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1-28 04:12:41

导语:农村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

摘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可以有利于我们解决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响以及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文化产业

任何社会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结合,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紧密。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经济是发展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

一、经济发展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定经济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公民的文化需求。从实践看,当公民每日需要为温饱奔波时,他们的支出基本集中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上,文化支出少甚至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公民的消费结构改善到一定程度之后,公民才会形成文化需求,也才会有文化消费的支付能力。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可细分为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和文化与思想道德的关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这是因为人类对经济的需要和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实质是一种同一种需要。当前,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重要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普列汉诺夫说过:“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地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总的来说是进步的,而这种进步是由经济必然性决定的。从本质上来看,经济的发展和道德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物质条件,道德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但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的差异格局已逐渐消失,新的市场关系格局尚未建立。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生活领域的日益拓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大规模的社会人口流动。很多农民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了离土不离乡或离土又离乡的大转移,同时农村也逐步走向开放,“熟人社会”走向解体,“陌生人社会”开始形成。原本以血缘关系宗族关系为核心的差序格局正在变得多元化理性化,利益越来越成为决定关系亲疏的最大砝码。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尽管如此,但能有效运转的新的市场关系格局却尚未建立起来。(二)城市文明和西方文明日益影响农村。城市文明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并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发达的产业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文学、艺术、教育则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西方文明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通过资本入侵的方式进入中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文明和西方文明影响农民的吃穿住行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上,农民的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并且求知意识、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并且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法律维权意识增强;民主意识明显提高;二是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全球化影响之下,西方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各种电子产品和游戏的出现,导致很多的年轻人沉溺于网络的世界,而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还有西方的利己主义、性解放、颓废主义在国内也是比比皆是。造成现在的艾滋病泛滥,吸毒现象非常严重。同时中国传统的民俗被淡化,就连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的春节,都失去了传统的“年味”,而不少国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三)农村空心化引发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青壮年劳力的丧失,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传统的文化的传承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传统文化,但在实践中却面临不断萎缩的境地。20世纪初期我国的地方戏有370多种,但目前只有70多种生存状况良好,随着民间艺人的不断去世,其他剧种多数已经消失。同时,青壮年的长期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文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妇女和老人,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作用的青壮年则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之外,也导致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客观上日益被边缘化。

二、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优秀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其悠久的历史、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奇特的民俗风情等因素能够吸引中外游客,引起他们的兴趣。如以福建和江西的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农村建筑、甘肃的敦煌文化、湖南的花鼓戏、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等都是我国农民地区宝贵的资源。这种乡土文化受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却保持着原汁原味,尤其是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非常向往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无疑对国内外的文化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多的调查显示,多数的外国旅游者来华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文化生活,如对我国的饮食、服饰、信仰禁忌等。农民是生产的主体,大力发展传统手工业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既具有生态环保产业循环的特点,还能极大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富民。(二)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的解体,农村的土地承包到户。每户农民成为一个经营主体,在同一个村庄因为资源占有生产交易生活交往引发的冲突大为增加。比如宅基地的纠纷、土地地界的纠纷,政权放松对农民管束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村民在政策、法律方面的等文化方面的培训,礼仪民俗对村民不能起到应有的约束和限制。但调查研究证明,通过政治改革获得经济发展的地区来看,这些农村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根据目前在加快城镇一体化的过程中,针对农村出现的这些现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的建立。文化产品是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寓教于乐,可以陶冶农民的情操,提高老百姓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为农民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增强人与人的合作和协作关系。尤其是通过设立农家图书馆,农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会去思考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就很少去赌博,也不再无事生非了,从而大大减少了家庭矛盾,增进了邻里感情,培育了乡村文明的新风。调查研究证明,凡是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地区,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地区。文化同时具有认同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使和谐社会的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的理想信念。文化还具有规范的功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目标的道德评判体系,促使全体社会成员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弥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负面影响,弘扬正气,凝集人心,净化社会风气。

三、改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在多元文化格局的并存下,要注意传承自己的民族特色,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为此都受益。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道德文化,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影响到华夏子孙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西方国家也加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方面的侵略,西方国家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给我们。现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自觉维护并固守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同样,作为我们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增强自己的民族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以此来抵制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文化入侵。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干预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要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抵制各种落后,反动文化的冲击。比如,要根据农民的具体特点开展相应的文化建设,农民不同于城市当中的市民,他们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尤其是地理位置偏僻,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确立与现代法制相适应的市场伦理观念,并自觉遵守道德规则的习性,同时并培养他们的公共道德素质。(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光辉思想来推进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道德领域却出现了急剧下滑的现象,目前我们要破解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二律背反律的有效途径是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原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具体的有以下几点: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灵魂,有渊源历史。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中华优秀儿女都能够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渡难关,这种在艰难困苦面前表现出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农村中引导村民树立爱国观念,克服他们所关注的宗族观念,认同国家的存在;二是诚实守信原则。诚信是儒家思想的最基本的处事原则,因此大力提倡儒家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意识,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和道义,自觉维护市场诚信。并且提倡诚实守信原则对我们的农产品的产品的安全,破解困扰人们的农产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三)发挥村规民约的示范功能。历史上的村规民约是指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以道德约束机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达到淳化民风,稳固社会秩序的目的。不属于国家法律的范畴,但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不是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执行。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的改造完成之后,农村实行制度,农村的自治空间很小。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村民的自治权利越来越大,村规民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8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第20条明确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备案。”至此,村规民约的制定有了法律依据。村规民约中的道德教化理念和做法对我们今天正在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启示作用:首先要使用大众化的语言,能否为老百姓所能接受,有启蒙和教化的功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编入村规民约当中;其次要发挥村规民约的示范作用,惩恶扬善的功效,以奖善为主,对于破坏性行为,以劝导改正为主。(四)健全乡村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建立完备的乡村文化市场体系。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正确的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多领域开发乡村文化市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引导各种非公有制主体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组建各种农民文化团体,像农民书社、当地剧团还有电影放映队等。政府还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将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广大农村的文化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的差别很大,各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的特色文化,如潍坊的“风筝”,日照的工艺毯,高密的剪纸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和文化传统的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有效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我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地方的农村山清水秀,平原、高原、丘陵、大江大河、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地貌,为世界罕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洛阳的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的红色文化、连云港的孔望山的摩崖石刻还有云贵湘等少数民族风情游等。同时农业观光旅游业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如的故居-湖南韶山村,当地政府发展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2008年总收入突破3亿元,从业人员1100多人,又以旅游业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村级收入、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

四、结语

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但针对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著作选集:第2卷[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74.

[2]王家新,黄永林,吴国生.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7):46-48.

[3]盛淑英.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6(6):20-25

[4]李瑞华.邓小平和谐文化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邹徐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6]李秀忠.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7]闫海军.崖边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丁辉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