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时间:2022-11-30 10:27:40
导语: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家高职教育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多次提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文化艺术教育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调查,有约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目的主要是让在校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特长,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重视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构和实施。九年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提出“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综合育人思路,在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德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推动了育人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有效解决了文化艺术教育的抓手和落地问题。
建立“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艺术“三全”育人理念
提出“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艺术育人的顶层设计理念,目的是转化优势资源,打造强势品牌,培养双艺人才,活跃校园文化。通过践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德艺双修的高职育人理念达到系系有品牌,人人有才艺,以艺促学,以艺育德的目标。“一系一品”指每个院系都打造自己的“文化艺术品牌”,“一人一艺”指每个学生以个人兴趣、爱好、潜质为基础,进行“美育”审美与文化艺术训练,从而掌握一项“才艺”,即一项非职业性文化艺术才能。文化艺术进头脑实现全员育人通过专题研讨、技能培训、宣传强化,统一和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明晰“一系一品一人一艺”在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地位与关键作用,明确每位教职工在落实“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综合育人工程中的职责。并以建设一支专业教学能力强、技能指导能力强、创新创造能力强的“三强”师资队伍为目标,组建专业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文化艺术演出策划导演团队、“一操两队”教练团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达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目的。文化艺术进课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基于文化艺术育人视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开发,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合格标准。系统开发四个板块课程,对学生开展1-4学期集中学习,并将品德修养与艺术实践列入5-6学期的学生实训、实习评价体系,使文化艺术育人全程融汇贯通。文化艺术进校园实现全境育人建设“三馆、五基地”。通过校园文化展示体验馆、文体活动展演馆、艺术作品展览馆和民族民间舞基地、剪纸大师工作室、中小学实践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构筑多元学习环境。培育“六室文化”。在教室、寝室、餐厅、实训室、体育场馆、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创建各具特点的文化艺术环境,形成“如居芝兰之室”的内隐式、浸润式环境育人体系。同时,将艺术专业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相结合、将传统艺术进校园与民族文化出校园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社团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人与受益人。
构建“一课、两翼、四平台”文化艺术育人体系
“一课”是以公共文化艺术体育课程作为文化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面向全院一二年级开设四个学期文化艺术选修课程,进行文化艺术基础培养。各年级学生应打破专业界限,每个学期根据个人兴趣和潜质基础选择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课程。学院根据选课情况进行重新编班,安排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上课,并在每学期期末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核,通过两年的课程培养,使每一名学生所选择的文化技艺能够得到提升。“两翼”是以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来拓展课堂教学成果每学期举办庆祝晚会、文艺社团展演、教学成果汇演、文化艺术和体育节、传统艺术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并选拔优秀学生、选取优秀作品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提高节目质量和竞技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将文化艺术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文化艺术课成绩优异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服务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艺术实践水平、同时也展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积极形象和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四平台”是将社团、艺术团、文化艺术体育节、“一操两队”作为文化艺术教育第二课堂载体平台一是组建学生社团,提升艺术技能;平台二是成立大学生艺术团,打造艺术精品。挑选文化艺术精英进入大学生艺术团,承担学院的文化艺术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比赛和展演,对外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为各系和各学院的文化艺术活动树立样板;平台三是举办体育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践行以艺育德;平台四是创建“一操两队”,丰富艺术实践形式,“一操”是指各院系创编一套适合本系学生特点、全系学生参与的健身操,并能在每届学生中形成传承和创新。“两队”是指组建至少一支体育队和至少一支艺术队,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比赛,培养优秀文化艺术体育人才,赋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四个平台相辅相成,有助于文化艺术教育课上教学与课后拓展相结合,技能练习与理论引领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社会服务相结合,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多渠道、多载体地实施文化艺术教育。构建“三阶、两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阶培养、渐进成才按照循序渐进、逐年提升的原则,进行人文艺术三阶培养:第一年达到才艺入门。通过文化艺术基础教育,使零基础的学生了解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知识、艺术特点、文化价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第二年达到兴趣养成。通过“一课两翼四平台”,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艺术学科的技巧,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才艺,养成自学习惯,并培养为终身兴趣;第三年达到品行熏陶。将职场礼仪、职场文化、人文修养、艺术实践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心理健康、专业过硬、品行端正的职场人。两级打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长基础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普及”和“拔高”的两级文化艺术教育。通过全院性学生集体演出和比赛,以及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文化艺术知识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通过院系两级文化艺术社团、大学生艺术团、艺术、体育队的规范建设、系统活动、精心指导,培育出高素质拔尖艺体人才。
