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作用
时间:2022-10-19 03:57:21
导语: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网络世界的影响。初中生的年龄基本分布在12-16岁之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形成人生三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又由于现阶段缺乏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而很容易误入歧途。这一现状决定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刻不容缓。如何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完成德育教育是学校一直孜孜不倦探索的话题。而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无疑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一、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德育的本质是将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让这种意识转化成他们的内在气质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抽象的思想观念只有和一定的文化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育人目的。因为相比于以应试教育为代表的“硬教育”,用更贴近人自身审美诉求的“软教育”更容易达到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这种艺术形式摆脱了以往老师对学生空洞刻板的说教,采用朗诵、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方式传达德育内容,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释放了个性,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艺术和教育的相互渗透。
二、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渗透方式
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渗透主要是将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内容德育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中学德育教育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信息,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给中学生,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书法展等,体现时代精神要求,凝聚正能量,展现、检验和评估学生的特长和价值,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确立学习努力的方向。(一)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音乐陶冶人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音乐欣赏作为文化艺术节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形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这也是学生们最乐意接受的一种教育手段。对于音乐对人的感化作用,古人早有论述。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过精辟阐述:“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而在东方,我们的《荀子•王制》中有过类似的表述:“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这也是在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从实践层面来讲,在艺术节中我们可以选择过去的一些优秀的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像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这样一些让人热血沸腾地革命歌曲中,学生会在那些激昂的节奏里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也可以采用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一首完美的合唱作品,需要其中每一个人的配合和服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和他人的磨合中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实践表明,当音乐进入人的大脑皮层,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崇高的情感和美好的品质,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这种长期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人。(二)将德育教育融入文学教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教育资源,将德育教育融入文学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优秀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例如诗歌朗诵、作品赏析就是培养学生高雅文学趣味的重要方式。诗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能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培养热爱生活等情操,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朗诵屈原的《离骚》,学习诗人崇高的理想,满腔的爱国激情和献身国家的愿望,以及为正义而斗争的勇气等。同时,激励学生也成为一个像屈原一样拥有崇高而完美的形象,高尚的追求,洁白的人格,坚贞的操守,高贵的心性的人。(三)将德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节日。中华民族有很多承载重要文化信息的传统节日。学校文化艺术活动应该结合能体现地域特征的艺术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如陕西的秦腔,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要扯开嗓子大声吼,正如歌谣所唱“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蓬要翻”。学习独有的传统文化,做一名有深度和广度的陕西人。
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主要目标,无论采用何种艺术形式,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最后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形式也最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在这个舞台都能得到尽情地发挥。作为学校来说,借用丰富地艺术形式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于双方来说一个双赢的事情,应该继续坚持做下去。网络时代,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机遇也不乏挑战。学校要利用好网络这一把双刃剑,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网络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新时代下,学校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继续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育敬.当前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7(36):9.
[2]蔡少丽.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85-86.
[3]吕树金.当前中学德育理论之反思与展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1):128-129.
作者:任肖华 崔志林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 上一篇: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教学质量方法
- 下一篇:传统文化艺术在家居装饰产品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