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25 11:03:06

导语: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文化建设质量、规范专业文化建设内容,引用与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重点选取了2012—2017年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选取的文献分别是2011年陈克文发表在期刊《教育与职业》上的《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2012年程恒堂发表在期刊《青春岁月》上的《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探析》;2013年张新科、邓虹发表在期刊《教育发展研究》上的《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2014刘敏发表在期刊《中国成人教育》上的《论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2017年上官敬芝发表在期刊《江苏高教》上的《论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所涉及的专业文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期望以文献分析研究为基础,能够发现与提出专业文化建设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全面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专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者一致认为专业文化是专业之魂,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研究者一致认为,专业文化是人才培养的环境,是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接的桥梁。其次,认为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认为专业文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第四,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将会形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及专业自身的建设水平、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更好地满足国家现代化发展人才需求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部分研究者对专业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差别化定义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专业文化进行了定义,分别界定了专业文化的内涵,其内容有所不同。陈克文认为,专业文化(ProfessionalCulture)是指行业、事业以及不同科学门类的不同专业所形成的文化体系。程恒堂认为,专业文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张新科、邓虹、刘敏对专业文化的定义较为接近,认为专业文化是指专业师生所创造、积淀并共享的,影响作用于职业生活的氛围、环境、传统、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标准的总和,是师生为实现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而承继创造的物化并可视的条件保障系统,它是本专业所有成员共同的理念与追求的体现,潜移默化地指导与规范专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上官敬芝认为,专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意识淡薄、专业文化建设缺失或内容单调

研究者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专业文化建设滞后现象且问题很多。陈克文认为,在高职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专业文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他在十个专业进行专业建设方案调研,包括英语、临床医学、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经济学专业,每个专业从不同院校抽取10个专业建设方案,在100个专业建设方案中的建设目标、方向、定位、内容四个方面提取文化因子,目标环节文化因子为2.6%,方向环节文化因子为0.7%,定位环节文化因子为0.2%,建设方案内容环节文化因子为3.9%,由此可见,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最薄弱环节,导致在专业建设中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张新科、邓虹认为,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悬置传统教育的人文本位色彩,淡化文化底色,有严重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现象;刘敏认为,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知性教育而忽视人格教育,失去文化的哺育,专业人才培养就会出现方向偏差和“失魂”。程恒堂、上官敬芝没有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建设情况。

四、主张不同的专业文化建设策略与措施

陈克文主张的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一是强调个性元素与共性元素的辩证统一,提炼专业精神要体现以文化为视角,精心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文化,展示专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有机统一,人的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对物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三是总体规划与系统整合的科学运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并做到长期坚持、积极推进。程恒堂把专业文化建设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调研分析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调研分析阶段就是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专业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规划设计阶段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体系;实施阶段是专业文化体系形成之后必须在专业建设运行中给予具体的实施,如此才会发挥专业文化的统领和规范作用,否则就会变成一场作秀罢了。张新科、邓虹建议,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应实行强化校企结合特性的实践策略,并通过特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主张专业文化建设要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而营养专业文化内涵,强化其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性。比如,“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办学模式探索了专业文化特色实现路径。上官敬芝总结的“标签效应”理论、“态度形成机理”和“环境效应理论”为专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工具,专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师生贴上专业标签,明确发展方向与愿景,营造专业教育与成长发展环境氛围,设置服从、认同、内化的约束管理机制,规范思想与行为,专业文化建设要依据这些理论,分步建设,整体推进。刘敏没有谈及专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及过程。

五、研究者关于专业文化建设各具体特色的观点与做法

陈克文除了表述高校专业文化的概念、建设现状、建设策略之外,重点探讨了高校专业文化建设对专业发展的利弊。在衡量利弊时,运用SWOT态势分析方法对高校专业文化建设进行诊断,首先,明确影响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拓展开来,全面地掌握专业文化的内部与外部情况。其次,构造矩阵,思考策略。对专业文化建设各要素进行整合,了解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综合分析专业文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恒堂主要探讨了4个问题,即专业文化的含义、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专业文化的功能、专业文化的阶段,重点表述了专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及其关系:一是专业物质文化是通过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建设、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体现;二是专业制度文化是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三是专业精神文化是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确立和遵循的专业意识、建设理念、人际关系和群体价值观。三个层次中,精神文化负责支配人的行动,是专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关键内核,精神文化层与物质文化层的中介是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是精神文化层的体现。专业文化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了具有一定专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张新科、邓虹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需要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专业文化的空间扩展。较新颖的观点主要有:一是在表述高职教育为什么需要专业文化时,认为专业文化不是后来需要建设的,而是与专业同时出现的,并一直引导专业建设的方向、塑造专业精神与氛围。二是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具有空间扩展性,专业文化会融合行业文化,但不是简单的依存,专业文化自身的良好发展具有能动作用,会反哺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社会文化,促使其丰富与繁荣。刘敏主要论述专业与文化、专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专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谈到专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时列举了很多实例,如代表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潮流的麻省理工学院在21世纪末提出的大工程观所提出的加强学生对工程专业文化与专业精神的认识的要求、以美国工程和技术鉴定委员会在其制定的标准中提出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的工程教育文化及伦理要求、以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将求是作为校训所蕴含了博大的文化精神、爱因斯坦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论断等,准确表述了我国是高等教育后发国家,在参考国外教育的模式时,不能只见表面制度,而不见内在的精神实质,导致硬实力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果,却在文化等软实力方面存在欠缺。上官敬芝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社会心理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等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专业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文化层面探究专业文化建设的理由,总结了“标签效应”理论、“态度形成机理”和“环境效应理论”为专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工具。

六、关于专业文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者关于专业文化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视野、深度及实践经验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现有的关于专业文化建设文献与研究成果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首先,专业文化内涵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挖掘。一些教育研究者站在各自的角度、立场发表关于专业文化的看法,内涵界定不够准确,目前没有权威的、统一的定义,只有认可度较高的说法。其次,部分研究内容的停滞性,后期发表的文献中有部分内容,直接引用了早期发表的文献中的论述与观点,重复表述没有体现出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差异化。第三,关于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些研究者把专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来研究,两者的关系没有明确表述。第四,研究视角局限于学校内部,欠缺从外部社会的角度审视专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并促使外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上官敬芝.论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J].江苏高教,2017(02):67-69.

[2]牛同训.高职高专专业文化、课程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冶金教育,2015(01):85-89.

[3]王木林.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33-34.

[4]刘晓宏.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22-23.

[5]王瑜.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观周刊,2012(39).

作者:韩明辉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