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文化功能解析
时间:2022-12-23 10:54:15
导语:音乐教学的文化功能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高华工作单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而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音乐教育实际是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助教学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我们都清楚,我们向来都希望通过政治教育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我们更清楚,政治教育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是单调的,但也可以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以歌曲欣赏的方式实施政治教育,那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美时完成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音乐教育把浓缩的道德理论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选择歌曲时,主题要积极向上。爱好唱歌的学生很多,但能有意识地选择好歌的学生不多;喜欢爱情歌曲的学生多,喜欢其他主题的学生少,懂得选择高雅格调歌曲的学生就更少了。歌曲无处不在,学生需要学会选择能引导自己向真、向善、向美的歌曲,学会识别歌曲的格调,追求高雅的品位。所以,在我们要对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多加引导。比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对和平幸福的祈求,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
音乐课堂荟萃了许多精华,字里行间、旋律音符中都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而使学生成为热爱生命的人。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真挚的情感、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音乐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词就是那动听的音符。音乐家在创作时,对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中那些美的东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所以说,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 上一篇:犯罪亚文化及整治
- 下一篇:小议公路文化的挖掘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