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的作用

时间:2022-09-25 02:54:57

导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的作用

摘要: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灵魂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印记,它也体现着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固有方式,这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内容。它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人们实践活动以及思想活动进步的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存在于民间,也体现在人们生产以及生活中,对群众活动的传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保护以及传承非遗文化的行为对群众文化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非遗文化;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于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对于文化以及文明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群众文化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案例,对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的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贡献。

一、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

1.群众文化内容。群众文化也就是指在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之外,人们自行开展的自我娱乐的社会文化形式。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群众活动本身是主体,开展方式采用自娱自乐的形式,来达到满足自身精神世界追求的效果,这也是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建设的有效途径。2.非遗文化内容。根据相关非遗文化条例的要求,非遗文化是各族人民实施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同时它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某些实物或者是某些场所地点,比如戏曲、杂技、节庆习俗等。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发现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非遗文化是群众文化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传承以及发展的有效平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梅溪镇非遗文化概述

梅溪镇的名字来源于溪边盛开地紫梅花,当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历史上该区域曾经发生过多次瘟疫,这也使得该地区人烟稀少。自此之后,大量来自于湖北、河南以及温州等地区的人们迁徙到这里,也为该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外迁人口和当地的居民一起进行辛苦劳作,繁育后代,也促使梅溪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迁徙过来的居民为了能够缓解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在春节期间,他们欢聚在一起共庆节日,这也就是梅溪舞龙、舞狮等春节活动形成的背景。为了在此祈求上天的保佑,在正月十五时还有舞草龙、闹元宵等活动,以此来表达事事顺利的美好愿17大众文艺望。九月九还有重阳节的专题庙会等。在举办民俗活动时,人们不只是在庆祝当年庄稼的丰收,对神灵的保佑表示感谢,也对来年万事顺利、庄稼丰收、家人平安等美好事物进行祈求,是文化艺术行为的大比拼。听当地老人说,梅溪镇地水平会涉及到水龙硬件设施质量的比拼、操作人员实力以及技能的比拼等,整个游戏的队伍长度可长至两三公里,其中有杂耍、舞龙舞狮等活动。在舞龙会结束后会举办为期三天三夜的舞台表演,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在九月九日,当地会举行重阳节庙会,在庙会上不仅仅可以看到到家的文化艺术表演,也可以享受到多种类型的美食。每年的正月初一一直到二月二当地会举办一系列地活动表演,这不仅活跃了春节期间的氛围,而且活动的场面很大,它走街串巷的形式将美好的祝愿都传达给了每户人家。传统的文化活动是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内容的有效孕育,实现了对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有效积淀,这也是梅溪镇非遗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地重要原因。梅溪镇培育出了优秀的民间艺术宝藏,比如华龙灯、竹叶龙等等。

三、非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非遗文化有效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而群众文化也是对非遗文化继承以及传承的有效载体平台。近些年来,梅溪镇举行了多次文化活动,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而群众文化走进来的良好效果,这也使得非遗文化得到了有效挖掘以及继承。现在当地进入我国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单的有一项,省级非遗文化四项等。当地的非遗文化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为外人所熟知,受到周围居民的喜爱,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梅溪镇非遗文化项目舞龙文化的传承,有效地丰富了我国广大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也有效地打造出乐当地的特色品牌。舞龙文化走出了大山,同时吸引更多的文化爱好者进入当地进行文化活动交流。当地陆陆续续展开了多场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一场场文化展示活动,使得舞龙的艺术活动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也逐渐受到媒体方面的关注,收到央视节目的青睐。在2015年的文化专题活动节目中,就有对舞龙文化闹新春的介绍,活动有效地吸引了当地以及周边的人们,场面极其热闹,央视等电视平台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以及转播。同年央视记者走进梅溪镇,对当地过年的民俗文化活动进行了专题介绍。跟随者舞龙文化的脚步,我们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所起到地重要作用。非遗文化的存在有效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以及传承方面,梅溪镇专门成立了非遗文化园区,进入到园区内部,就可以看待非遗文化的传承基地以及文化产品展示馆,同时还可以看到富有当地特色地文化礼堂。这些展馆的存在促使梅溪镇的非遗文化成为了精品,吸引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参与到非遗文化保护以及传承的行列中来,实现了群众文化团体的有效扩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强化了当地的文化氛围。

自2008年以来,梅溪镇除了兴建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展馆,还成立了非遗文化保护团队。展馆的建立实现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展示,而非遗文化团队的成立也有效地承担起非遗文化宣传、传承以及保护的重要责任。以梅溪镇的旱船为主导项目的艺术团以及非遗文化传承艺术团体每年在春节期间,都会带着大鼓书等进入到村庄进行艺术表演。这一特色的表演形式受到当地老百姓深深的喜爱,几乎场场爆满。近几年来,梅溪镇民间非遗文化的表演已经接近每年三十次。在春节期间的艺术表演不仅仅为人们送去了美好的新年祝福,也实现了对人们业余生活的有效丰富,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充分活跃起来。梅溪镇将传统文化打造成品牌,促使非遗文化走进社区和村庄,在企业以及学校内部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促使广大的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还促进经济搭台以及文化传承工程的创建,使得群众文化的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遗有效发挥。例如以桑葚采摘作为入手点,开展桑葚文化节的活动,以此来宣传桑蚕产业园,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促使桑蚕产业园逐渐走向成熟,也能够有效凸显与桑蚕相关的非遗文化的内容,实现对桑蚕传统工艺的有效挖掘,而且对与桑蚕相关的传统民俗文化码头娘娘、舞狮等等进行了展示,实现了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对非遗文化的项目进行挖掘,能够激发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丰富群众的业余活动,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对非遗文化传播平台的有效构建,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化龙灯、竹叶龙以及舞船等传统文化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参与使得非遗文化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以及发展,比如舞船从一开始的一两条船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八条船,从角色上也逐渐增加了船拐子、船娘子等,人们在穿上进行集中表演,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场景。2015年,当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积极地参与到舞船的活动中来,呈现出老少同乐的愉快场景,促使舞船的观赏性以及娱乐性被进一步提升,对舞船的内容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拓展。比如在以化龙灯为原型打造的化龙的节目,在群众文化舞展中获得了金奖的好成绩。在2016年的非遗文化的电视节目春晚节目特色小镇,其幻化成龙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将群众作为基本的要素,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离不开群众文化,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增加了光彩。而梅溪镇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实现了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丰富,为当地人民赢得了荣誉,创建起品牌文化的打造,提升了村镇的知名度。非遗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对于群众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宗建.论非遗传承中边缘群体的定位及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完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2):94-102.

[2]汪平.探究群众文化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8(42):198+200.

[3]羿雪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J].戏剧之家,2018(20):243.

[4]尚亿琴.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7(03):15-16.

作者:孔雷 单位: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