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影像在文化艺术实践的运用

时间:2022-10-10 09:17:42

导语:即时影像在文化艺术实践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即时影像在文化艺术实践的运用

云技术(CloudTechnology)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1]。即时影像又称实时影像,是一种依托于云技术保障,集合前期拍摄、后期处理及平台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带来即时性交互体验。即时影像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影像的交付模式,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

一、即时影像的运用现状

近几年,基于云技术的即时影像主要在会议、婚庆领域较为活跃。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医疗、监控、气象预报、卫星传送等领域[2]。即时影像的出现,赋予了传媒行业新的活力和契机。Vphoto是即时影像的先驱,它是一个共享服务平台,自主研发硬件智能系统,采用摄影师团队自带专业设备加入的运营模式。拍摄者按下快门后,图像传至修图师,由智能系统批量处理+人工识别完成选图,可实现5分钟内即时影像用户的浏览和共享。此后,相继出现了Gphoto、云拍摄、邀拍等类似模式的即时影像服务品牌。目前,这一高科技产品鲜有被合理、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文化艺术实践中。即时影像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学术领域对其关注甚少,学者关注较多的是其在导航定位技术问题上的研究,或是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而在高校文化艺术实践中的运用很少涉及。

二、即时影像对高校文化艺术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即时影像是高校文化艺术成果展示的良好途径。第一,可以作为高校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展现平台。高校是青年群体最活跃、各种活动频繁举办的场所之一,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社团等活动。这些文化艺术实践的精彩瞬间需要被记录、传播乃至存档[3]。诸如Vphoto这样的即时影像模式,若能在高校文化艺术实践中得以运用,将给校园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同样,即时影像也需要以文化艺术活动作为载体实现其艺术价值[4]。第二,提高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时效性。高校日常开展的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引领青年的重要现实意义,该类活动体现出即时性的特点。对于高校的宣传部门来说,大体量的文化艺术活动拍摄和报道工作应接不暇。其通常根据活动的重要性安排拍摄,或是直接由二级学院或部门的师生提供相关活动的图文影像,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合理架构管理梯队,建立层级管理机制,运用即时影像进行活动报道,有助于缩短传播时间,提高文化艺术活动报道的时效性。第三,实现高校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宣传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开展的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宣传途径相对单一,主要通过二级学院学生会、学院宣传部门、校团委、校党委宣传部等途径进行主要信息输出,虽然覆盖了高校管理的主要层面,但是存在宣传范围狭窄、信息传播手段缺乏创新等问题。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高校可以利用即时影像的优势,将有效信息共享给师生,通过自媒体的自主传播将宣传推广做到最大化[5]。第四,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宣传推广的无纸化。在高校文化艺术活动展映过程中,海报、招贴画、宣传单页、座位门票等宣传材料的印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回收再利用的可能。在前期积累一定用户群体后,通过云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即时影像可以实现无纸化宣传,且宣传对象更具针对性。在一些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举办期间,高校会邀请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常新闻报道由文字记者和图片记者合作完成。活动越大,应邀媒体越多,所产生的宣传成本也越高。即时影像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媒体宣传成本,同时能够及时提供活动现场的影像资料。(二)高校文化艺术展示是即时影像的最佳实践平台。第一,条件具备,蓄势待发。即时影像的运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和设备。高校专业设置相对齐全、社团众多,可谓人才济济,无论是专业的科班学生,还是兴趣驱使的社团成员,都可以成为即时影像团队的一分子。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后,可以按学生能力水平组建梯队,使其承担各项工种。而即时影像实施中所需的电脑、手机、照相机等基础设备,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物件。第二,学生自主运营管理,提高综合素养。就高校文化艺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文艺演出来说,即时影像是极具市场的。首先要完成前期管理团队的架构、宣传设计、甲方沟通、现场拍摄、后期修图、审核、新闻追踪报道等工作,这是一项团队合作,其组建和管理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或邀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锻炼综合能力,这也是即时影像展现其艺术魅力的最佳平台。第三,模拟实战平台,积累经验。高校文化艺术的活动现场情况瞬息万变,这对于缺乏丰富实战经验的学生而言不容易应对,出错、失误在所难免。高校教学过程中强调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积累实践经验。即时影像是一个能够锻炼团队综合素养的平台,其中每一个实践岗位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对临场的快速应变力有较高要求,其可以作为学生的实战平台,帮助学生提前认知、纠错。

三、即时影像在高校文化艺术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成本较高。Vphoto正式上线不到四年时间,类似即时影像服务品牌层出不穷,可见其模式创新且市场需求量巨大,在周年庆典、重大演出等活动中频频出现即时影像的身影。然而,高校作为文化艺术活动举办频率极高的场所,如此成熟的即时影像模式为何不曾引入?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即时影像是一个团队的合作,除了需要专业的拍摄、图像处理等设备外,还需要配备专业操作人员。活动规模越大,意味着参与的工作人员需求量越大,人力、物力成本自然提高。目前,即时影像的商业配置是一位摄影师配一位修图师,报价达到上千元。这对于高校来说,运营成本较高。第二,即时影像在实现快速高效传播信息的同时,用户量随之成倍增长,商业化的入驻模式对学生信息、隐私安全会造成一定的风险。(二)观众视线不易集中当前通讯技术发展迅速,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人人手机不离手,手机占据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就连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演出都很难时刻抓住观众的眼球。即时影像的出现,一方面为观众提供了快速、高质量的影像传播;另一方面,对活动现场拍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的视线由原来的“偶尔转移”变成了“偶尔回归”,倘若摄影师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把握拍摄时机,则很难记录下观众聚精会神观看的影像。(三)素材庞杂,审核难度大。即时影像在运用过程中,大体量的素材对影像审核人员提出了挑战。目前,商业化即时影像运营企业主要通过逐级删选的方式挑选素材。首先,修图师在修图的过程中对明显存在瑕疵的影像进行删除,批量处理的影像上传后由信息审核人员进行二度删选。由于素材体量庞大,审核者很容易出现遗漏、判断不准确等问题,导致问题影像流出,进而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目前,部分企业运用AI人像识别技术解决这一难题,这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于高校文化艺术实践而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这一难题仍有待商榷[6]。

四、即时影像在高校文化艺术实践运用中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实践平台,实现专业联动。高校众多文化艺术活动是非常好的学生实践平台。高校可以借助各系科的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多专业协同合作,降低即时影像的运营成本,同时可避免商业化入驻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实践平台有助于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从中锻炼综合能力、积累经验,有助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专业联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机会。(二)基于用户需求,限时限量共享。即时影像传送中观众视线转移的问题,涉及影像供给的时间和体量控制。随着影像的实时更新,用户不断地进行浏览转发,容易忽略文化艺术活动的真正魅力及其内涵,也给现场影像记录造成了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同时配合活动的时间点控制影像共享时间和体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影像的体量并不重要,重点在于高质量以及自身的参与度,只要满足用户发朋友圈的基本展现需求即可,同时,主办方借助自媒体自主宣传的目的也可以实现。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云技术带动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7]。研究并运用即时影像这类高科技产物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技术会更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给教学带来更多变革和惊喜。

作者:刘静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