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10 09:22:23

导语:高校艺术设计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艺术设计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摘要:文化产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已成为战略性产业之一,携带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更因其独特的文化性、创意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应深化文化传承职能,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强化交叉学科发展,彰显文化创意潜能;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地方文化产业

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其相对于学术型高校,具备紧跟社会发展动态,密切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敏锐感知社会对高校科研成果需求,科研成果转化率高、转化周期短等特征。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发挥人才密集、文化储备深厚的智库优势,打破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需求不兼容的壁垒,打破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不融合的固有模式,强化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属性,主动服务文化产业,为地方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原创创意方面的迫切需求,注入强大动力源。

一、文化产业概念及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的概念、分类标准及行业界定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划分,各国因国情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具有各自的侧重点与倾向性。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英国《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1]。其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及技术能力为企业发展动力,强化知识产权并通过创造财富及增加就业机会增强英国的经济竞争能力,在美国被称为“娱乐产业”,着重提供具有娱乐性及体现时代性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同时,美国强调其创意及知识产权归属的版权性,将其称为“版权产业”,形成对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强有力的保护。行业划分主要涵盖出版业、歌剧、戏曲、歌舞演唱、时装设计、游戏及视觉艺术等领域;在日本被称为“内容产业”,从产品内容出发,以信息或娱乐为主,包括影视、演艺、动画、游戏、出版、艺术设计、主题公园设计等。在我国,文化产业被界定为能够提供文化产品创意、生产及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其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形式是以一种文化因素或主体性文化为依托,由个人或团体为组织形式,通过创意设计、技术制作并以产业化形式进行开发营销。文化产业涵盖内容多元,包含电影电视、动漫等传媒艺术;艺术歌舞等舞台表演;工艺美术、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等多方面多领域,是文化创意群体产业化的综合。当前,文化产业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增值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文化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行列,被视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产业是世界性命题,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文化及其产业结构被视为解读世界的有效途径,一个民族的延续一个国家的发展印证于文化,文化是其延续的血脉及其历史见证,是全球经济文化大一统趋势下自我识别及定位的名片。文化产业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已不仅是满足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对一种新的战略资源的掌握,是对战略市场的一种争夺,对一种新的文化存在的主导权的争夺,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培育和形成新的国家力量的战略需求。[2]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强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增强社会核心凝聚力,提升国际文化竞争力。文化扩展与渗透是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是隐形而不可忽视的国际经济文化战略争夺。

二、深化文化传承职能,发挥高校智库优势

党的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随着文化立法日趋完善,文化安全得以重视,文化创意百家争鸣、文化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且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产值连年升高,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期,在创新创意成为强大内驱力的新经济时代,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源,将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文化产业,文化是基础,民族性、地域性是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源泉。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以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为创意核心,对历史文化进行有效梳理与挖掘,结合时展特色进行传承嬗变,衍生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意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古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中央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的聚集地,具有高层次人才密集优势,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智库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传承地域文化,发挥文化先导作用,推动文化创意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校智库相比于政府智库、民营智库拥有学科门类齐全,图书资料馆藏丰富、中外学术交流广泛等优势,能够通过多元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提炼创新地域文化符号,将文化传承创新应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在新时代,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智库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3]

三、强化交叉学科发展,彰显文化创意潜能

随着国民经济形式发生变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具有私人定制属性,富于创意而有个性的文化产品成为消费新趋势。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优秀创意人才的聚集地,是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的摇篮,汇集着艺术设计、美术创作、艺术管理、艺术理论、文创政策研究等多元化人才,着力聚焦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以艺术设计教育为核心,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立体多维构建课题群,培养人文素养深厚、艺术修养全面,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推送文化创新创意人才。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打造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驱动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新路径与新方向。文化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由于其涵盖内容繁杂,至今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均有其学位授予点,课程设置更是涵盖文学、艺术、历史、经济、管理、法律等众多内容。这对于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交叉学科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的整合,其过程是各个学科的相互作用,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学科交叉不是多门学科的简单拼凑堆积,而是多学科依存于内在逻辑关系联结渗透形成新学科。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综合,有利于培育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并涌现出交叉学科群。学科交叉在思想实践中形成交叉科学,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科学和哲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门类科学内部众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交叉科学在社会和经济实践中形成产业融合。[5]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勇于开展交叉学科的探索与研讨,以艺术设计为核心,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内涵,开拓研究视野,弥补设计学科空白区域,为地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奠定夯实基础。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文化艺术创新能力同时兼具艺术管理、工程技术素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将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等社会效益与市场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转型,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从探索阶段向深层次阶段发展,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多元化趋势,学生顶岗实习、学校订单培养,搭建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纷繁多样。在应用型高校与文化类企业的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对企业的生产有一定辅助,但是却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学生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作,创新能力不高;校企沟通不畅,人才培养课程内容执行混乱,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模式不完善,教学研究体系不科学,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科研脱节。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对文化有独立见解,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整合高校多学科多专业资源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水平。将项目引进教学,在高校教师、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下开展文化挖掘梳理、文化创意设计、产品技术研发,进一步推进完善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做到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能力双提升、学校资源与行业信息双共享,从而使教师熟知社会需求、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发挥其应用型特色,把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通过课题研究进行深层次剖析探讨,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合理有效转化,提升企业创新创意能力,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完善高校艺术设计原创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整合,提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效能,推动高校原创作品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从跟随文化产业创新到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实现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科学整体化培养,将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形成产业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文化的挖掘、创意的引领、经济的转型还需不断探索前行,文化产业升级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涉及深层次的文化传承转化问题,是国家、地域、民族文化在经济产业中自我发声、对外交流的过程,是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故事的艺术设计呈现。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地方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与使命,艺术设计师生基础理论研究夯实,专业实践性强、创新性强,能够敏锐洞察社会时尚发展趋势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创意优势。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发挥应用型效能,挖掘艺术创意潜能,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勇当文化先导,引领创意经济发展,助推地方文化产业稳定有效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31.

[2]范玉刚.文化强国战略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9.

[3]樊小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五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8-12-20.

[4]王冬梅.美国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7(3).

[5]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112.

作者:邹克瑾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