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厂工业文化价值传承及空间更新

时间:2022-09-01 02:40:32

导语:纱厂工业文化价值传承及空间更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纱厂工业文化价值传承及空间更新

摘要:介绍了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工业文化价值传承及空间更新。以宝鸡申新纱厂工业景观改造设计为例,对其历史价值的深度及广度进行全方位挖掘延伸,结合工业遗产的传统概念、历史文化现状、场地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对申新纱厂整体环境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与总结,明确现阶段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工业空间更新设计理念,为日后工业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业文化,价值传承空间更新

近年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们的旅游内容已经不局限于自然风光、文化古迹等,工业遗产游越来越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点。工业旅游以工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工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开发,满足旅游者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并为政府和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研究背景及内容

工业遗产景观是城市“代谢”后的一种全新的景观文化类别,可以直观地展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业文化及地域工业特色。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变革,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内传统工业逐渐迁移出城市,产生了较多的工业废地,工业遗产也随之产生[1]。目前,在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宝鸡申新纱厂名列其中。宝鸡的工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因躲避战争,申新纱厂内迁宝鸡,在宝鸡探索民族工业发展路径,并成功带动当地近代工业的发展,成为宝鸡工业发展的序曲。本文以宝鸡申新纱厂为切入点,对它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以横向时间顺序及纵向空间顺序进行总结归纳,将遗产本身和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本着保护、和谐、利用的设计原则,运用文化记忆重塑和保护利用策略对其产业转型进行空间整合,充分利用场地内现存的工业资源体现其工业文化精神,与发展可持续旅游业相结合,达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最大化,使遗产景观、经济、环境三位一体朝着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文化性、审美性等趋势协调发展。最后通过理论梳理提出适用于文化记忆视角下工业遗产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论,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商业开发和宝鸡申新纱厂工业遗产的旅游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2宝鸡申新纱厂研究综述

宝鸡申新纱厂位于宝鸡长乐塬旧工业基地,占地近400亩。遗址北邻长乐塬,风景秀丽,旅游开发优势明显,场地内纺纱工业旅游资源及抗战遗产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4个窑洞洞口,为躲避日寇轰炸而建,具有极高的红色历史意义。2.1历史沿革。宝鸡申新纱厂作为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纱厂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生产,并直接为抗战军民服务,在抗战时期能达到这样的补给,唯有申新四厂及其联厂,且申新纱厂的历史也是宝鸡城市工业发展的序曲,申新3000kW发电机的运转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变革,这是宝鸡申新纱厂历史价值所在[2],见表1。2.2问题存在。申新纱厂公私合营以来,长期面临社会经济的挑战,并出现大量问题:1)功能属性单一:申新纱厂的厂房及建筑构造物起初是全力为生产制造服务的,导致场地各建筑的功能局限在生产制造上,在功能上相对来说比较单一。2)场地缺乏活力:申新自公私合营直到成为陕棉十二厂后,场地位于偏远的长乐塬,远离城市经济中心,且在越来越快的工业化下逐步失去作用而逐渐荒废,缺乏了活力。3)公共空间丢失:场地自荒废后,大部分建筑处于闲置状态,瓦砾废墟遍地,建筑与道路之间的公共空间基本被废墟覆盖,没有供人活动,休憩的场所。4)场地精神丢失:场地闲置,原有的抗战精神及场地工业生产精神在人们的意识中慢慢淡化,随时间慢慢丢失。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场地现状分析(见图1),在规划改造设计方面着重场地空间重塑、风貌统一、细化功能分区、景观更新,在保护的基础上丰富园区的多元性。2.3场地价值。申新纱厂旧址建于1938年,是国家第一批工业遗产,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艺术价值方面,申新纱厂主要遗产建筑是不同历史时期因不同需求而建,窑洞车间是因躲避敌寇轰炸而建,具有造型、体量上的审美价值;薄壳车间是因材料短缺,节省原料而在结构方面采用无梁的设计,具有一定技术价值。场地价值在场地中层、内层、外层以文化模态呈现,在场地规划上主要考虑几个核心遗产建筑的核心区与缓冲区,再从道路与景观衔接部分合理无缝对接,最大化展现场地价值,传承抗战工业文化精神[4](见图2)。2.4SWOT-PEST分析。改革开放后,传统纺织技术的落后导致陕棉十二厂(前身为申新纱厂旧址)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24孔窑洞车间和薄壳车间闲置,成为现申新纱厂工业遗产的主址,针对此背景对场地进行SWOT-PEST分析,得出申新纱厂挑战与机遇并存,见表2。

