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8-09 08:29:52

导语: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一、大学生理主义培养的问题之所在

1.层次太过单薄,缺乏全面认识

于晓阳、徐淑红、周芳在其专著《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中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应包括四个方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活动[2]。而高校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侠义地定义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自然对待理国主义文化建设也就仅仅停留在开展各项爱国主义活动的层面上,在课堂上、生活中以及相关制度上几乎没有理国主义相关教育的体现,这样就使得文化层次太过单薄,学生从活动中根本无法对理国主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无法意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如一些学校会在每年的12月9日组织“长跑比赛”,目的是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让大学生勿忘国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但是活动的实际效果却往往变成了学院之间的体育竞技比赛,甚至有的学生根本都不知道“一二•九”运动是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从未讲过,学生在课外也从未了解到相关知识,最终该活动并未达到它预设的目的。所以,高校仅仅关注校园文化活动层面建设,容易让理国主义包裹着一层多彩文化活动的表皮,偏离理国主义主旨的现象,从而使整个理国主义文化建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范围太过狭小,缺乏全体参与

当前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甚至把理国主义教育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学生业余活动,从而把理国主义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理国主义教育就很难得到学校整体这个大环境响应,很难让每一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国主义观,甚至不少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活动中连学生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导致活动的无法正常运行。这些不仅暴露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弊端,也反映了高校对于理国主义文化建设的疏忽,没有进行更好地宣传和引导。

3.时间太过简短,缺乏长期统筹

构建理国主义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始末,很多高校将理国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短期行为,仅仅是在大型的纪念日里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而举办一些爱国主义形式化的活动,并未将理国主义文化建设纳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长远之计中,这就导致了理国主义没有得到大学生全面认识与理解的直接原因。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无论从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校园精神上都应对其进行长期的关注与发展,这样才能迈好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中最坚实的一步,为未来之路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大学生理国主义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让爱国主义站上文化建设的舞台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军事、经济、文化还是教育,中国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与GDP的不断攀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领了主要位置,同样也遭到了西方国家以及周边国家不同程度上的嫉妒与侵犯。例如,某些西方国家推出的“中国威胁论”,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抢火炬”事件,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2012年菲律宾就中国南海领土主权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行动与思想的急先锋,他们对祖国充满了无比热爱之情,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爱国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但处于象牙塔中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够冷静、不能明辨是非、甚至被不法组织利用而做出一些损国损民的举动。这表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弊端:没有真正将文化建设与当前形势相结合、没有对大学生理国主义建设进行长期而透彻的计划,从而导致事件发生时出现了一些学生的偏激举动,这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思考与挑战。

2.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解决大学生如何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例如,2008年围堵家乐福事件,2010年在各个城市上演的打砸日货事件[3]。在每一次事件当中都有不少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过激的言论,这些言语和举动可能是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的释放,但被一些不法组织利用后,让整个以爱国为目的的活动性质大变,甚至扰乱了公共社会治安,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此外,有一部分大学生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离爱国的层面相距甚远,自己一个普通人的一举一动不会有什么作用,那些为国争光的境界自己达不到也很难达到。这些大学生,他们不是不爱国,只是把爱国当成了一件大事,认为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没有建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最后,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仅仅将爱国主义停留在思想层面,认为就是抒发爱国情感,只要在思想上热爱自己的祖国就够了,天天将爱国挂在嘴边,喊喊口号,谈谈理想,却毫无任何实际行动,这种空想主义、思行不一的做法将爱国主义抽象化与虚无化了。

3.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是真正理解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所以爱国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就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大学生理国主义自然也就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另外,大学生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爱国主义则是中国梦中必备的思想基石,只有心中充满了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才能时刻指导大学生将自己的中国梦付之以行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理国主义教育,将中国梦与理国主义相结合,大力开展与理国主义相关的专题活动,将理国主义融会贯通到大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中去,这些理国主义文化建设的措施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败的试金石。

三、针对大学生理国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1.从侠义的理国主义文化建设走向广义上的理国主义文化建设,多层次、多方向发展高校理国主义文化建设

首先,从精神文化角度来说,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应当培养学生从思想方面理解爱国主义,注重理国的表达形式,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勿忘国耻,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活动,都要让理国主义思想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其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这就要求高校在物质方面多构建与提供一些与理国主义相关的环境设施。例如,多举行爱国主义文化展览,在教学区和生活区多贴一些宣传性的海报,在大型的纪念日或者事件发生日挂上五星红旗等鲜明表达爱国主义的设施,对于爱国主义相关的活动给予财力与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再次,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方面,高校应当严肃理国主义教育,制定相关规定与制度提醒和鞭策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最后,做到前三者,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对于理国主义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他们参加活动就更具有自发性,活动的举行也就会更顺利、更有意义。

2.高校应当对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对教学者进行专业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与爱国主义相关课程及课时,将理国主义融入课堂

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时太少,同时教学者缺乏对爱国主义透彻的认识。据笔者观察发现,许多高校各年级形势与政策的课时一学期只有12—16个课时,而且授课教师几乎都是辅导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爱国主义教育,仅仅是让学生看幻灯片、爱国主义影片以及发表一些个人的相对比较浅显的学生都懂得的爱国主义言论。所以,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应当增加形势与政策课时,一学期至少要占到基础课课时的一半,多请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来为大学生讲解爱国主义,并培养一支自己的爱国主义教学团队。课堂上,多和学生互动,发现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将其课堂互动情况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在期末成绩当中,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最终发展为主动学习。其次,开设军事理论课教学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有着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明确国防教育是其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指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就是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军训过后,仅仅有两个课时,一个讲座便草草了事,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的军事力量一无所知,更别提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了,所以,高校应当进行课程改革,将军事理论课程在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间重新规划,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面向各年级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课程,将课时提高到12个课时以上,邀请军事评论家来高校进行讲座,大学生只有了解了祖国的军事实力,拥有了国防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理国主义精神。最后,无论是在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类课程上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让理国教育不仅仅专属于哪一门学科或哪一个课堂,要将其贯穿于所有课堂之中,让学生辩证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并努力为之奋斗。

3.全面提高高校理国主义文化活动质量,扩大参与活动人群范围,长期管理与规划理国主义文化建设

作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把握实事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号召力,活动期间要紧紧抓住“理国主义”的主旨,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来改善大学生对开展活动真正意义的领会,多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辩论赛、演讲、科技竞赛、暑期实践等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应做一份详细的总结上交于社联或学生会,而活动的对象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应当号召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带头参加各项活动,这样更有益于发现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对大学生而言,也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管理部门,应当立足于长远,将理国主义文化建设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去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理国主义文化构建。

作者:张军生工作单位:大连大学人文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