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联系
时间:2022-12-23 11:43:25
导语:小议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联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许珍工作单位:广西钦州学院
(一)城市文化建设存在滞后性而使得对高校文化的滋养不足尽管城市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重视,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和投资成本巨大的限制,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缺乏,人才和资金的欠缺更是成为制约发展的软肋。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的文化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空间布局及建筑风格缺乏统一规划,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市交通治安治理有待加强,城市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城市生态不尽如人意;二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缺乏科学性和永续性,以经济开发为口号、具有地方政府行为背景的破坏文化遗产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严重;三是自发的群众性、公众性文娱活动开展得较少,城市生活压抑,文化气息缺乏,缺乏积极昂扬的城市精神。因此,由于城市文化建设的滞后性而使得其对高校文化的滋养不足,影响不够。(二)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隔阂,缺乏有效沟通交流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它有自身独特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这本身就决定了高校必然与校外社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容易导致与城市之间的沟通障碍。部分高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偏僻的地理位置,一是导致校园中各种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致使广大市民鲜有机会涉足校内,亲临高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学术交流展示场馆等文化场所,感受不到高校中频繁的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所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二是因地理位置因素也削弱了城市文化中各种文化形式及人文习俗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减少了高校师生参与城市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更不利的是,观念上的隔阂也阻碍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相互渲染,致使高校和城市之间保持着对对方某种程度的成见,比如高校给城市留下的自命清高的印象,而城市中一些不良现象也常为高校所诟病。已有的成见再加上相互沟通不足,是造成双方心理隔阂的主因。(三)高校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及其辐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城市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在文化传播中未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首先,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高校的先进文化对城市的文化的熏陶有限,在提升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和塑造城市灵魂方面的作用还有待提升;其次,高校作为城市中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吸纳的各种知识、信息、人才是城市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而一些高校因先天条件的欠缺,在办学基础、学科结构、师资队伍、科研教学水平和科研投入等方面都有待改善和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势必会造成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作用不大;再次,高校中的人才优势在于人才资源可以互补和共享,较快提高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促进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目前部分城市高校人才流向不容乐观,存在着部分骨干人才出走、对外来精英吸引力不强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由于高校中的人才资源的问题影响高校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的发挥。
(一)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进行城市文化建设,要结合地理、环境、资源各种优势展开,力求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一是整体设计城市文化形象。在设计城市文化形象过程中,要坚持“三高”原则,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把城市文化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资源、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每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表现在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文风情等诸多方面。因此,在确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整合文化资源、集中打造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整合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着力营造现代城市人文气息,打造城市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赢得竞争的资本,也是一个城市走向世界的通道。(二)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体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是高校应有的责任,尤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形势下,高校要以其先进的文化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推助器。高校服务社会的现实途径,表现在自身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企业的市场竞争,运用自身的人力、智力,努力成为城市文化资源的集散地,最大程度实现高校文化资源的社会转化率和社会贡献率,为城市发展做贡献。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表明,高校不仅要发挥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还要与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形成城市与大学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高校是理论创新的主要阵地,理应尽可能地使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实现转化的途径就是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建立高校产、学、研一体开发基地。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城市和企业长足发展,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增强自身科研能力。(三)构建开放性的高校文化建设模式,增强城市文化整体实力构建开放性的高校文化建设模式,高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鼓励高校师生通过与家庭、社会沟通联系,主动联合社会团体、街道和其他院校,到社区进行专题讲座、书画艺术展示等各种文化宣传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社区,倡导和推动社区文化良性健康发展;加大高校资源对广大市民的开放力度,对社会开放图书馆、展览馆和科研基地等教育资源,吸引市民走进大学校园,市民有更多机会感受大学校园文化气息,提升市民素养。第二,适时结合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学教育,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城市滋养着高校生长,高校有责任面向城市,化解城市发展难题。因此,把城市发展主题作为高校一项教育内容,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城市发展动态,加深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第三,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播媒体宣传高校文化。一是借助网络平台增加沟通交流渠道。高校可在网上及时报道学术新闻和校园动态,通过开设网上学术论坛等交流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让更多的先进文化传播、渗透和辐射到城市当中;二是利用各种平面和影视媒体,立足高校服务社会角度,加大对城市文化宣传和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参与力度。(四)加快高校文化建设,引领城市文化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力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教学科研技术水平等等。高校文化建设现已奠定一定基础,在传承优良传统、借鉴其他城市高校文化建设经验的同时,继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凝练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校园文化。
- 上一篇:当代民族文化的旅游战略
- 下一篇:户籍性质和文化层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