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
时间:2022-07-05 09:14:11
导语: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布洛陀文化作为我国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布洛陀文化旅游产业、塑造文化品牌,将布洛陀文化与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相融合,构建“互联网+布洛陀文化”的发展模式,对布洛陀文化的继承、保护、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壮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组合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于各民族数量大,聚居地较为广阔,使每个民族的文化遍布全国,所蕴涵的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文化艺术的形式多样,每个民族的文化都表现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可观赏性的特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有现象,反映特定时期该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传承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形成的壮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在壮族社会中产生,对维系壮族人民的生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农业、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战火频繁,社会不稳定,文献的缺失,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并不重视,使得布洛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处于沉寂状态,以极为古老的原始文化艺术形态保存下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其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推动下,人们提高了对民族文化的注视,有关布洛陀文化的资料得以整理出来,布洛陀神话传说得以最大程度地收集,但缺少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进入到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科学技术的研发、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更加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先进技术产品落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掀起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浪潮,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碰撞与融合,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兴趣远大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布洛陀文化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布洛陀文化由于缺乏人们对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的重视和布洛陀文化本身生存发展空间的狭隘,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文化的发展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布洛陀文化,成为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1.1布洛陀文化的内容。布洛陀在壮族神话传说中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老人,是壮族的智慧祖神。自古以来,布洛陀在壮族及其先民的心目中是一座丰碑,他超越时空,顶天立地屹立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在壮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祭祀、歌谣谚语、风俗礼仪中,都有颂扬布洛陀神威和功绩的专题和形式。布洛陀形象浸透于壮族生活的许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布洛陀文化现象。布洛陀文化,就是壮族及其先民崇奉布洛陀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从其旨意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性体系。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宗教文化、布洛陀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其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和学术价值[1]。1.2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现状。当今,人类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频繁起来,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相对封闭、原始的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潮流文化的冲击,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使得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发展传承与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党的提出“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后,中国各地农村纷纷进行着现代化社会转型,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带来了乡村向城镇的转变,大城市以其便利、快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特有的审美观念,影响着当地乡村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彻底的改变,从而使各民族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创造更为困难。以布洛陀文化为例,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人民在对智慧祖神布洛陀的信仰中衍生出来以布洛陀形象为主的壮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祭祀、歌谣谚语、风俗礼仪,他的形象渗透在壮族生活的文化艺术形式与生活方式等许多领域中,在各种领域的集合下形成了具有鲜明壮族特色的布洛陀文化现象。但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教育事业、科技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偏好程度也发生了改变,更加地追从娱乐性强的现代潮流文化,使原本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楼建筑渐渐转变为具有城市现代化、机械化、单调性风格的高楼,打破了乡民间和睦交流的环境,使文化一代向下一代传承的发展模式与中国文化发展脱轨。人们在社会环境、外来文化和潮流文化的影响下,更加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设,甚至摒弃本民族优秀文化,受当代文化的影响,中青年普遍接受新文化的熏陶,对布洛陀文化的不再了解甚至没有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继承该文化的责任,这些原因,使传承千年的布洛陀文化逐渐地走向消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一种壮民族文化。人们对布洛陀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当代流行的潮流文化。布洛陀文化在各种冲击下举步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些以布洛陀文化为主的物质产品或多或少的进入消费市场,但是由于人们对该文化的忽视,导致没有形成以有关布洛陀文化为品牌的产品。在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新与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投入资金自助等形式对该文化进行保护与扶持,但是由于政策的制定缺乏创新和缺乏对布洛陀文化进行多角度保护,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资金用途错误等问题使得这种保护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对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用微乎其微。
