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2-03-11 09:58:49

导语:浅谈川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川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本文从川剧的表演形式、艺术构造入手,从川剧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了川剧对于巴蜀文化的传承保护,试图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川剧;巴蜀文化;文化传承与保护

一、川剧所具有的民俗特色

钟敬文先生在他的《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来源于人民,又在人民之中传承与发展。它存在于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与活动中,它贴切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每逢庙会等大型活动,总会有川剧。茶馆里也会有唱川剧的,庆寿、婚嫁、丧事,也会有川剧的出现。(一)地方文化的融入,红火场面必不可少川剧所特有的“帮腔”是红火场面的主要构成元素,川剧所演出的地所大多是茶馆、庙会、香会等人流众多的地方,而川渝地区人民喜好热闹的民俗对川剧的演出场面有着巨大的贡献。观众的喝彩声与欢呼声成了川剧形成集体意识的催化剂,也使得第三方创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帮腔”是观众对剧目与角色态度的一种表现,是使观众感同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表现观众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我曾在茶馆听过川剧剧目《情探》,场下帮腔之多,使其情感更加丰富,也使得情感元素在观众心中的流通性更加顺畅,场面渲染更加强烈。而川剧中变脸、踢慧眼等独树一帜的绝活,也大大满足了川渝地区人民所拥有的好奇心与图新鲜心理,其剧目《白蛇传》中,在红绿蓝脸现出本相之后又出现了金脸的“垮脸”技术,让人叹为观止。(二)节奏紧凑,高潮起伏众所周知,川渝地区的人脾气急、火气大,这一民俗也被反映在川剧之中。因为四川人本身说话急且快,所以唱词不拖沓。而川剧中的打戏最为精彩,武生随着鼓点快节奏地敲打,将行云流水、力道控制绝妙、激烈的武打场面展现给大家,使其身临其境,让观众觉得十分过瘾。而川剧中喷火、快节奏变脸等技艺也是将其节奏变得紧凑,呈现给观众节奏激烈、惊心动魄的场面。随着音乐的变化,剧情也在不停地发展直至高潮。这将川渝民俗文化的“快节奏”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川剧所承载的地方文化

(一)唱词的地方化。四川方言是川剧的立身之本,“川剧是在四川的土壤和气候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四川人的语言特色和音乐风味、渗透着四川人的个性、反映着四川的民情、风俗,适合四川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习惯的戏曲艺术。”带着四川特色风味的四川话是川剧的语言基础,也是特色基础。因为语言文化,川剧也形成了唱腔少、说白多、帮腔多的特点。川渝地区的人说话喜欢用叠词与俚语,具有诙谐与幽默的特色。川剧唱词沿用了这一特点,这使得它更加贴合民众生活,变得更加平民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丁丁猫儿(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老鼠别手枪——打猫儿心肠”。这些俚语、歇后语的使用给川剧增加了诙谐的效果,也让在台下观看的人露出会心的笑容,刺激观众的笑点。四川人说话夸张,在川剧中也有所体现,如《巴山秀才》中“每人吐一泡口水,也要把你几个淹死!”“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时不见惊叫唤。”这让川剧的念白变得非常生活化,就像将台下观众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舞台,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表演而已。川剧的唱词与念白异常上口,这有异与其他剧种,但就因为这特殊的地方,才让它扎根在川渝人民的心中与川渝文化之中。(二)戏本里所表现的巴蜀地区的生活方式。川剧里通过唱词与念白表现出来的巴蜀地区生活方式是多样的,其中有饮食文化、生活劳作、婚嫁与丧事等。例如饮食文化,川剧《野鹅滩》中,因为县老爷联合师爷、仵作和衙役要乡民们给办一场“九斗碗”的酒席,如果办出来就不收办案费,当剧中角色一开口,唱的是一出川菜系的满汉全席,有酒,酒是四川特色的高粱酒;有下酒菜,下酒菜有川菜里名声响亮的各种凉拌野菜、兔头、鸭头,热菜里有大刀蒜泥白肉、麻婆豆腐、椒麻鸡等。一边是县老爷吃着席,一边是师爷做笔录,一看,师爷做的笔录记成了菜谱,为剧情增添了一份荒诞色彩。川剧里常有巴蜀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的投影,这也是川剧在巴蜀地区立足的元素之一,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承载着巴蜀地区的特色文化。

