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问题解决措施

时间:2022-11-25 09:40:02

导语: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问题解决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问题解决措施

提要: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部门在文物保护修复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的制度,是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概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挡案体系,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建设

一、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重要意义

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与人为等多种因素的破坏,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不仅保留了文物的基本信息,而且以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文物保护修复的具体过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有助于了解文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曾经的修复细节,便于开展新的修复,是提供科学修复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物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先进的绘画、镶嵌、漆器等工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X才研究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宫博物院拥有种类繁多的文物,文保科技部作为修复文物的主要部门,每年修复上百件文物,也产生了众多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本文阐述了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这些档案资料的撰写与管理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

二、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内容

随着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不断出台,竹木漆器、丝织品、金属等文物的修复档案记录规范也制定实施。根据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的流程,文保科技部探索出一套由修复任务点交单、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文物修后提取单构成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

1.修复任务点交单

修复任务点交单是文物使用者将文物交给修复者时,双方需要填写的单据。点交单主要内容包括文物名称、文物号、类别、级别、年代、尺寸、送修部门及科组、送修人、接收科组、接收人、提取曰期,用于文物交接时明确文物伤况,确定修复目标。

2修复方案

修复方案包括文物基本情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保存现状、原修复记录、病害状况、修复目标、影像资料、检测分析、拟修复流程(处理方法和材料)、可能遇到的难题、进度等内容。文物接收科组根据文物的伤况与病害科学制定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由专家审核后实施。修复方案中首先包含的是文物的基本信息,随后需描述文物的历史背景。以往的修复方案中文物的价值常常被忽略,作为清宫收藏的文物,历史价值不言而喻,而工艺与艺术价值更值得探究,理清文物价值有助于恢复文物的外部特征并传递文物之美。此外,文物的保存现状和曾经的修复记录必不可少,它们是掌握前人修复历史的途径。病害状况是修复方案的基础,包括褪色、破裂、虫蛀、霉菌、脱落、附属物缺失等,修复方案要标明各种病害受损程度。了解病害情况,结合送修人的要求,方可制定合理的修复目标。在明确文物现状及病害的前提下,需对文物进行多角度拍照,便于与文物修复后的照片比较。同时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仪、高光谱扫描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等设备细致观察文物表面或内部结构,也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分析文物的纤维、颜料、染料等成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对文物开展多种检测可以初步探明文物的制作工艺,为文物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修复方案中必须写明计划实施的修复步骤,如清洁、加固、接取、全色、补配、封护等步骤。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难题,如样品较少,文物老化严重加固清洁困难等,根据预测的修复难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后结合文物修复的难度和人员情况,确定文物修复的时间与周期,便于统筹安排整个修复工作。文物修复方案是经过充分研究与讨论的书面文件,是指导文物修复的重要材料。

3.修复日志

修复日志是指在修复过程中,记录工作的内容、人员和日期,具体内容包括保护修复主要过程、所用材料、工艺、技术变更、项目负责人、保护修复人、影像记录(修复前后照片、重点修复操作)等。通常修复是按照修复方案进行的,也有可能在修复中遇到新的问题,此时要根据新的问题制定新的解决办法,并在日志中重点记录。修复中要对重点修复的部位进行拍照,便于清晰地观察对比修复前后的文物状态,若遇到复杂的大型修复项目,则要对部分修复环节进行视频记录。通过修复日志,可以清楚地掌握修复人员在文物修复过程中所用的材料与工艺,以及具体的处理方法。

4.修后总结

修后总结主要记录重点工艺研究、修复中遇到的新问题及解决途径、技术或方法创新、修复材料使用情况。修后总结是对整个文物修复过程的总结性概括材料。修后总结应该详细说明修复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解决办法,不同于修复日志中的记录,此处要对采用的技术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并对采用的方法进行反思总结,探讨该方法是否可以推广以及该难点是否有更加合适的解决办法。此外总结中还要写明此次修复存在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文物有新的制造工艺,可将新的工艺写入总结中,对日后文物修复有所启示。同时文物修复结束后,文物修复材料的使用及用量也需统计,并提出预防性保护建议,包括文物存放的温湿度要求,运输条件及展览建议。最后,修后总结要记录修复者对本次修复的自评估意见与专家验收意见。

5.文物修后提取单

文物验收合格后,由送修部门提取文物,提取者与文物修复者办理退库手续,填写提取单,完成文物修复与提取流程。由修复任务点交单、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文物修后提取单等一系列资料组成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中既包括文物的现状与病害,也包括修复的过程和方法,是掌握文物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为日后文物保护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撰写并没有统一的格式,既可以自由撰写,也可以非自由撰写。自由撰写的格式可以突出重点,根据文物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非自由撰写通常使用表格,表格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却形式单一,没有容纳特殊情况的空间。任务点交单和修后提取单内容简单,采用表格一目了然。而修复方案、修复日志、修后总结内容较多,单纯的表格无法满足记录要求。文保科技部根据多年的实践后,摸索出一套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撰写模式,即档案主体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内的每个栏目为必±真项,而每一栏目则根据文物情况留有自由撰写的空间。自由撰写与非自由撰写相结合,最大限度满足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灵活多样的写作需求。

三、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文保科技部已初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纸质版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但是目前还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档案撰写的及时性

文物修复时需要及时记录文物的详细信息,很多时候文物修复工作者往往重视文物修复的操作,轻视修复档案的撰写。比如在文物修复任务繁重时,修复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文物修复中,待大量文物修复完毕后补写修复档案,容易导致文物修复的细节记录得不够全面。修复师必须认识到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文物档案对文物保护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完整性。

2提高档案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记录文物情况时需要详细、准确、客观的记录。修复档案的记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档案知识,而作为文物修复部门,档案记录的主体为修复师,修复师深谙文物修复的环节,但却缺乏档案撰写的相关知识或仅掌握少量档案方面的知识,由此导致修复档案的内容在陈述时不够准确、客观、完整。为此,要加强对修复师档案撰写的培训,使其具备档案撰写的基本知识。提高文物修复档案的质量,根本在于提髙档案撰写人员的专业素养,重视档案撰写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3.建立档案的电子化系统

目前文保科技部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而纸质档案很难长久保存,在查找利用档案方面也有诸多不便。目前虽已利用照相机及摄像机等设备拍摄文物修复过程并存入计算机中,但是将文物修复的纸质档案形成电子数据库尚有一定差距,当前需尽快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从纸质和电子两方面确保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完备。而随着档案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未来要构建档案共享平台,拓宽档案利用的途径,借助网络平台,使档案的利用更加便捷高效。

参考文献:

1.东海梅,高俊.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档案天地邛叫7)57-61.

2.徐微明.小议文物档案及其管理卩].浙江档案,2009(1):44-45.

3.王扬能,符史新.浅谈文物档案的科学管理卩].档案,2007(2)57-58.

作者: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