2“互联网+”模式下布洛陀文化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大众媒体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政府和文化教育机构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埋藏于人们心中的民族意识逐渐地被激发起来,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关注度逐渐提升,逐渐意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失的严重性,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布洛陀文化加以保护,把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并强调思想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失去了灵魂,这个国家无法在世界的舞台立足;他还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政治体系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弘扬与繁荣,是中国梦实现的条件之一[2],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2.1“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结果,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3],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等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工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企业在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与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给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当下,互联网平台凭借快速、高效、受众面积广的特点成为文化信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支持。做好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发展,必须跟随时代的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现代技术的普及与信息化的发展,先进的覆盖范围广阔的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中,打破了乡村信息交流落后的局面,彻底颠覆了乡村百姓生活的方式。形成于乡村中的布洛陀文化在经济环境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但这也为布洛陀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即抓住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机遇。2.2“互联网+”带来布洛陀文化演变。布洛陀文化的保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而变的原则。现如今,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都以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为主,即尽量不干涉文化所影响地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也就是保持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保持当地人每年对始祖布洛陀的祭祀大典、田阳县敢壮山歌圩等传统习俗,另外减少城镇化对布洛陀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物,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对建筑物进行修复,保持当地民族特色氛围。在“互联网+”形势下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则是把互联网所带来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途径来促进布洛陀文化发展创新,将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因素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式与布洛陀文化相结合为该文化注入活力。这两种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方法既有对立又有借鉴的地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只是以出台对文物保护、修复的政策对原生态的艺术形式进行保留(例如,《布洛陀经诗》《布洛陀》)是一种被动的、政策性的、不全面的保护。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对布洛陀文化进行保护是一种主动式的保护,即把布洛陀文化主动地与时展的趋势接轨,主动地去融入更多的现代因素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流通范围广且速度快,数据收集功能强大等优势唤醒该文化的活力,对布洛陀文化进行推广,创新发展思路形成特色民族文化产业价值链,使其顺应时展的潮流,为其他城镇化乡村提供了文化保护的新发展方式。2.3“互联网+”时代下布洛陀文化的保护手段。布洛陀文化发祥于敢壮山,是壮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其影响范围延伸到东南亚各国。传承和弘扬布洛陀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际交流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时代下,把布洛陀文化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对传承和发展布洛陀文化至关重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乡村城镇化的趋势无法逆转,这给存在于当地的布洛陀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因此要积极主动地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对布洛陀文化的歌谣谚语、民俗民风、祭祀活动和政府对布洛陀文化的保护政策进行广泛的普及,使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观念深入当地老百姓的心中,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激发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民众主动、自觉、自尊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布洛陀文化的基础。第一,建立以布洛陀文化为主的互联网平台,设计带有壮民族元素的相关网页,制作有关介绍布洛陀来历,丰功伟绩的电子刊物,通过智能手机、APP技术把以布洛陀文化为主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与民俗艺术消费群体建立互动联系,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快速的背景下,利用VR、全息投影等技术对布洛陀文化祭祀大典活动,《布洛陀经诗》、麽经唱本、壁画、乐器等文物进行模拟,让体验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建立网络营销互动平台,使消费者在沟通交流中推动布洛陀文化的传播。布洛陀文化的发展要兼顾接近壮族民众的生活与面对外来潮流文化的关系,即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将民众生活习俗、生活方式、节奏及兴奋点与布洛陀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吸收潮流文化中与布洛陀文化发展相贴近的因素,使其运用到壮族人民的生活中,这些互联网技术手段在一个完整的发展链上发挥作用,即稳住了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环境又给该文化带来发展创新的空间,最终形成一个布洛陀文化新的发展生态环境。第二,布洛陀文化还可以借助旅游产业进行宣传与推广,把互联网与旅游业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阔,数据全面的优势结合旅游运营方、政府所收集到的数据,形成一个庞大的旅游数据信息库,对游客旅游的喜好、旅游采用的方式、旅游费用接受程度和游客对景区满意度进行分析,以及对旅游景区客流量进行分析预测等方面,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旅游服务管理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亲自了解、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洛陀文化。
3形成布洛陀文化的品牌化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布洛陀文化,是壮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该文化历经数年的积累与沉淀其传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壮语、麽教,壮族农耕文化、壮族风格的服饰,建筑,民间祭祀、生活习俗等。这些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覆盖范围广,跨越了多学科领域,具有壮族鲜明的特点。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实力提高,乡村城镇的化的趋势无法逆转,尽管一部分壮民族群体和个人已经重视对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整体思维和长远意识,对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太过碎片化或者只选择较为重点的区域进行保护,这种保护缺乏活力和能力难以实现布洛陀文化的价值,从长远来看容易被潮流文化所淹没。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科学的投入资金并扩大布洛陀文化的保护范围,引导当地壮民族文化企业的发展跟随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给壮民族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积极运用互联网对布洛陀文化品牌进行管理,鼓励文化企业积极投入到对布洛陀文化品牌化的打造中。收集并整合布洛陀文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的偏好,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段,把具有现代的元素与壮民族文化的元素相结合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这保留布洛陀文化艺术形式中的精华,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传承、推广和发展布洛陀文化。