三、保护川剧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当下川剧面临的危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手机变成了人们的主要娱乐工具,这也带动了电视剧、电影的发展。茶馆、会馆、坝坝茶等娱乐场所人不再多,使得川剧的演出范围大幅度缩小,快餐式的娱乐方式让愿意观看川剧的人少之又少。川剧没有舞台,市场狭窄,后继无人,这让川剧里许多独门绝技成了“博物馆艺术”。这也导致了在川剧中传承的文化的流失,比如语言艺术,当下时代,会说本地俚语的年轻人很少,据调查,年轻人与自家老人交流时,往往听不懂老人口中的俚语。而俚语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语言传承。(二)保护川剧的必要性。“四川作为中国西部一个内陆省份,只有川剧融合了儒释道传统诸多文化因素,融合了唐诗、宋词、元曲等元素。其曾经的辉煌及在国内外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它必然是四川文化最闪亮的名片,必须是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它是巴蜀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它融合了社会的多元性,历经百年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文化融合,它是百年来巴蜀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缩影。它自身也有着多元性,川剧虽称为川剧,却也融合了重庆、贵州、云南等周围地区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多元性。川剧同时也是巴蜀的特有文化,当时下代,党要求我们建立文化自信,丢了本地文化的巴蜀人,如何能建立文化自信?因此我们对川剧的保护势在必行。(三)如何保护川剧。1.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川剧进行宣传。川剧几乎是零宣传,而当下是信息时代,信息的流通性广、面积大、速度快。利用多媒体为川剧进行宣传,是个很好的宣传方式。在年轻人喜欢的视频平台上投放川剧演出视频,有利于年轻人了解川剧,甚至因此喜爱上川剧。同时多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一个演出平台,这样川剧演员不愁没有舞台,只是不再有帮腔的存在,但经过宣传后,一定会有人选择去现场观看川剧、了解川剧。2.培养新人,改变现状。虽说川剧需要从小学习,练基本功,又苦又累,可也有喜欢它的人。但是就川剧现在的状况而言,培养川剧演员的学校少之又少。据调查,川剧演员基本上都是靠老一辈的口头传授,但老一辈的川剧演员要不就是因为川剧陷入困境心灰意冷不再传授,要不就是因为生老病死不在世上。因此笔者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培训机构去培养川剧演员,有了宣传的打底,川剧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被传播出去,就会有对此感兴趣的、愿意接过衣钵的人去学习、去传承。3.政府支持,建立信心。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不要放弃它,也不要因为它的沧桑而抛弃它。当地政府应该迎合党的指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剧团投入资金,有了资金的支持,川剧才会有发展的空间,才会有以后更加优秀的演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放弃川剧,也不要让它真的成为“博物馆艺术”,然后在某个时刻,看着千金难求的川剧光碟发出叹息和心生遗憾,在保护川剧的同时,也要对这个巴蜀文化所衍生出来的瑰宝有信心。离了它,巴蜀地区漫长的历史文化就缺了一大块,宛如一个沙坑,如何都无法填补上,补不满。

四、结语

川剧是巴蜀文化发展历史长河里的瑰宝,也是巴蜀地区文化的表现。内容涵盖了巴蜀地区所有在文明进化中形成的艺术。它是历史的代表,也是因为社会发展险些被抛弃的宝藏。它有着特别的表演形式、语言艺术,有着巴蜀地区发展的时代缩影,有着巴蜀人民生活方式的传承与表现,有着历史的气息。笔者希望借本文可以引起大家对川剧保护的重视,也希望川剧不要在岁月中丢失。

参考文献:

[1]母鹏程.对川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7-10.

[2]吴艳东.浅谈川剧的文化价值与活态传承[J].戏剧之家.2018-01.

[3]任红军.“互联网+”背景下川剧的保护与传承[J].四川戏剧.2018-01.

作者:罗四维 湛蕊滔 单位:内江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