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谈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及创新
时间:2022-11-13 04:10:30
导语:斜杠青年谈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及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文化艺术也伴随着衍生出来。传播作为其本质体现在文化的延续性与融合、演进中。传统文化亟待复兴,然而,复兴传统文化技艺的道路上不可死守着“传统”不放而导致停滞不前。
【关键词】斜杠青年;传统文化艺术;非物质遗产保护;融合;创新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人类文明便是经由这种缓慢的节奏,逐渐发展并加速演进着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文化艺术也伴随着衍生出来。从简单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到可以称之为技艺的东西产生,技艺的传承与使用就一直支撑和维系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神农尝百草并将医药、农耕文化传递后人,于是衍生出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一、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
关于文化(culture),其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体。应该说其是一种基于人类社会的产物,既有客观历史的痕迹也是经由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所创造。不同的时空里,不同的人群各自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社会集合了所有人的智慧,演进着,融合着,像我们身处的银河,旋转着,聚拢着,凝聚出愈加璀璨的文明之光。文化在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中描述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物的各种知识,传播作为其本质体现在文化的延续性与融合、演进中。传统文化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土地,呼吸的空气,以及家乡的味道,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享受着它却不自知。在中国,文化薪火相传,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内传统文化有过短暂的中断,也在一些历史时期有过多多少少的改变,但是大体上来说变化并不大。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她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并不相同。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无数惊才绝艳的粉末登场而又纷纷离场。是什麽保持了她的延续与活力,是你是我,是我们的一代一代的古老先民,以自身的光和热温暖着中华的血脉,并使之更新和延续。是农耕文化的点滴技艺传承,是榫卯的巧妙勾连技巧,是手工艺人推车的吱呀声和叫卖声,是悬壶济世游方郎中一步步的丈量,是文人世子或是铿锵或是婉约的吟诵声,是张、赵、孙、李、周、吴、郑、王,百姓万户,亿兆生灵存在过的证明。“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文化一词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其通常的意思代表着教化之意;在西方,自十五世纪以来,把对人的品德与能力的培养谓之为文化。东、西方两种文化形态,在文化的功能上殊途同归。面对传统,我们既看到荀子所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高屋建瓴;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也看到“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迂腐;“君子忧道不忧贫”,压制个性发展,抑制自由思想产生的顽疾。故此,区别对待,分清优劣,以时代角度与时俱进,用对比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传统文化艺术,使之成为今人进一步踏足的动力来源,如此当是我们面对传统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传统技艺的困境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实施
在中国有非物质遗产保护,其所针对的正是我们传统文化艺术中优秀遗产的部分。如:传统壁画艺术;古老的漆器制作技艺;榫卯建筑艺术;扎染、蜡染艺术;紫砂制作技艺;留青竹刻艺术等等。这些传统技艺有的已在历史的洪流中流失不见,现存的部分也面临着亟待保护和发展的命运。正因为传统技艺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历史桎梏,导致了对技艺传承的阻碍,以至于许多宝贵的古老技艺失传。现在,由于国家的重视,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抢救性保护正在以各种形式展开,其中以传播、继承和发展为目的国培计划笔者亦有幸参与其中。入得其中方知传统技艺的博大和魅力;然而,入得其中亦窥见门户森严,技艺不外传导致的互不相通。优则优矣,然活力不足,发展乏力。如不及时打破门户藩篱,优秀文化的传承亦不能全建其功。幸而,就笔者所见,参与国培者来源甚广。如专业画家;语文教师;旅游行业主管;瑜伽教练;教育行政秘书;以及综合艺术单位领导等等。凡此种种看似杂乱的组合,恰恰从根本上打破了所谓门户之见,学员自身来自社会各个单位,这为传统技艺的普及带来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学员自身亦是各行业的优秀代表,其本身的职业技能在自身行业中也是出类拔萃。在接受一系列传统技艺传承后,其原本相对单一的专业属性已变得模糊,多属性,多技能,更多重身份出现在这些人身上。完善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将传统技艺传播的更加广泛,这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传统文化艺术不再是脆弱点单线传递而是以多线或是辐射的形式传播开来。藏富于民,广种薄收。新时代当以崭新的态度面对传统,与时俱进,方能在变革中求发展。变革的尺度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是封闭的社会,传统艺术形式变革的幅度愈小,也就愈是容易给人“原滋原味”的印象;相反,愈是开放的社会,传统文化演变的愈加快速和丰富。在国外,比如日本和服的式样就经历了一个长期变更的历史。日本和服的式样从江户时代便已基本成形,而后随着明治、大正的演变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式样。日本和服的创新过程,就是不断洋化的过程。日本和服的设计为了适应其快速的经济生活节奏,进而传统的制服理念便不断的被打破。西洋服式中简洁实用等优点逐渐的渗透进来,进而形成新的和服样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今的日本和服已经较之以往更能适应现代化日本快速的生活节奏。除了进行相应的宣传,希望年轻一代人愿意接受传统和服文化,现代和服也改良了如腰带部分,便做成皮带样式;并从色彩上亦贴近时尚的浪潮,进而融入现代社会。概言之,传统文化固然美好,但也不应一成不变,进化中的传统方能长青。故步自封终会为社会淘汰。复兴传统文化技艺的道路上不可死守着“传统”不放而导致停滞不前。
