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用
时间:2022-06-03 10:24:54
导语:传统媒体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持续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使传统媒体在城市发展中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值得深思。我国各城市普遍拥有数量较大的历史文物遗存,尤其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其分布广、保护难度大。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应承担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传统媒体;文物保护;新媒体随
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纸媒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够在新形势下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一些历史底蕴丰富的城市,普遍存在着较多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其分布广、保存状况参差不齐,亟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及当地媒体《牛城晚报》为例,说明传统媒体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河北省邢台市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且分布较广、大多数不可移动文物未定级或级别较低。根据邢台市政府2017年统计数据,全市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共1943处,分布于全市各区县,因其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多数仍在使用或荒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逐步淡出公众视野。这类文物呈现分布广、保护级别低、社会关注度低、体量小等特点,为其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邢台市古城墙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尚未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市区范围内古城墙遗址入档GPS点位共103个,其中成规模的古城墙遗址4处,部分遗存规模较小,不被市民所知,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逐渐消失,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不可逆损失。传统媒体的优势在我国,传统纸质媒体多为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与当地政府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这也能为其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唤醒市民历史文化记忆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我国已进行了三次全国性文物普查,大多数地市也对本地区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建档登记工作,但由于涉及文物安全及文物保护相关工作,文物普查档案的具体信息未对公众公开。公众对于城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了解多集中于知名文物或较大规模的文物,对整体情况的了解不系统、不全面。传统媒体可利用自身与政府单位的良好沟通机制,对城市文物遗存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城市内未定级、分布较广的不可移动文物,利用专题报道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吸引社会公众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关注,在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提升公众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
同时,传统媒体往往掌握着较多的受众资源,包括普通民众及城市管理者,有利于针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进行发掘式报道。媒体可以重点关注传统村落、城市古建筑等,促进城市文物部门对该部分未入档的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发掘式报道需要媒体从业人员有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和敏锐的新闻意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在外出采访及平时生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线索。得到线索后,媒体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对接相关政府单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新发现的历史遗存的信息进行深入发掘,为其长久保护提供支撑。在推动公众参与的问题上,传统媒体相较新媒体亦具有较大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权威性、资源广、号召性强等方面。
引导公众增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可成为传统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如天津市民间团体“天津记忆”,长期推动城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及文化发掘,《今晚报》等传统媒体发挥了联系政府单位、提升社会关注等作用。在其他尚未建立民间保护团队的城市,传统媒体可联合文物保护部门,利用座谈会、沙龙、现场观摩、现场参与等形式,推动更多市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积极沟通,营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传统媒体参与实例《牛城晚报》是邢台日报社旗下的都市类报纸,已创办24年,是邢台市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晚报,在市内乃至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代表性。长期以来,晚报在城市历史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晚报对邢台古长城保护的参与
邢台市长城遗存多为明嘉靖年间建造,这些石头长城分布于邢台市多个县区,且多为残段,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但保护及巡查难度较大,公众知晓度较低。《牛城晚报》于2016年5月20日A4“关注”版对邢台市内长城情况进行了整版报道,包括综合报道《邢台有50多公里长城,你知道吗?》、评论员文章《保护邢台古长城刻不容缓》,对邢台市区范围内的古长城遗址情况及现状进行梳理,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让公众对邢台市范围内长城保护现状有了基础认知。此后,“鹤度岭长城”等长城遗存成为邢台市民众出游踏青的一大选择。公众知晓是传统媒体参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第一步,在这之后,仍需推动公众更加深入了解文物并参与保护。《牛城晚报》对邢台市的长城保护情况持续关注,后续刊发多组长城摄影作品。如2017年4月21日A2“要闻”版刊发《文物部门邀市民“五一”共赴马岭关明长城》,与邢台市文物部门共同开启了邢台历史上首次“公众考古”活动,提升了公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2.晚报对邢台市古村落的发掘
从2005年至今,《牛城晚报》先对英谈村、王硇村、崔路村等太行山区古村落进行了发掘和报道,相关报道在邢台市区及周边城市引起了较大反响,也吸引了众多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英谈、王硇等村落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获得政府的拨款保护。相关报道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发掘式报道中,媒体必须及时与村委会、文物部门等单位联系,提前完善相关预案,避免报道后游客井喷式增长,对原生态的历史文化遗存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从而背离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初衷。在发掘的同时,媒体也要对所发掘的村落进行持续性关注,推动相关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当出现文物破坏等情况时要及时跟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牛城晚报》曾于2016年7月6日刊发报道《李梅花村影壁墙牡丹砖雕被盗》,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引发社会对传统村落文物安全的关注,公安机关也对该起案件进行了侦查和处理。
3.晚报新媒体对邢台地方志的推送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选择的转型之路,目前,绝大多数纸质传统媒体都建立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如何发挥新媒体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中的作用,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新媒体在保留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加灵活,更有利于进行连续性的专题报道。牛城晚报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推送了38篇以“邢台地方志”为标题的文章,对邢台市区及县域范围内的老街巷、老建筑、老传统、老记忆进行梳理,在引发老一代邢台人追忆的同时,吸引了年轻一代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注。该专题后续内容多为市民撰写、拍摄、推荐,其中推荐人横跨老中青三代,表现了邢台人对参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积极性,也显示了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带动与吸引作用。该部分专题推送基本覆盖了邢台市区范围内较为著名的老街道,为邢台市城市记忆留存及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城市发展及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传统媒体具有资源广、受众面广、权威性高、号召力强的优势,其对城市历史文化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的发掘、整合、追踪,对提升全社会城市文化遗存保护意识,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历史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莉 白易明 单位:天津大学
- 上一篇:精准扶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