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傩文化传承下APP构架设计分析

时间:2022-01-07 11:25:08

导语:非遗傩文化传承下APP构架设计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遗傩文化传承下APP构架设计分析

一、引言

多年以来,我国对非遗文化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这都不足以解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现象,桂林市大河乡的傩文化同样存在着濒临失传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文化保护政策。依托“农村+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借助傩文化手机APP,寻找大河乡傩文化的发展新出路。为了能够让桂林市大河乡上窑村的傩文化有更好传承发展,本文提出了开发傩文化app的传播方式。

二、傩文化的概述

傩文化包括:傩舞、傩歌、傩面具、傩祭等,源于人们对天地、鬼神、祖先、风俗等的敬畏。而傩文化最早是一种自然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因此,也被称作“巫傩文化”。农耕文明时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容及特征,人们依赖自然,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神灵及一些神话故事身上,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促进了傩文化的出现。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满足于依靠自然生存,开始尝试征服自然,对神灵的信仰愈发浓厚,傩文化以不同形式传播到各地,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及两广地区,并一直发展至今。

三、研究背景

(一)国家出台非遗政策及推广案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针对促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要求以创新方式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工作方案》。广西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抖音短视频推出了“行走广西,探秘非遗”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同流行的媒介紧密结合起来,这种传播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感受非遗魅力。(二)我国傩文化现状。20世纪30-40年代开始,我国提出了对傩文化的保护。20世纪50年代时已经有了对傩舞进行调查研究的研究院,此举让傩文化正式浮现于大众视野中。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傩文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自1988年11月以来,中国正式成立了傩戏研究学会,此后掀起了傩学研究的热潮。由于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出时间较晚,导致对傩文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及时。(三)大河乡傩文化现状。2010年,桂林大河乡傩文化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不久采访了一位叫陶孑兑(mǎn)发的傩传承人,他讲述了关于如今大河乡上窑村傩戏文化的发展现状。目前该地傩戏的学习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年轻人大多内心浮躁加之有不少崇洋媚外的现象,导致傩戏很难传承,傩文化传承已成问题更别提带来文化创收了。上文中提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广非遗文化的措施中,不难发现,互联网的普遍性和便利性在傩文化的推广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河乡的傩文化想要传承发展,就得借助互联网寻找新出路。

四、手机APP的开发

手机APP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传播信息速度快,在非遗文化中也有许多利用手机APP的案例,如故宫出品的“紫荆城祥瑞”“清代皇帝服饰”等几款APP,用震撼的视觉和交互设计让人们更有兴致了解故宫知识。可见,在文化传播上,手机APP具有优良的传播效益。傩文化APP的开发,是推动傩文化传承发展的优良之选。本文主要阐述了傩文化APP的视觉设计及交互设计。(一)设计总思路。设计背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方式更加集中于互联网媒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手机APP互联网平台,使非遗文化得到很好的推广,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人营收的目的。设计理念:傩文化APP是一款专注于推广和整理桂林市傩文化精髓的APP。运用“互联网+文化”的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展示在终端设备上进行传播。界面设计整体简洁大方,文化气息十足。其中ICON提炼了傩面具图案精髓,具有较强的识别性,给予用户最佳的视觉体验感受。(二)用户需求及市场分析。目前得知,桂林市大河乡傩文化从未尝试过利用专属APP进行传播推广。针对目前非遗类APP总结出一些问题:在界面设计上不够一目了然、简洁大方;整体太过于商业化,几乎很多页面都是以产品买卖为主;互动性不强,不易引起消费者们对傩文化的兴趣(以上几点不足只针对部分APP)。结合上述问题,因此,在设计本款APP时,要同时兼顾用户和非遗传承人的设计需求。目前非遗APP市场开发空间仍较大,本文旨在结合多款非遗APP的优点开发出一款APP,使傩文化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同时,也给用户良好的使用感受,让用户也参与到传承和保护非遗傩文化之中。(三)提出设计方案。结合上述需求、市场分析,在Xmind软件绘制出傩文化APP的思维导图,如图4.1。“桂傩APP”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首页部分”是启动后出现的第一个页面,该页面向用户推送傩文化的新闻,喜好者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和意见反馈;“创傩空间”模块是傩文化传承人、文创设计师和消费者的交流区;“薪火相传”模块是为了让用户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大河乡傩文化”是整个APP中最具有创新和互动性最强的部分,用户扫描文创产品后界面会出现对应的傩面具3D视觉效果,还可以对傩面具进行换装互动。该小游戏的设计,激发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兴趣,增强了互动性。“桂傩APP”除了以上几个比较完整的设计,还有很多小细节的设计。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创插画设定为壁纸,用户便可以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随时看到“傩文化”,这样也将本款APP上升到了较高价值地位。(四)APP的制作原型。在完成最终的视觉设计之前,会先设计低保真原型图。低保真原型图的设计在于为最终的视觉设计提供框架体系,同时可在低保真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大大缩减了出错率。在严谨的低保真原型图设计之后,程序员只需根据完整的低保真原型图便可编程出品。(五)视觉设计。桂傩APP整体上有较强的视觉体验,下面为几个代表性页面设计:首先,APP启动页设计,效果如图4.2所示。启动页是为了保证打开APP时的流畅性,缓解用户等待的焦虑设计了启动页的过渡动画。启动页图形设计结合了傩面具的形象,保留原有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简练的图案和文字表现形式能够加深用户的品牌记忆。暗色调的模糊傩背景图不仅展现了傩面的神秘和历史背景,更是表现肃然起敬的品牌精神。其次,APP首页设计,效果如图4.3所示。配色选取经典黑与经典金,来源于傩面具的色彩,符合傩文化带给人的神秘和敬畏感;设计了三款图标运用在APP中,图标的设计用单一线条表现出傩面具形态,与实际的傩面具形成对比,让用户眼前一亮;“要闻”版块放在用户进入APP可最先看到的位置,让用户了解最新的傩文化新闻,“论坛”版块位于显眼的地方,供用户讨论使用;首页的左上角“三”的图标,点击该图标可展现出APP中最核心的介绍内容。纵观APP的整体设计,旨在考虑用户使用感和体验感,加深用户对APP的信赖度。

五、结语

本文对非遗傩文化进行全面概述,范围由大到小重点介绍桂林市大河乡傩文化,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时代现状对傩文化进行了文创产品和手机APP开发的传承开发设计。在如今互联网大背景下重点突出手机APP开发,从用户及市场调查、提出设计方案到视觉设计以及交互设计,做了全面阐述。在设计过程中一步步地改进,意识到非遗传承上要有结合现代媒介和大众需求,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现代媒介才能最大程度的对非遗傩文化进行推广、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维.基于广西傩文化的人文特征分析[J].神州,2017(16):11.

[2]宋佳.浅析傩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传承保护[J].戏剧之家,2019(28):234-234.

[3]周晓岩.简析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艺术评鉴,2018(4):183-184.

[4]聂森.从信息空间视角论傩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民族论坛,2016,(08):82-87.

[5]王萍.文遗主题类APP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8):63-66.

[6]熊鹂施瑾,赵勤.傩文化元素文创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9(18):297.

[7]欧少琳.“文化记忆”理论视阈下的《傩•情》对傩文化的当代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2):64-70.

[8]王明哲,骆柳冰.傩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参花:上半月,2019(011):136.

[9]回璇.中华“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傩文化文创产品为例[J].青春岁月,2019(1).

作者:宋冬慧 周紫蓉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