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文学译介研究

时间:2022-02-22 10:14:23

导语:“一带一路”中国文学译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带一路”中国文学译介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及各国间文化碰撞的不断加强,中国与拉美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愈发紧密,在“一带一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学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文化强国的重要倡议指导下,相对于中国古典、近现代文学在国际层面的接受度而言,中国当代文学急切需要“走出去”。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西语国家地区的译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其面临困境的解决思路及建议,以期更好地贯彻“一带一路”等倡议在文化强国上的需求。

关键词:“一带一路”;当代文学;拉美地区;翻译研究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文化的联系开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近十余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及各国文化间碰撞的日益加强,拥有相似历史背景和发展状态的中国与拉美各国的关系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中国与拉美多个国家建立了磋商机制,提出了“1+3+6”经济合作新框架,并于2016年在北京正式开启了“中拉文化交流年”。主席强调,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中国最为坚实的发展同伴,中方愿同拉美各国加强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实现中拉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双方经济、文化、国际地位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大力推行“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学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由此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等方针的目标。

一、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日益趋于频繁。即使如此,现如今,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被接受认可度远低于中国古典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以西班牙和拉美地区西语国家为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的翻译和传播远胜于当代文学。早在20世纪末,在西班牙就已经出版各类唐诗宋词的翻译版本并受到西语世界读者的广泛欢迎。此外,中国古典文学代表的四大名著,更是在西班牙及拉美西语地区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及研究小组。因此,中国古典文学和诗词在上述地区的翻译和传播是更受关注的。对于“鲜有问津”的中国当代文学,直至近年,在一系列作家获得国际文学奖项之后,例如: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丛书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国际文学界,或者更确切地说,西班牙语文学界和其读者才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当代文学。选取中国当代文学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将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纵观当下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多数为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针对当代文学在拉美国家,即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较少,虽然随着近年来中拉关系的加强,国内研究逐渐对拉美地区更加关注,然而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分散性强。(梁昱潇,2017)实际上,中国当代文学在拉丁美洲的传播与接受隶属文化交流传播范畴,更确切地说属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自“一带一路”倡议确立以来,国家大力推行文化“走出去”的策略,目的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当代文学作为展示新中国发展面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因此,此角度能够为译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并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该研究体系。第二,近年来中拉关系升温,更多体现于经贸方面交流的加强,文化交流仍不及经贸交流如此频繁。随着中拉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文化交流和传播也会是今后两个地区间发展的趋势,现阶段中拉文化交流现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方面,中拉文学交流存在“逆差”,即拉美文学对中国的输入高于国内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例如国内有大量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作且国民对此类译作作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及认可度。相对在拉美国家地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和民众认可度都相对较低。因此,在“文学交流逆差”的情况下,如何将中国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去”就显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拉美地区传播和接受情况主要取决于翻译文本是否达到目标语国家的语言要求、文本内容是否符合目标语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更要看文本的传播各环节是否有效(鲍晓英,2014),因此,作品译本的质量和是否符合译入语受众群的喜好成为限制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拉丁美洲能否顺利传播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传播与接受的现状及原因

首先,所谓文本的传播与接受,用翻译学新型理论的专有名词进行概括和总结,即为文本的译介情况,而译介的实质是指翻译及传播,是基于传统传播学模式,即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从而演化而成的以“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五大要素为主的译介模式①。译介中国文学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译介模式研究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并提出解决现阶段所遇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从而更好地贯彻“一带一路”中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战略目标。再者,笔者将会从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总结归纳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的译介现状及其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第一,如上文所述,虽然中拉关系早在明朝时期就已开始,但是近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以经贸交流为主,文化交流甚少。近年来,由于一些歪曲中国的论调在拉美传播,也影响了文化交流。(梁昱潇,2017)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文化的未知。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让拉美人民正确地了解中国文化。第二,从已有的研究和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的总体传播和接受程度并不乐观,虽然在莫言等一批优秀作家国际获奖之后情况有所改善,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但相较另外的欧美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传播的情况仍然十分艰巨。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长时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和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阻挠使得欧美发达国家文化在大多数拉美国家及地区占据主流地位,从而增加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前文提及的中拉间“文学交流逆差”的存在,使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地位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从内部因素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秉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大力发展经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相对滞后。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走出去”战略和提出的“一带一路”方针之后,中国大力推行文化输出,拉美作为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及“一带一路”重要组成成员,给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背景

