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文化保护论文

时间:2022-02-13 03:15:29

导语:农村音乐文化保护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音乐文化保护论文

一、贵州省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可循环再生、良性科学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人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某一区域某一族群社会伦理道德、风尚习俗、人居环境的保护,进而维系其族群繁衍、文化传承,进而可持续地发展。而文化则承载伦理道德、风尚习俗、人居环境的构建功能。所以我们今天国家的文化保护则亦应类属与可持续发展得范畴之内。文化保护包括物质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两个类型。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整个人文生态即社会伦理道德的构建、人居环境的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系统整体地探索策略和路径。这势必涉及贵州苗族农村地区的物质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相关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交叉复杂。

二、贵州省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与物质文化保护的关系

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是依附于各地区各支系苗族族群各种祭祀、婚恋择偶、社交礼仪等习俗。这些特殊的生活习俗与各地区各支系的自然地理、苗族族群的历史性建筑(如古老芦笙坪、鼓楼)、居住房屋(吊脚楼—古老杆栏式建筑)、生产器具、娱乐器具(乐器)等物质文化形成水乳交融的共生关系。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之一乃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应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而构成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那些物质文化,首先应得到保护才有可能创生其新的时代功能,才能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与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应包括与祭祀相关的木鼓音乐、铜鼓音乐、芦笙音乐、歌舞音乐中的鼓、铜鼓、芦笙、芦笙坪、吊脚楼、酒具等等。所以对贵州苗族地区这些物质文化的保护就是保护其音乐文化整体的一部分,进而为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创生一种新的人文生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贵州省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关系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工程,在上百余个契约国里展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从2005年开始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行政机构设到了市、县一级。现已分别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四批,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基本保持一致,分为文化空间、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戏剧等类型。保护的方法分为资料收集整理、引进学校教育、生产性保护、生态性保护等。从分类来看,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属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方法上看: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为当代或后代的音乐文化代际传承传播、文艺创新提供史料文本,能更好的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引进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类别的学校教育,本质就是除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族群性代际传承传播之外的另外一种手段和方式,原本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产性保护是在不破坏文化的传统形态的基础上,发挥其在族群外和当代的广泛运用,创生其新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是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模式;生态性保护是从社会、经济、人文与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的保护,构建某一文化事象有效的代际传承与传播,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宗旨高度统一。

作者:杨光白单位: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