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发展机制探究
时间:2022-05-27 03:41:46
导语:大众文化发展机制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众文化在文化建设视阈中有着不同的使命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其引领大众文化发展既要坚持严肃性、完整性、科学性、导向性,还应把握好大众文化自身的产业性、大众性、娱乐性、广泛性,将二者恰当地融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主要应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
大众文化的对象是最广大的普通人民群众,其价值渗透性强,对普通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形成发挥主要作用。大众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这种特点决定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同时也决定大众文化主流价值导向的弱化和价值宣传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矫正大众文化内含的价值偏差,应先从大众文化生产的方向性把握开始。大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单批判大众文化所内含的价值观,对于整个大众文化的发展意义不大,应该以主流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把握大众文化生产环节是把握大众文化产品所表达的价值观的关键步骤,文化产品的生产不同于有形的物质生产,其与生产者的价值取向是息息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产者自身的价值表达。大众文化的生产目的尽管是消费、娱乐、赢利,但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着价值宣传的重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关系到大众文化发展的走向,关系到大众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的整合
大众文化所面向的消费者是普通人民群众,其功能主要是帮助消费者度过闲暇时间,帮助普通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得到精神的休整。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内容、形式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了实现一定的利润,大众文化往往“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借助通俗的语言,以满足大众感官愉悦为价值取向”[1]。在此目的的推动下,大众文化广泛吸收各种文化内容,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时代,文化领域内多样性文化形态突出,大众文化作为其中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等的影响。当代我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内含的多样价值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利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和价值导向功能对大众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促使其纠正不良价值导向,促进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否则大众文化就会良莠不齐,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三)尊重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透过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可接受并自觉践行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内容体系的科学性都决定其应发挥作用,并探索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如何传播始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个文化消费时代里,借助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是各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选择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为普通群众所认同,借助大众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决定其应该在内容包装上下工夫,在表现形式上下工夫,借助大众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尊重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形式,对其多样性的文化形态更应加以研究利用,不能武断地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损害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各种形态,如此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效果,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在方式选择上应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性和大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首先,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的宣传攻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其所具有的先进性、时代性是影响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基础。但这种理论上的先进性优势,应该通过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来实现,而这种认同的产生,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让人们能够广泛认知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大小、吸引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在各类文化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强势性,是规范大众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的保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攻势,应采用多种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为引导大众文化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的有形表现,是大众文化价值观传递的物质前提。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特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价值观存在矛盾,而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其体现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不同层次要求。大众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终载体,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仅依靠人们的文化消费来评价,还应看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因此,加强对大众文化生产的动态监测,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大众文化产品生产者、大众文化受众参加的大众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进行舆论引导。最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念的互动,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的价值主导作用。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来说,通过大众文化来体会和感受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是其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价值认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其引领大众文化发展就应该关注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明确,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炼的结果,其理论本性决定其必然吸收不断体现时展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而大众文化无疑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形态,它直面普通大众的文化消费特性使其对社会变化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作出快速反应,其内含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也会反映时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积极汲取这些反映时展的价值观念,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各类价值观念的纠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在多样的价值时代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一致的价值共识,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机制
机制原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已广泛用于解释、指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领域,指的是各种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或组织运行变化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在坚持上述的各项基本原则外,还应不断拓展引领的方式,并在引领机制上将这种价值导向作用落实到实践中。所谓引领机制指的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规律性制度安排,其是在对二者互动关系进行深刻考察基础上所作出的操作性建议。
(一)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机制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引导大众文化发展的前提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流价值观的集中表述,作为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其传播形式、传播机制会影响着最终的宣传教育效果。优化传播机制,首先,应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是该理论体系由深奥到通俗、由理论到具体生活的过程。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将最抽象的理论与群众最丰富的生活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范围,深化传播深度,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其次,应善于运用各类传播媒体。当代社会可以称之为一个媒体社会,尤其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形式,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增加了信息传播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应紧跟媒体发展趋势,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形式,充分拓展传媒的范围,努力争取媒介利用的全覆盖。最后,在传播基本策略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从群众生活的现实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的解释、解决为指向,避免空泛的理论宣传和单纯的说教式理论宣传。
(二)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其成为社会多元文化中最活跃的文化形态之一,大众文化的动态变化不仅因为其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还因为其具有商品属性、消费指向性等,能迎合不断发展的普通大众的文化需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及时观察监控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引导的基础。首先,监测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的直接消费者,其文化消费指向会影响到大众文化生产方向。了解普通大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才有可能预测大众文化的发展,纠正大众文化只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单纯娱乐化、庸俗化需求而忽视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其次,对大众文化创作思潮的监测。文化生产者的创作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创作思潮不仅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还是包括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态,对大众文化创作思想进行定期调研,为把握大众文化发展趋势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对大众文化产品进行监测。文化产品是大众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产品内容、形式体现着文化生产者的价值观。分析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取向,可以预测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对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倾向进行预警性管理。
(三)建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
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载体之一,体现我国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众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范畴内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方向上与主流文化相一致,在内容上主要面向普通群众正常的娱乐性需要。从二者关系来看,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准确地说,任何一个社会的大众文化都会从属于其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不是无本之源,其发展动力除了促使经济社会发展,还促使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形态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为主流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二者的良性互动对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双赢。建立二者的互动机制,首先,应建立主流文化工作者与大众文化工作者的交流平台。这两种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流文化的地位固然不可动摇,但其生产、宣传、教育的方式在效果上明显不如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消费指向往往使得其形式、内容容易变得庸俗、低俗,因此,促进文化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次,利用大众文化生产平台,包装宣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生产有着成熟的运作机制,它对文化内容的加工有着独特的视角,利用这一平台,推动主流文化生产的创新,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建设大众文化产品选评机制,选取其中的精品,由主流文化宣传渠道进行传播。大众文化是主流文化发展繁荣的土壤,大众文化中所反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内容、形式都可以成为丰富主流文化、发展主流文化的文化资源。
(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
文化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还是创作者、生产者的思想表达。大众文化生产是大众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价值导向相互整合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是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首先,建立对大众文化从业者的定期培训制度。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者的价值观决定着产品价值的导向。政府文化宣传和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文化生产者的培训制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从业者的头脑。其次,创新大众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评价制度。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不是简单地由其经济价值所决定的,评价大众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应针对大众文化多样化的特征,分类建立独立于文化企业且由普通群众参与的专业组织。最后,生产者是文化产品的第一责任人,不论是从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来说,生产者都是最终的受益者,评价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应加大生产者责任制,建立大众文化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督促文化生产者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评价应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建立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大众文化是多样性文化形式的复合体,它在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创造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其本身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一种复杂的文化形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新职业、新阶层不断涌现,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伴随这一社会现实,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大众文化的不同层次需求,大众文化的内容、形式也呈现多样化,针对这一现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建立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首先,与文化企业合作,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这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不同大众文化内容引领策略的基础。其次,鼓励大众文化从业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直接内容创新文化形式,使大众文化在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趋向,借助大众文化的多样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通俗化。最后,抵制大众文化多样需求中的庸俗、低俗之风,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群众性,利用大众传媒的便利性,引导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进行价值评价。
作者:冯立刚邓建兴工作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 上一篇: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度研究3篇
- 下一篇:卫生局宣传思想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