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区文化发展论文
时间:2022-05-11 11:42:49
导语:残疾人社区文化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天心区残疾人文化发展现状及优势
天心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46.22万,下辖12个街道69个社区,现有各类残疾人2.13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63%。其不仅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长沙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天心区残疾人工作以深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全区残疾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从2010年开始,该区新天社区、文庙坪社区、井湾子社区、桂庄社区等先后成为中残联“文化进社区”实施单位,并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湖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沙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课题组于2014年6月对该区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归纳出其在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中具有如下优势:
1.文化底蕴厚重。天心区是楚汉名城长沙及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有3000多年的历史,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拥有天心古阁、白沙古井、第一师范等历史文化遗产和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田汉大剧院、杜甫江阁等标志性现代文体设施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园、长沙广告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为该区文化建设及残疾人文化工作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基础优势。
2.生态环境优美。辖区内滨江、临洲、望岳是长沙“山水洲城”魅力的最佳展示区域,湘江天心段26.5公里的区域被世界银行评为最有价值地段,57平方公里的天心生态新城以及南郊公园、杜鹃花生态公园,展现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优势,为辖区残疾人文化建设融入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叠加的生态特质。
3.引领示范凸显。辖区在全市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中,围绕打造“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的总目标,率先提出并实施“小康先行区、文化引领区”,故被誉为“长沙城市发展的缩影”,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残疾人文化社区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心区残疾人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分析
课题组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方式,归纳出以下四方面特色:
1.“软”与“硬”共建首先,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举措,加强社区残疾人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辖区在环境设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各文化活动站配备电脑、多媒体、康复健身器材等设备,建设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翻书系统、无障碍通道等。辖区所有社区、乡村均建立了残健共享、融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残疾人图书阅览、网吧、心理咨询室、手工作坊室、培训室、活动室、康复室等具有复合型功能的“残疾人之家”和社区足球场,在硬件设施上为辖区开展残疾人文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以“明星社区”建设为契机,以“特色发展”为切入点,抓社区文化服务队伍的人才建设。一是通过理论研讨、经验交流、技能培训,公益讲座等,提高服务队伍的综合素养和服务能力,并在不断延伸服务功能如整合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生活超市等服务资源、为残疾朋友提供教育培训、职业介绍、医疗健康等从摇篮到轮椅的各项服务信息,送书上门等活动中锻炼能力,让障碍人群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项优质的社区服务和市场服务。二是在实施一街一特色、一街一品牌和打造“8分钟服务圈“的目标管理过程中提升服务队伍的实干精神和服务技能,在“我有我力量”、“春之翼”等助残项目及“折翼天使”、“快乐常相伴、康复零距离”等特色项目及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建立的艺术调理工作坊等活动中丰富辖区残疾人文化工作的特色。这些活动的渐进式渗透与持续开展,为社区残疾人文化向纵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纵”“横”共管首先,沥青横向管理思路,注重与辖区工、青、妇、团以及文体等多家部门的相互配合和联动,努力打造和产出“书香文化节”、“我阅读我快乐”、“残疾人运动会”等既有影响又具有品牌特色的活动项目及产物,形成合力并拓宽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的路径。其次,注重纵向队伍管理,在每个社区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依托文化站设立文化专干,建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社区专委、文化专干为成员的社区残疾人文化委员会。除此之外,积极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培养文化人才,发掘一批自强不息、热心社区的文化先进典型,努力建成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残疾人文化管理体系和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
3.“内”“外”共享首先,创新载体,广搭平台,使残疾人群体有更多机会与健全人同台展示才能,彰显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辖区积极组建和成立残疾人艺术团,举办如“阳光伴你行志愿助残”、“喜迎中秋-残疾朋友牛起来”、“奏响乐章,舞动人生”、“同在蓝天,共享阳光,关爱健康,扶贫助残”、“社区文化节”等各项文化活动,体现平等、参与、共享、共融的文化建设理念。其次,充分利用辖区优势资源,极大地推动辖区残疾人文化建设事业向社会化转型,以辖区内大中小学、影剧院、机关等单位合作以及省级单位为依托,成立残健共建的“丽爱天使艺术团”、“青山小区艺术团”等等,开展“好戏天天演”、“欢乐星城”、“映山红”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更多的残疾居民享受到丰富的文化产品,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喜悦。这种充分调动辖区残疾人活动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化“大残联”的工作格局,形成了良好的助残氛围及全社会帮扶残疾人的大格局。
4.“残”“健”共融首先,凸显融合发展的理念,鼓励特殊人群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去。辖区不仅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了“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湖湘戏剧文化公益演出等活动,实现了非遗项目活动传承,更重要的是还在定期开展的“阳光娱乐、创业兴文”、“国际酒吧艺术节”、“书香天心———全民读书节”等系列活动中,热情邀请残疾人一道共赏高雅文化产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在参与和共享优秀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能获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与满足。其次,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社区残疾人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该辖区结合爱耳日、助残日、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因地制宜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如各星级社区举办的残疾人读书心得比赛、“文化助残项目”、“全民健身助残”、“共享文化、放飞梦想”等活动,引导残疾人走出家庭“私密”空间,融入社区文化生活;走出家庭“私人”空间,参加社区公共文化行列;走出特殊群体“小众”空间,增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能力。逐步实现残疾人在社区与残疾人组织在社会更加活跃的理想与目标,形成残疾人社区文化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面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深的良好局面。
三、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天心区残联依托其区位优势,以极具开创性的态势使其在残疾人文化建设方面走在了湖南乃至全国前列。但在调研中课题组也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残疾人文化的宣传力度、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够;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和艺术人才匮乏;更多残疾人的文化自觉和自我创造还有待唤醒等等。面对这样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经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残健融合”的建设理念。因此,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文化需求和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才能的了解。二是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文化事业和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消除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残疾人认识的障碍和歧视,挖掘他们的艺术特长,引导他们融入社区公共文化的行列,增强与外界交流沟通的能力。三是不断扩大“文化助残公益行动”和主题日活动范围,发挥多媒体、自媒体等优势,为残疾人提供文化宣传服务,在全社会弘扬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自我拼搏的精神。四是培育残疾人文化产业品牌基地,为残疾人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帮助,建立志愿文化助残的协调、激励机制,使残疾人文化真正融入大众,融入市场、融入社会。
2.专业化素质队伍的打造是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应按照《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中“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残疾人文化体育管理人员和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人才、教练员培养培训机制”的要求,既要加强残疾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管理队伍、残疾人专职委员、文化专干、社区专委的培养培训,也应广泛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文化人才加入到残疾人文化建设和发展事业中来,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一批自强不息、热心社区的先进文化典型,拓宽服务路径,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完善和建立一支专业水准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3.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及其特色发展是社会文化表现形态的重要方面。因此,一是先加强残疾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设施无障碍、交通无障碍、通信无障碍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空间。二是按照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加服务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指导和服务,用关心、爱心、耐心、悉心和精心的服务去构建社区有声有色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新常态。三是积极吸纳具备条件的残疾人会员加入各级文学艺术家协会,培养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人才,从而唤醒更多残疾人群体自我反思、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拼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真正使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最终推动社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高效快速发展。
作者:刘丽英徐路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长沙市天心区残疾人联合会
- 上一篇:农业会计信息论文
- 下一篇:企业投资效率会计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