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论文
时间:2022-01-26 04:30:20
导语: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以振作精神、强身健体、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反应和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了人们的体育情感、体育认识、体育价值、体育制度、体育思想道德、体育文化产业、体育习俗、体育理论、体育风尚、体育物质产品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我们理解的教育,应该是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像体操学校和军事训练所给予的;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传授全部生产过程的一般原理,同时引导儿童和年轻人实际使用和掌握一切行业的基本工具。这里,首先需要着重提出的是,马克思所说的体育,与斯宾塞等非马克思主义者所谓的体育不同,他所提倡的体育是真正的发展劳动者身体的教育。认为,体育之效,第一,强筋骨。“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以转强。”第二,增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第三,调感情。“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罢弱之人往往为感情所役,而无力以自拔,”“故身体健全,感情斯正”。第四,强意志。“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邓小平的体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体育必须为党中心工作服务;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全面发展;用“一国两制”思想解决我国奥运合法席位;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协调发展;竞技体育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体育要走依法治体之路;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指出:“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同志指出:“体育是关系到13亿人民的大事,一定要抓好”。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1995年国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国务院公布施行《全民健身条例》,对与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健身指导、安全规范等做出规定,并将每年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在体育文化领域,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光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体育精神,积极提倡奥林匹克精神,高度重视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整理和利用,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利用体育文化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积极进取、规则至上、健康自然、团结友爱的自身特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达到较高水平,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体育特有的贡献。
(一)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是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升综合国力与增强国际竞争力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力量深深融入在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意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自强。加速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体育文化工程和项目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国外体育文化精髓等方面相融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体育文化业态,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决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径。在国家层面上,广泛开展体育文化方面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人民通过体育文化更好地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旗帜之下。利用体育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并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体育精神世界,增强人民体育精神力量;在社会层面,体育文化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能达到凝神聚气共创和谐的效果;在公民层面,体育文化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动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完善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与众不同的内涵、特点、价值和作用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力有增无已。比如,奥运文化带来的感召力、渗透力、威慑力和影响力,几乎没有其他文化能与之抗衡。它已经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之中要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坚持为实现“三个面向”,坚持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
作者:牟丽平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 上一篇:中职德育教育论文
- 下一篇:团队打造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