三、斜杠青年的产生与文化艺术传播形式的变化
如今,一个名词已渐渐成为许多人的代名词,斜杠青年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其出自著名的《纽约时报》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所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其意是指代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生活方式的人群,进而选择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并享受多元的生活。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超越前人认知的事物纷纷出现,斜杠青年的出现当然也并非偶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必然现象,代表着人类在存在方式上的进步,体现了个体人群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一些人能够主动摆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束缚和限制,释放自我的天性,得到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与舞台。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后工业时代的文明体现在劳动力的解放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服务行业不直接涉及生产,作为交换的大多是个体的知识、技能以及时间,这种存在方式以点对点的形式,满足了个体的纷繁杂乱并多元化的需要。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也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以近似传统小作坊的方式存在着,并不需要密集劳动以及大规模的合作。独立个体即成为服务的提供方,发达的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撑,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人才得以流动,摆脱大机构的束缚,可以直接为需求方提供定制服务。对于交互的双方来说,这种服务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以及多元化和趣味的生活,并且获得相应经济自主的权利。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个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重新审视,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参与到新的经济体制中来。这种主动的参与不同于旧时代手工匠人的普遍生存状况,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的极大的释放。人才替代资金成为生产要素的最重要部分,人类已然步入知识与创新的时代。旧的国际大型企业逐渐被新型的经济体所取代,硅谷的崛起使得这种形式的经济存在模式不断的涌现,世界愈加关注和重视具有独立创造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当愈来愈多的光点亮起,连接彼此成为愈加纷繁美丽的图案,当一个个小的图案汇聚拼接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将为此闪亮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需要带来生产的动力,而社会对于人的个体束缚的减弱,使得固有的经济组织方式产生变革,过往集约式的管理和生产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工作关系所取代。在硅谷,以往那种在固定场所和时间做重复劳动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创造力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下才能顺利产生。参与生产的员工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主动并自由的选择工作的环境和工作伙伴,伙伴之间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伙人的关系,新的利益的分配方式保证了这种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面对传统技艺生存与传播的困境,斜杠青年们的产生正是医治这一顽疾的一剂良药。打破门户的藩篱,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藏富于民,使之开枝散叶,接触更广阔的土壤,演绎出新的生命,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打开方式,自由的呼吸,继而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王端廷.从视觉艺术到多觉艺术——当代艺术的发展对展览方式的挑战[J].美术观察,2015(02)
[2]胡小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集群态势之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06)
[3]俞思念.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论纲[J].社会主义研究,2005(05)
作者:张磊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岗位需求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 下一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