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四个危险的多维探讨
时间:2022-06-13 02:32:41
导语:文化视角四个危险的多维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要化解“四个危险”,必须弄清楚隐藏其背后的根源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化危为“夷”,化危为“机”。“四个危险”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根源,是这些因素综合的并发症,而文化根源是隐藏其背后的无形推手,最为实质、最为深刻、最具决定性。(一)现实文化的消极影响。当今,信仰危机、道德堕落、诚信失守、精神滑坡等文化沙尘暴、文化雾霾充斥着社会生活,使得不良文化行为由可能变为现实,培植出“四个危险”的新土壤。以腐败为例,社会急剧变迁导致一些官员产生了病态心理,如“你捞我也捞,不捞白不捞”的盲从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功利心理,“最后捞一把”的失衡心理等等。社会评价成功的标准多样化,特别是对金钱尺度的追从,使得拜金主义更为疯狂,助长了一些党员干部观念变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应时而生,唯钱是从、唯利是图。现实文化的消极影响,及由此牵扯出来的价值矛盾,能否将有效克服、充分整合,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系统,是对我们党是否具备适应时代的文化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二)外来文化的扩张腐蚀。西方霸权主义者,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强行进行文化渗透、文化颠覆、文化演变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侵略与文化挤压。在党的执政中外来文化的挑战,主要来自资本主义庸俗文化、西方宗教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三方面。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指出,“由于近年国际交往增多,受到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风、生活方式影响而产生的崇洋媚外的现象,现在已出现,今后还会增多。这是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6]”事实上,国际敌对势力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手段,利用宗教煽动骚乱闹事始终没有停止过。国际敌对势力能如此“嚣张”,正如有学者指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宗教活动混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失去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7]”(三)传统落后文化的浸染。官本位、潜规则、裙带关系、小圈子等这些不良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存在着程度不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一些封建主义文化改头换面、“借尸还魂”,使得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封建主义的“官场文化”在党内滋长蔓延的趋势,有学者撰文指出,“这类‘官场文化’如果不加制止,必将严重腐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8]”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西方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新价值观等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碰撞,以致文化认同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四)网络不良文化的宣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向社会诸多领域渗透,与人类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网络文化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如网络谣言泛滥、网络诚信危机、网络水军兴起等难以防范的世界性难题。面对网络文化发展出现的新趋向与不断涌现出的新形态,一些党员干部表现出的网络焦虑、网络恐慌等不良心态,网络媒介素养缺失,网络问政能力低下,网络民主发展滞后,这是“四个危险”在网络领域内的鲜活表现。以政务微博为例,一些领导干部视其为政府公告或政府网站内容的翻版,微博内容或套话连篇,妄自菲薄,或信口雌黄,不守底线,或口径不一,自相矛盾,以致患上“痴呆症”,又“盲”又“聋”,成为“僵尸”微博。[9](五)文化修养素质的欠缺。文化修养不足,文化底蕴缺乏,文化实然素质与社会应然要求不相适应,是“四个危险”产生的文化根源内生性因素或个体主观因素。“四种危险”虽然针对全党而言,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干部工作上不去,业绩出不来,局面控不住,群众不满意,主要不是“硬能力”不足,而是包含世界观、方法论及其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意志品质、作风修养、自我定力等内容的“软能力”不足。[10]从提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表明我们党历来是注重党员自身修养素质的。
文化视角化解“四个危险”的对策选择
有研究表明,任何政党执政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对他的文化认同,若一个政党的文化支配了社会秩序,主导了人们的观念、取向和行为,他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居于领导地位。基于这个认识,从文化视角化解“四个危险”,既要建设好党内的先进文化,又要扩大党内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传播力,还要不断完善规避党内文化流变机制。(一)积极培育党内先进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11]执政党的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这紧跟其后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才能建设好党内文化呢?党内文化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从多方面入手。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就是党的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不是以政党的主观愿望来衡量,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对先进与落后进行仔细辨别、对健康与腐朽进行认真区分、对坚持、弘扬还是清理、改造进行理性判断。先进的党内文化不是自发实现,而是需要积极培育、自觉养成、实践锻炼,建设先进的党内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长期坚持、常抓不懈。1全面把握培育党内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党内先进文化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识,是实现持续执政的力量源泉。培育党内先进文化,就是要以此作为党员保持思想纯洁、作风纯洁,塑造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务实清廉的执政形象,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员群体素质、打造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抓手与重要途径。2正确把握评判党内先进文化的价值尺度。生产力标准,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政治标准,要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政权巩固。道德标准,要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本标准,要有利于党员履行权利与义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自主创造性。