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表演艺术文化与钢琴音乐的融合
时间:2022-10-10 09:20:05
导语:采茶戏表演艺术文化与钢琴音乐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江西赣南采茶戏作为传统的艺术文化,面临着将被人们忽视的生存困境。基于这一现状,结合对于赣南采茶戏基本信息的了解以及当代钢琴音乐的发展热潮,尝试提出将传统的赣南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相融合,一方面对于民间的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进行了创新,运用钢琴来演奏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的音色,与独特的演奏技法及曲调相融合,丰富了采茶戏音乐的表现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当代采茶戏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进一步促进中国钢琴民族化传统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采茶戏;钢琴音乐;传统文化
江西赣南是著名的产茶地之一,每年到了三月,都能看到茶农们在山上采茶。在采茶的过程中,茶农们唱歌跳舞,这慢慢就演变成了一种艺术文化,也就是赣南特有的民间采茶戏。采茶戏历史悠久。它虽然属于戏曲文化,却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采茶戏不仅包括了茶文化、戏曲文化和音乐文化,还有百姓人民对生活的态度认知。不得不说,这一文化形式满足了农耕时期百姓人民娱乐文化的需求。它表现出了客家人内心的情感、性格特点、生活情趣以及精神世界。后来,采茶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文明渐渐结束,工业文明渐渐兴盛,而采茶戏这一传统文化渐渐被大家忽略,尽管已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抵不过社会娱乐文化带来的冲击。于是,采茶戏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钢琴不再是高门大户的象征,它已经渐渐进入到普通家庭中,让普通百姓们也能感受到钢琴音乐的魅力所在。国家也对于钢琴音乐的教学渐渐重视起来。但是,我国国内演奏的钢琴曲以及教学的入门曲基本都是西方国家的音乐,很少见到传统音乐元素。而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份子,采茶戏音乐蕴藏着浓厚的音乐文化,和新兴时代的钢琴音乐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赣南采茶戏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丰富性。
一、采茶戏的由来与音乐形态
采茶戏的形成与我国久远的种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竟有解毒的功效。自从那时,茶叶便渐渐成为生活中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日常饮品。由此可见,各地对于茶叶的需求都很旺盛。而采茶过程往往都很枯燥,为了提高采茶的效率,缓解茶农们的劳累,茶农们边采茶,边唱歌跳舞,这一习俗就逐渐演变成了采茶戏。由此可见,采茶戏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农耕文明深深的刻痕,其表演内容方面也与农耕文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经》最早描述过茶味的形态:“谁谓茶苦,其甘如饴”,由于茶叶的生产,进一步发展推动了采茶歌舞的形成。采茶戏最早诞生于江西地区,也就是客家采茶戏的发源地。大约在明末清初时,采茶戏形式第一次出现,在清中叶时期发展较快,这一时期正流行灯彩歌舞和茶歌,渐渐被民间艺人吸收,并演变成了“采茶舞”、“茶灯舞”等。后来,这一形式被茶农们所运用,在茶田间,边劳作边唱歌跳舞。逐渐就成为民间采茶节的一个重要节目,也就是采茶戏。《睄妹子》就是出自江西赣南的经典客家采茶戏代表作,其音乐形态表现出了地区化、娱乐化和大众化等特征。《睄妹子》的音乐都是由民间艺术乐器伴奏而成。其运用了赣南采茶戏的基本曲牌结构,曲牌的数量大、种类多,主要有“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每个曲牌都有着独特鲜明的特征,进而形成了赣南客家采茶戏奇特的音乐唱腔。《睄妹子》的表演运用的是专属曲牌“路腔”,运用“路腔”形式有着欢快、明朗的感觉,并且唱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茶农们在田间放声歌唱。
二、当今采茶戏发展的困境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日益增快,大众文化也趋向于现代化,而采茶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文化,将面临着如何生存下去的困境,这也是当今所有传统文化面临的致命问题。据了解,采茶戏如今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采茶戏的发源与生长环境,也就是农耕文明时期环境渐渐消失,这正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第二,由于采茶戏出现的年代久远,以致于这一艺术的表演人才都趋于老年化,很难吸引当今年轻人的注意力,从而无法将其传承、发展下去。第三,当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大部分人都已用上了智能手机,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内容数不胜数、日新月异。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传统的娱乐文化,这又成为了采茶戏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三、采茶戏与钢琴音乐创作融合的影响
(一)增加国内钢琴音乐的民族特色。当今国内钢琴音乐基本都以西方音乐为主,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都将其奉为圭臬,而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却寥寥无几,极为少见。由此看来,我国的钢琴音乐基本上都存在一种单项化的现象。我们国家的钢琴音乐要想更好的发展,那就要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作品,不能一味地“随大流”,西方音乐固然优秀,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要知道,一个作品若没有特色是站不住脚的。江西赣南沃腴的土壤,培养出了传统朴实的采茶戏音乐,其摄取了大量民间传统音乐的精华:通俗生动的语言、淳婉清越的行腔、刚柔交错的气韵以及挥洒自如的表演。四者缺一不可。这样传统朴实的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结合起来,为国内钢琴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有特色的新道路。进一步推进了钢琴音乐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二)促进采茶戏音乐的弘扬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大量西方文化,占据了大部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而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也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群体,就是青少年。西方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大大影响了中国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那些在网络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们。他们大部分都沉浸于西方的音乐中,却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毋庸置疑,采茶戏音乐也随着传统音乐文化被人们渐渐忽略、遗忘。如果钢琴音乐与采茶戏艺术相融合,这至少将意味着采茶戏会通过当代的钢琴音乐而被青少年群体所了解、所认识,才会有着能将其传承下去的希望。赣南客家采茶戏音乐,将会在钢琴音乐的改编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传承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整体来说,赣南采茶戏音乐与钢琴音乐的融合是一条值得发展的道路,不仅创新了传统的采茶戏,也使钢琴音乐具备了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
