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文化保护方式探讨
时间:2022-01-16 03:49:03
导语:我国民间文化保护方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和文化趋同,民间文化的生存出现了巨大的困境,甚至于很多已经消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民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如何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对于民间文化自身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恢复文化信息和文化自觉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是文化界教育界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民间文化;保护;发展
1中国民间文化的生存窘境
1.1城市化导致民间文化群众基础的流失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固定在土地上,流动性很小,在某一地域内生活的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很多的地方戏曲艺术就是建立在该地区的方言基础上,取材也是当地的生活习惯为主。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留在农村的人口大幅度减少。而为了适应城市生活,方言的使用范围被大幅度压缩,生活习惯也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易损性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可以通过注册商标或国家拥有产权等办法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保护历史文物和地方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原有的普查也往往会疏漏很多优秀的文化形式。加之经济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在很多地方领导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对于民间文物的损毁屡见不鲜。
1.3优势文化的挤压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全国乃至全球统一文化市场的形成,欧美、日韩的优秀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国民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精心打造的情节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拥有了很多的爱好者。好莱坞电影、美剧、韩剧、日本动漫、欧美的音乐都迅速成为国人文化消费的主要组成,而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引领的娱乐文化更是引发了青少年的追星狂潮。这样的背景下,借助于市场的娱乐文化更是挤压了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
2民间文化现代化保护方式的变革
2.1理论层面的改革首先要普及真正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知识。对一些自誉为“民俗”“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建设专家,相关部门和商家也要打假。其次,今后一些大型的传统型的景观修复或人造景点的开发,一定要有民俗学会或相应的研究机构的专业论证,进行真正的专家鉴定,如出现伪民俗应该追查相应的责任。再次,向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学习,通过立法手段,设立民俗遗产资源文化保护法,从根本上杜绝伪民俗的流行。
2.2合理设置民间文化开发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化,重点打造特色小镇。在这种考量情况下,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思考,还要利用城镇化的建设将各地不同的民间文化有机地保护和开发起来。这种思考不仅可以防止城镇化开发中的一味趋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城镇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平台。
2.3开发与保护的合理度的把握民间文化,不仅包括了生养嫁娶的习俗礼仪,风味佳肴,或者兄弟民族的特异风情等非物质状态的文化,还包括了民居、器物等物化形态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品普及的基础上,如何将生活基本功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特质与居住者文化人格有效衔接起来,成为真正的民间文化视野下建筑和生活方式,是民间文化保护和现代社会特色化发展的主要思路。我国民间文化的保护也应该渗透到小城镇的建设之中,构建个性特色的建筑文化空间和培养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产品或者特色,比如苏州的苏绣,吴语,水乡就展现出和闽南的水乡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也是我国民间文化开发中必须注意的要点。
2.4校本课程的开发民间文化保护最基本的要素还是传承者,也就是人的培养。但是从长远来看,校本课程应该成为地区性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发扬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丰富孩子的学习领域,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民间文化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城市化、现代化、人口流动已经成为威胁民间文化生存的重要因素。
3.2完善我国的文化保护立法体系,培育和发展真正的民俗学,同时利用城镇化的背景下,将民间文化与特色城镇的打造有效衔接起来,同时在学校中积极开发地方性校本课程,也是保护民间文化的重要思路。
作者:吴小花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管理探讨
- 下一篇: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