以“敬业”的价值准则引领高校基建“实干文化”建设。爱岗敬业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就一定要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认真踏实做好岗位工作。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个口号,更要付诸于实践,体现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干实事、求实效。基建管理工作的成果最终是以实物展现给全校师生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高校基建需要实干而且必须“干实”,实干才能让施工的蓝图变为现实,才能构筑优美的校园建筑和景观环境。实干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项目建设周期的相关规律,合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付诸实践。二是盯紧钉实。按照“围绕工地、服务工地、支持工地”的工作导向,盯紧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盯紧参建各方的负责人,钉到钉牢,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三是落细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工程建设项目从建议书到项目竣工验收时间跨度大、工序环节多、专业涉及面广,任何一个细节没做好都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甚至安全。因此,每个细节均须责任落实到位,时间明确到位。南京理工大学基建处已建立了重点工作分解落实与清单销项机制,每周对清单清零销项,在工程管理上倡导“五零”:“零安全事故、零质量缺陷、零进度延误、零投资超概、零违纪违规”,力求实效,在长期的实干积累中已形成了“专业、规范、严谨、尽责”的职业素养。6.以“诚信”的价值准则引领高校基建“诚信文化”建设。当前社会上欺诈违约、假冒伪劣、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失信行为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危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的甚至给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隐患,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重拾和加强,诚信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为此,党的十八大将“诚信”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2],为引领高校基建“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准则。当前建筑市场领域道德失范、行为失信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从以下方面构筑高校基建管理的“诚信文化”。一是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应带头做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好个人诚信道德修养的引导和教育,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严格自律,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这样既给乙方单位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堵住了乙方单位功利主义侵蚀的漏洞。二是针对乙方单位的失信行为,建立信用考评和监督系统,建立完善的违约治理机制,对失信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而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7.以“友善”的价值准则引领高校基建“暖心文化”建设友善是中化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自古就有为人友善的优良传统,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等。友善是基于善意之心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态度和助人为乐的行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在继承了传统的仁爱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更强调建立在社会平等、公正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礼让、关爱、互助。这不仅是公民社会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价值追求的体现,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能够有效地缓和、化解社会矛盾,更能够促进团结,激发团队和集体的力量[5]。基建管理工作面广量大,要求严、难度高、矛盾多、压力大,通过“友善”的价值准则引领基建“暖心文化”建设,营造“暖心关爱、沟通倾诉、平等发展、良好预期”的工作氛围,使大家虽辛苦,心不苦;虽劳累,心宽慰;虽繁杂,心通达;踏实工作,心有所依。以上基建文化的建设构成了基建管理的“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促进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美好校园提供了持续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1-22].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7-10-20)[2019-01-24].www.nbgz.gov.cn/art/2017/10/20/art_8306_1585673.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19-01-23].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马建.建筑场景化建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4-26.
[5]黄明理,顾建红.论“友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2):64-71.
作者:邓吉平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 上一篇:廉政文化建设困境及出路
- 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能力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