四、采茶戏与钢琴音乐创作融合的措施
(一)呼吁钢琴教师研究采茶戏音乐,将其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的关键性人物,应当以身作则,先行研究赣南采茶戏的要点,将其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国内钢琴教师的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和渗透,让老师们树立起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钢琴音乐相融合的观点。钢琴教师可以以采茶戏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江西赣南采茶戏的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增加对于采茶戏音乐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可以去拜访采茶戏方面的老艺术家,向其请教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精髓,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进一步将赣南采茶戏渗透到钢琴教学课堂中。(二)加强钢琴教学的投入力度,鼓励当代青少年发散创作思维。钢琴教学方式一般分为集体或一对一授课,通常是教师讲解完要点进行示范,而后让学生们掌握要点,自己练习。但这并不适合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理解慢,以致于很难跟上集体的节奏。因此,应适当改进教学方法,比如说:老师在让学生们自行练习时,应当多观察学生们,鼓励学生多练多问,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要讲解清楚,相对于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老师要多给予其帮助,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应该尽量让学生们有充足的练习和创作空间,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学生们熟悉音乐后,让学生们发散思维,思考赣南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结合的其他方式,并让其进行演示。从而进一步提高采茶戏与钢琴音乐融合的可能性。(三)开展钢琴演奏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采茶戏。钢琴不是一门仅在课堂教学的学科,而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学科。在高校可以设立钢琴音乐实践教学课程。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开学典礼、文艺汇演、学校庆典等活动,挑选出对于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熟悉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培训,让其上台进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赣南采茶戏,采茶戏与钢琴音乐相结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钢琴与采茶戏结合的奇妙之处,又提升了学生们的演奏能力。
五、钢琴音乐与赣南采茶戏各方面的融合
(一)赣南采茶戏曲调与钢琴音乐创作的融合。赣南采茶戏的曲调主要有《采茶谣》、《茶篮灯》、《斑鸠调》、《进坑调》、《长歌》。其中江西于都的《采茶谣》可谓是采茶“母曲”,它存在于各地的采茶歌舞中,成为了各种采茶歌舞的主要曲调。在钢琴音乐实践创作中,一则可以运用《采茶谣》的曲调改编成变奏曲,在变奏的过程中可以为旋律锦上添花,使旋律更加动听,二则也可以运用曲调《采茶谣》“以大小三度”为起音的动机进行创作。例如,开篇先通过低音区震音和高音区颤音的表现技法模仿初春万物苏醒,仿佛一片绿油油的茶山春色映入眼帘,从而给观众展现出美好的视觉盛宴。(二)赣南采茶戏表演与钢琴音乐创作的融合。赣南采茶戏最早由一丑(茶童)二旦(茶女),手拿纸扇对歌对舞表演摘茶、做茶、看茶、称茶、算茶钱和送茶等过程,这些表演内容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的表现中可以通过半分解伴奏音型、托卡塔的演奏手法、充满动力性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等创作技法来充分描绘采茶戏的表演过程。(三)赣南采茶戏伴奏乐器音色和奏法与钢琴音乐创作的融合。常作为赣南采茶戏伴奏乐器的锣鼓、笃鼓、胖鼓、大钹、小钹、铜钟都属于打击乐器,唢呐属于吹管乐器。在钢琴创作上可以采用双手交替的方式在高低音区演奏,可以通过低音区的音色展现出强拍和次强拍的节拍规律,也可以通过双手交替演奏二度、四度音程从而奏出大锣与小锣的音色,造成一强一弱的音响效果。又可通过切分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交替模仿出大锣与铙钹的交替奏法。针对唢呐“连奏”的技法,我们可以在钢琴高音区通过旋律加花的方式表现出唢呐音色明亮,一气呵成的演奏特点。
六、结语
赣南采茶戏的生存发展,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转变,都是我国当前传统民族音乐发展道路上必须重视的问题,此文简单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由来及音乐形态,当今采茶戏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所提出将其与钢琴音乐相结合的措施并阐述此做法的意义。提出了采茶戏与钢琴音乐融合的具体策略,主要从钢琴教学方面入手;分析了在采茶戏的曲调、表演形式及伴奏乐器三个方面与钢琴音乐的融合,不仅解决了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生存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广林.高州采茶戏音乐文化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35.
[2]周晨.各地“琴”系民族花,何愁寻觅民族路?—探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采茶戏的融合[J].音乐创作,2016,03:131-133.
[3]龚宇.钢琴教学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与教学方法分析[J].明日风尚,2017,04:108.
[4]林英碧.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钢琴教学的方法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02:140-141.
作者:汪蓉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上一篇:即时影像在文化艺术实践的运用
- 下一篇:高校艺术设计助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精品范文
1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