该研究的价值,笔者主要将从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随着近年来中拉关系的加强,国内研究逐渐对拉美地区更加关注,然而针对中国文学作品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分散性强。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弥补国内此类研究的不足。再者,纵观近年来对该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学或近现代文学在西班牙的译介研究情况,因此本项目对于当代文学在拉丁美洲传播与接受情况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为今后更深入一步的研究提供更详细的理论资料。

四、研究方法及分析

本文研究方法以“译介模式”为理论基础,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五个要素出发,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传播与接受的情况,并针对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和建议。译介主体简单地讲就是指译者本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主体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中国本土译者,即指有相关语言或留学背景的中国本国译者。第二类是海外华人译者,即指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或华裔。第三类是国外汉学家。就这三类译介主体而言,现阶段仍以第一类译者主体为主,这一类译者存在的问题是其对外国语言尤其是文化难以准确把握,使得外国读者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精髓。因此,针对中国文学在拉美的译介主体,笔者更加倾向于以国外汉学家为主并以国内优秀语言翻译工作者为辅的译介模式,原因是国外汉学家既熟悉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又了解海外读者的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还熟练使用母语进行文学翻译,并擅于沟通国际出版机构与新闻媒体及学术研究界的群体。(胡安江,2010:15)随着近年来中拉关系日益加深和“孔子学院”等一大批中文传播机构的建立,拉美地区优秀的汉学家逐渐增多,这就使得该译介主体模式有了实施的可能性。从译介内容角度来看,在选择翻译当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应尽量选择拥有中拉文化共通性的作品,例如,根据拉美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或者主流诗学选择符合其社会现象的作品进行翻译。另外应尽可能选择迎合受众品味或者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例如,挑选在国际上已有知名度或者认可度的作者。我们在挑选翻译内容时,由于是当代文学的翻译,因此更应选择时代感鲜明反映当代新中国发展面貌的作品,从内容方面改善拉美西班牙语地区读者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的错误和歪曲的认知。综上,能够做到让拉美地区人民正确了解中国文化,并从当代文学中攫取对中国思想、中国人民及中国传统的认识。综上,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内容应该是所选作品既具备世界文学的普适性又具有中国文学的异质性、基于古代文学侧重现当代作品为主的模式。(鲍晓英,2014)译介途径主要指出版社、职业经理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传播文学额作品的机构或组织。目前,中国出版商在海外尤其拉美影响力极其有限。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当地大型出版集团的合作,因为在发行渠道、对读者口味把握及和当地媒体的沟通乃至对作家作品形象设计等方面(张伟劼,2015),拉美当地出版社都比国内出版商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在译介途径选择上,应更加注重当下信息时代传播途径的转变,多利用网络媒体,例如Instagram,Twitter,Facebook等,通过作家明星化、作品分类化等多种信息化途径进行宣传和传播。这一点可参考莫言、刘慈欣等一批在国际知名度较高作家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方式。译介受众在本文中主要指读者。受众的划分可以从读者的国别、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水平、爱好、经历、追求、心理状态、审美要求等(杨自俭,2002:15)方面进行。因此,我们在选择文学作品内容前就应考虑该作品面向的受众群,并在翻译时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融入恰当的语用习惯和文化内容,通过共鸣心理达到在拉美读者群中传播的目的。译介效果即指文学作品传播之后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占主导的拉美地区,如何让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就变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在译介的行为中必须考虑和衡量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两个地区间的关系,双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译本的质量等,总之,译介效果深受译介过程中其他四要素的影响。

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现阶段在拉美地区的译介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本文从译介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改善这一困境的可能性,并希望为今后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新的思路。然而,笔者承认在本文资料收集、内容分析及建议反馈部分仍存在时间短、资料收集少和分析片面的情况,同时希望能在今后同类型研究中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鲍晓英.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作品美国译介为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5.

[2]张伟劼.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嘉作品在西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J].小说评论,2015(2):110-117.

[3]梁昱潇.21世纪中华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杨自俭.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A].张柏然,许均.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胡安江.再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以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55-61.

作者:方理政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