建立文化艺术教育“博约”课程体系、开发多元教育途径
建成文化艺术教育“博约”课程体系。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深入开展,学院在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中明确形成了系统的“博约”课程体系。“博约”课程围绕人文素质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艺术与特色体育教育,开发“人文”“家庭”“艺术”“运动”四大系列特色品牌课程包。每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有讲座、线上课程、线下教学三种存在形式,满足不同学者的需求。线上课程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爱课程、学院课程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面向校内外学习者免费开放。“博约”课程的建设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文化艺术的教学实际,课程内容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立院系两级社团,固定活动时间、活动场地、选派指导教师、上报活动日志,以此充分发挥学生提升艺术技能的自觉主动性。通过艺术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从“零才艺”到“有才艺”再到“精才艺”,从“学一点”到“会一点”再到“创新点”。以艺术节、各类晚会、教学展演、体育比赛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如体育文化节包括校运会、七人制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排球联赛、兵乓球赛、队列会操比赛、一系一操展示等活动形式,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全面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就感、集体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责任意识等。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艺术表演节目、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院系社团活动成果汇报五大类活动项目,既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举办系列讲座、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管乐进校园”等文艺普及活动。凭借“一系一操两队”建设,各院系创编适合本系特点的幼儿操、太极操、健美操、礼仪操等健身操,成立合唱团、乐团、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等艺术、体育团队,参加各级大学生艺术展演、文体比赛,实现技能提升。
完善学生、教师双规评价机制
在学生层面,建立文化艺术教育课程的“三加一免”多元评价机制,保障学生学习确有成效。文化艺术课成绩由“课程学习+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三部分成绩综合构成,即课程学习成绩(70%):包括平时课堂学习态度与行为表现,闭卷考试或公开考试成绩;社团活动成绩(%):由学生每学期参加社团的次数和表现构成;成果展示成绩(20%):学生参加由院、系举办的各类文艺比赛、社团成果展示活动等成绩;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赛事和活动并取得荣誉的学生,参赛学期免考且成绩评为优秀。将文化艺术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文化艺术学习贯穿学业始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文化艺术选修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一样要作为学生毕业条件,将社团活动、文艺活动、文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德育量化项,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作为评奖、助学金、三好学生的必要条件,从而能够解决在教学中学生不愿学、学不好的问题。在教师层面,建立考评与激励相结合的促进机制,保障教师愿教、善教。通过学生评教、教研室评价、教学委员会评议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将社团活动指导、文化艺术体育比赛指导作为学院职称评审加分条件;将组织、参加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取得文化艺术科研成果作为奖励绩效工资发放的加分指标。
创建“五方联动”质量管理保障机制
为有效落实文化艺术教育的各项工作,组建专门机构或团队负责文化艺术教育体系的规划、建设与监督;各教学院系将文化艺术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负责具体组织与落实;教务处负责保障文化艺术课程的教学正常运行;学生处和团委负责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团的日常检查与数据收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教学督查和成果展示评比。通过“五方联动”机制,建立院、系、学生三级管理团队,文化艺术体育专业专兼职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文化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督导委协作的监控团队,保障文化艺术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立是以“立德树人”的高职办学宗旨为落脚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有助于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手段,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使学院在特色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形成办学特色,打出学院文化名片;通过这一文化艺术育人体系的建立,使在校学生因掌握一定的才艺而更加自信、阳光,学习专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素养得以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江阳.高职院校“1”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0,38(15):1-3.
[2]夏英.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J].山西青年,8(21):.
[3]徐园媛.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期刊,20(14):-17.
[4]姚洪运.高职院校“三融三进三课堂”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8(03):-.
[5]申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大众文艺,(14):-.
作者:张翀 杜晓鸣 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 上一篇:学习强国App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
- 下一篇: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