3.1打造布洛陀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布洛陀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但是由于壮族人们对该文化的保护欠缺和缺乏动力把布洛陀文化进行推广宣传,导致了解到该文化的民众很少,当提及布洛陀文化,大多数民众都表示不懂,少部分民众喜欢却不爱。在“互联网+”时代下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手段,对布洛陀文化加大在民众中的推广和传播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设计出介绍布洛陀文化信息的网站,收集布洛陀的民间传说并通过数字化扫描制作成电子书籍。另外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掌上APP并推广至移动端上线,给大众消费者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布洛陀文化的传播。运用新研发的VR与全息投影等技术,对布洛陀祭祀大典活动,《布洛陀经诗》、麽经唱本、壁画、乐器、农耕工具进行再现,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络领略带有壮族特色的古建筑群的壮美,能亲自“参与”热热闹闹的祭祀活动,足不出户“触摸”到每件文物。布洛陀文化数字化平台的打造,让世界各地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该文化,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3.2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所谓文化品牌,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消费,是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的具体反映,具有明显的文化附加值,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层面双重的娱乐与体验。布洛陀文化内涵丰富,根据目前壮族学者的概括,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历经数年的积累与发展,布洛陀文化的内涵日渐深厚,其内涵包括壮语、麽教文化、壮族歌谣、壮族农耕知识、壮族的铜鼓、壮族节日等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给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这些物质精神文化对壮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赞美度和普及度,是壮族人们予以肯定和支持的一种文化。在壮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文化渐渐具有了品牌价值。但是由于当地的管理者与传承人缺乏品牌建设、品牌推广的意识和缺乏对这种品牌价值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动力,这些物质精神文化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以壮族铜鼓为例,作为布洛陀文化衍生出的物质形式,具有浓厚的壮民族特色的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是由壮族人们组成的群体共同构建的,壮族铜鼓在成为艺术商品的过程中,民间制造工匠与消费市场缺乏文化品牌的支撑,导致铜鼓文化推广程度不高。打造壮族铜鼓的文化品牌需要遵循“价值-品牌-衍生品-产业”的过程。从具体来说,就是把具有民族特色和价值意义的铜鼓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下进行推广、宣传使其渐渐转化为品牌价值。随后对具有品牌价值的壮族铜鼓加以开发,设计出统一规范、内容元素丰富多彩的壮族铜鼓品牌,结合现代大众审美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包装,策划出整体对铜鼓文化品牌推广宣传的方案。另外,在壮族铜鼓品牌下打造民间铜鼓歌谣教育、铜鼓打击教育,壮民族舞蹈教学等子品牌吸引感兴趣的民众参与,最终形成庞大的文化产业。这种“价值-品牌-衍生品-产业”的品牌建立模式能够激发当地人的品牌竞争意识,打造出更多的壮族文化品牌。这些具有壮民族特色的物质精神文化一旦形成文化品牌产业,那么对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也就轻而易举了,但是无论什么品牌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业绩来维持,以布洛陀文化这种覆盖范围大,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品牌也不例外。要想该品牌长远地发展下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对时代大趋势的把握,具体来说也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寻找在不同时期下人民群众的需求,及时把现代元素与壮民族文化相融合,使本民族文化品牌顺应时代潮流。3.3开洛陀文化的文创产品。布洛陀文化在历史学、文学、音乐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布洛陀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塑造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对该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互联网+文创”是对文化资源和文化理念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渗透力的深入挖掘和拓展[4]。当下随着互联网平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电影、影视、动漫、游戏、卡通形象等当代艺术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越来越多(例如功夫熊猫、中华小当家等),这给布洛陀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当地政府需要积极鼓励与扶持民间创作者、文化企业对布洛陀文化进行文化创业产品的开发,借助现代艺术形式作为开发手段,汇集布洛陀的民间传说,深层次的挖掘布洛陀文化的内涵,主动地把布洛陀文化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中,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与支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要在确保所开发的产品不偏离布洛陀文化本质的前提下,依托政府、设计院校、相关企业的相互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筹办有关创新、设计的赛事活动,落实到各个设计院校中,再由学校收集、上交具有可实践性的学生文创作品,政府部门授权企业或者给予学生一部分的资金鼓励对所设计的文创产品进行开发,最终形成布洛陀文化的创意产品。在开发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当地人们对布洛陀文化的了解,而且提高了民众的创新和营销推广的意识,对促进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化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布洛陀文化内容深厚、形式多样,深层次的挖掘布洛陀文化的内涵,把布洛陀文化与文化品牌、文创产品、旅游业、数字化信息平台相联系,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促进壮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展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4结语
中华民族有过灿烂的文化,但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的自信显然在滑坡。布洛陀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当国家的经济政治正在快速发展和受到外来潮流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布洛陀文化由于自身的封闭性和不易于开发,造成该文化无法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渐渐地被外来潮流文化所淹没。因此运用互联网数字信息化平台对布洛陀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每个人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利用受众范围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互联网平台是使布洛陀回归大众视野的最好办法。文化的创新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坚持抓住每一个文化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并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毁灭性的冲击的同时又给布洛陀文化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发展要建立布洛陀文化品牌,运用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手段来传播推广该文化,在保留布洛陀文化精华为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才是最终继承和发扬布洛陀文化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3):65-72.
[2]侯璐璐.声音景观视域下陕西传统音乐文化自信的构建[J].艺术品鉴,2018(36):355-356.
[3]裴晓东.基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8(32):39-40.
[4]白素霞,蒋同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31-32,196.
作者:杨岚期 周涛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策略
- 下一篇: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