3申新纱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设计

3.1设计理念及原则。在工业遗产改造中,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点对场地展开研究,对其造型、特征、颜色、材质、肌理、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通过功能、结构、工艺、形态、色彩、材质、纹饰、肌理等进行具体表现。另由于申新纱厂的占地面积和建筑本身内部空间较大,且建筑之间分布较散,因此空间功能的适用性是设计考虑的第一要素(见图3)。3.2景观规划功能分区。居民居住模式更替,生活习性改变,但属于他们的特有生活文化习惯应被传承,以当地文化特色作为设计元素,以叙事手法建构设计思路[7]。在园区规划设计中主要设置四个功能分区:1)工业景观游览区:景观游览区主要体现台塬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工业元素中的硬性线条线角与工业气息相结合,打造工业景观,给游客以景观休憩、交流、娱乐等体验。2)工业教育体验区:教育体验区主要包括适老化社区和抗战文创教育基地,申新福办公室的保留可作为居民和游客的链接纽带,使申新工业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3)文化创意体验区:创意体验区主要包括窑洞主题博物馆和商业区。绝对核心区的窑洞车间打造成申新博物馆并赋予窑洞新的历史传承,窑洞肩台与活动区完美结合,高差在设计上达到有限场地的最大利用。4)公共活动体验区:活动体验区包括纺纱艺术体验区及工业演艺中心。公共活动体验区汇集了传统的纺纱艺术体验区及演艺中心,亲身感受传统纺纱工艺。薄壳车间水平分化及火车头带动纺纱机的历史重现水景将场地工业文化完美呈现,展现其工业精神。3.3景观设计方法。3.3.1核心区与缓冲区。核心区有重大的保护意义,它是为保护工业历史、场地原有建筑环境及文化风貌而加以管控的区域,在建设方面禁止一切可能危及或损害核心区文化遗产与景观风貌的商业开发行为[8]。缓冲区是为核心区的保护而设立,缓冲区的预留空间能在应对紧急事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使核心景观能够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展示。缓冲区内可适度进行商业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3.3.2以文化记忆为导向的景观重塑。以文化记忆为导向的景观重塑,通常发生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中,残存不多的工业遗产需待保护,除了保护一些零散的器械、仓库、工厂建筑,还可以建造各种各样具有工业风格的雕塑、建筑小品作为工业文化纪念碑,重现过去的辉煌。3.3.3以生态恢复为导向的景观重塑。申新纱厂北靠长乐塬山体,由于黄土地质的特有缺陷以及工业开发对山体的破坏,为地质灾害与生态破坏加剧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美学景观设计,增强植被的观赏价值,并赋予生态修复的意义,从而吸引游客,创造经济利润。3.3.4以娱乐休闲产业为导向的景观重塑。当文化与旅游休闲紧密结合后,娱乐设施开始应用于工业遗产的景观设计中,设施以原有的工业景观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使原有的工业区以一种创新、现代的风格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这样可以提升工业遗产的场地活力,吸引更多人气。场地设计效果见图4。

4结论与展望

宝鸡申新纱厂作为国家首批工业遗产,其历史意义和代表性是很重要的,抗战工业精神尤为突出。但场地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场地精神丢失、公共空间缺失、功能属性单一、缺乏活力等问题。对比陕西省其他已开发工业遗产案例,如大华纱厂、半坡国际艺术区,申新优势在于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始建筑形态风貌,场地破坏小。本案希望将其打造成文化教育型、体验互动型、休闲观光型等多元主题文化型的旅游目的地,力求产业共促和文旅激活,增加景区的知名度,使其成为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抗战文创教育基地、工业文化学习基地、特色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章超.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12.

[2]候娟.基于城市特色文化视域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以陕西大华1935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6(12):185.

[3]萧尹.宝鸡申新纺织厂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4]陶庆华.宝鸡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1(29):126-127.

[5]莫畏.旅游视角下长春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2):50.

[6]苏颜丽.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6):137-138.

[7]乔治,马军,黄镜帆.乡村旅游地域文化创意元素提取及品牌重塑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4):95-103.

[8]刘抚英.工业遗产保护———简仓活化与再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3-79.

作者:乔 治 张新平 史乾东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