3科学把握培育党内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党员,与时俱进地驱动新社会文化构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国特色执政党文化理论的提升,发挥党的文化力的持续领导力作用。4不断丰富培育党内先进文化的活动载体。创新党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表达载体与传播平台,扩大其创造力、凝聚力、领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以党内先进文化“铸魂”,坚守精神家园;以党内先进文化“励志”,激励党员奋发有为;以党内先进文化“创先”,引导党员不辱使命;以党内先进文化“塑形”,督促党员率先示范。(二)拓展政党文化发展平台1大力拓展宣传方针政策平台。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及时从当代生活中提炼优秀的党内文化因子,进一步宣传、弘扬、推广现实生活中闪现出来的新的精神光彩,精心打造党内文化播扬的现代市场机制新平台,激活市场对精品文化、先进文化、党内文化的强大驱动力。2大力拓展发扬党内民主平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正如有学者认为,惟有民主才是化解“四个危险”的根本之策[12]。要以增强党的团结与活力为核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疏通民主渠道,拓宽民主途径,丰富民主形式,不断创新民主文化。3大力拓展丰富党员活动平台。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长效的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建设,提升融入长效性。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广泛开展党员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党内教育实践活动、党务管理活动、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等文化载体,精心培育植根党员群众的文化样式。4大力拓展对接党外文化平台。构建科学对接、有机对接、有效对接的党内先进文化社会化机制。把握文化建设与传播规律,拓展党内文化建设平台与传播路径,增强党内的先进文化覆盖力、影响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楷模文化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人际和谐、党际和谐,扩大党执政的文化基础。(三)加强党建文化体系建设1明确党建文化建设内容。建设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执政党党建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质的文化理论指导党建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地贯彻和发展秉持现代执政理念、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现代执政规律的先进执政文化,把“守住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2遵循党建文化建设原则。始终坚持传承性与现代性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科学性与系统性统一、主体性与大众性统一、自主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原则,使其体系要素全面、各个子系统,彼此协调,融为一体。3科学建构党建文化体系。全面加强党建文化体系中的党内道德文化、党内制度文化、党内理论文化、党内和谐文化、创先争优文化、清正廉洁文化、科学消费文化等子系统建设,使之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积极实施“一基层组织一品牌”党建文化战略,克服扭转“无所谓、无作为、乱作为”三种不正确的党建文化观念。4不断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党建文化的价值导向、舆论导向和行为导向机制;建立党建文化的党内评价、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党建文化的法规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机制。(四)保障先进文化制度供给1务实管用的文化教育培训机制。教育目标上,以培育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与党员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文化;教育内容上,注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先进政党精神的发扬和培育、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党内文化建设理论架构和认知;教育方式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现代科学方法,以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教育培训形式,使之多样化、特色化、开放化,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2切实可行的政权意识塑造机制。不断强化执政合法性的政权忧患意识,教育引导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执政的有效执政意识,以更为宽容的包容态度、更具开放的宽广视野,拓展利益表达、政治参与渠道,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与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党务公开、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内监督机制,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全面有力地规约执政行为,以导向正确、尊重差异、客观公正、群众公认的执政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提升执政效益;完善提高执政权威效能的行政法律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应急处置、行政问责等法制化进程。3科学合理的文化形象优化机制。建立党员文化素养提升机制。树立“担当”文化,激励承担责任;打造“进取”文化,鞭策干事创业;建构“和谐”文化,增进党内和谐;建立“帮扶”文化,实施党内关怀;弘扬“务实”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推崇“宽容”文化,善于自我纠错;倡导“廉洁”文化,促进自我净化;建设“法治”文化,推进法治进程。建立党员与群众、社会的对话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内外友好互动交往机制,促进党内外沟通的友好往来;建构党员政治品德、从政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德”践行机制,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格力量,以过硬本领焕发人格魅力。4高效运转的文化流变规避机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建构党内民主建设质量提升机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防范民主“镂空”,矫正群众参与权与监督权的虚化。建立“四个危险”防范良性机制,加强“四个危险”防范机制的领导、建设与创新力度,建设好党员、党的干部、党的一般组织和负有专门功能的监督机构这四个防范主体,保障由情报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决策系统等专门化系统组成的防范专门机构高效运作,建立防范的党情民意反映制度、调研报告制度、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和程序,使之规范化运作。
本文作者:龚晨工作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 上一篇:论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
- 下一篇: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