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性研究

时间:2022-06-17 10:53:44

导语: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性研究

教师素质发展文化自觉,具有多方面的依据,其中主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1.教师素质发展受文化的深刻影响首先,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化范畴是很广的,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各种社会生活背后的精神;它作为一个“观念的、精神的、非物质的范畴”,[6](P11)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对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素质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各种实际生活而实现的,教师的各种实际生活深受文化的影响。例如,文化影响着每位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教师素质的发展又受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其次,教师素质的发展尤其受文化的影响。人们经常说人是文化的产物,其中,人的内涵是人的素质,因此人的素质是文化的产物。不但人的价值观念等素质的发展直接是文化中的各种价值观作用的结果,而且人的整个心智的发展都深受文化的影响。[7](P161)教师作为人,其素质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文化的产物。2.教师素质发展具有文化性质根据人们对文化的一般理解,凡是人改造自然而形成的东西,即“人化”的东西,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与“自然”相对。[8](P1~2)教师素质虽然有先天遗传的基础,即有自然方面的基础,但更多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教师素质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人为地改造人身自然的过程,因此,它具有较多的文化性质。从词源上看也是如此。“文化”一词,英文和法文均为Culture,德文为Kultur,俄文为Кулвтура,它们都源于拉丁文的Colere。拉丁文的Colere本义是指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该词引申到精神领域,有化育人类心灵、智慧、情操、风尚之义,而人类心灵、智慧、情操等等都是人的素质。因此,从词源上讲,“素质”具有文化的性质,教师素质发展也是如此。3.教师素质发展具有文化使命中国教师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中华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是一个民族、国家能否繁荣并取得进步的重大的决定因素,[9](P407)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生活能否幸福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趋于衰落,龚自珍时代更是进入一种“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言,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鶡旦不鸣”[10](P88)的“衰世”。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一直面临全面而激烈的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在冲突中中华文化处于劣势,并一步一步地碎片化。当前,在文化全球化和进一步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中华文化面临进一步弱化的危险,同时又迎来振兴的机遇。如何才能振兴中华文化呢?这一方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进行持续的文化传承与创造,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群就是教师,教师素质的发展在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梁漱溟指出,中华文化具有五大病,其中两大病是幼稚和老衰,[11](P72~73)因此,一直有着深层更新的需要,我们应该借当前教育变革,尤其是教师素质发展之机,实现文化的更新,以更新的方式振兴中华文化。教师素质发展的这种文化使命的履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学校发展做起,这就是: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内容和条件,[12]通过教师素质发展,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通过学校及其文化的发展,来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教师素质发展的视野之内如何促进中华文化的振兴呢?这要遵循下文阐述的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的两个基本方向:一是引领素质文化建设,二是走进崇高。应该着力将此两个方面融合起来。1.引领素质文化建设文化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而在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一直是利益文化。利益文化是以追求利益为主导性价值取向,并相应地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什么是利益呢?从哲学上看,指“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13](P842);从日常用语来看,指“好处”。[3](P1131)“利益”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其中最受关注的利益有权力和财富两种。关于人类文化一直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的状况,许多思想家都有阐述。例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G.W.F.Hegel)的历史哲学的核心主题就强调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历史的原动力,并说:“如果没有利害关系,个人就不能做任何事情。如果把这种对利害关系的关切称为热情,我们可以说,没有热情世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热情,是指由私人的利益、特殊的目的而产生的人类活动。”[14](P12)过去人类文化以利益文化为核心的状况,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主要有:其一,导致了人间的过多冲突、争斗和社会震荡。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严酷斗争的历史。虽然在各种相关文献中,经常出现“和谐”、“和合”之类的词,但这正是因为缺乏和谐、需要和谐之故;实际上,人类历史是缺少和谐而充满冲突和争斗的,其中大规模的集团争斗就是无数的战争。战争的起因主要是争夺利益。其二,导致了大量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在人们争夺利益的过程中,强者的力量往往远胜于弱者,而且强者往往是结成有凝聚力的集团的,因此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其结果是大量的利益归于强者,而弱者获得的利益太少。其三,导致许多人的人生失败和生活悲惨。由于人们以获取利益为成功的主要内容和标志,而在严酷的利益争夺中,成功地获得巨大利益的总是少数人,多数人获得的利益太少。由于人们将过多的努力用于争夺利益而不是生产,又有过多的利益被少数强者所占有,因此许多人争夺利益的失败又导致他们生活的悲惨。其四,导致大量的犯罪。由于文化以追求利益为核心,许多人以纯粹追求利益为基本的价值观,其中许多人为了利益而走上偷盗、抢夺、抢劫、贪污、索贿受贿、敲诈的道路。其五,导致许多积极的、有益的价值追求的弱化。人类本来有许多积极的价值追求,诸如素质发展、自我实现、高尚等,但许多人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弱化或失去了对积极价值的追求,甚至陷于“利令智昏”。其六,导致对地球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有许多人因追求过多地占有财富而无限制地掠夺地球,有许多人为了过多地占有财富而在生产财富和使用财富的过程中不惜严重地破坏环境。人类文化应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即应该转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素质文化是以追求素质发展为主导性价值取向,并相应地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人的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当人们不仅发展素质,而且稳定地将素质发展作为主导性的价值追求,即成为价值观的重要指向,并且这种价值观指向表现为丰富的形式时,就不仅仅是素质本身的问题,而且形成一种文化,即素质文化。人类文化应转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主要基于如下几点:第一,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人本身的美好。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而人的内涵是人的素质,人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人的素质的美好。要进一步实现人本身的美好,而不是以身外之物来掩盖人本身的美好,就需要转向以素质文化为核心。第二,有助于促进社会繁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首先需要依靠人的素质,例如,经济繁荣就需要提升社会成员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技能、劳动观念、行为方式等素质。第三,有助于实现每个人的成功。素质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尤其是对于先天遗传基础正常的人来说,他们都有极其巨大的潜能,都可以达到很高的素质发展水平。第四,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为:素质发展包括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的素质的发展;素质发展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巨大成功的,这能使人们都处于满意、平和的心态,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追求每个人的素质的充分发展,这是深层的社会公平,因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第五,素质发展是符合人性的。因为人性总是倾向于向着完美的方向逐渐进化和发展的。事实上,一切物质和精神都倾向于向着完美进步[15](P235),就人来讲,素质发展最能体现这种倾向。第六,许多思想家认识到,素质发展应该成为社会的核心。例如,马克思强调,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6](P649);杜威(JohnDewey)也强调,制度的良否视乎它的教育的效果———即它所养成的个人的性格……以它在多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人的能力。[17](P106)第七,以素质发展为主导性价值追求,副作用小。每个人都可以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素质,相互之间较少冲突,人们追求素质发展不会造成社会灾难;人的素质发展不会造成对地球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第八,素质发展不排斥正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人总是要追求利益的,对素质发展的价值追求并不否定对利益的追求;相反,素质发展是利益的重要基础:每个人的素质发展,是社会创造充足利益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应该成为其获得利益大小的一个基本依据,社会应该据此为个人分配利益。因此,需要大力进行素质文化建设。素质文化的现实早就存在,例如,孔子就强调“成人”(成为一个人)的标准,这就是强调人的素质;科举考试也是要求官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促进素质的发展,尽管科举考试视野中的素质比较狭隘。笔者不是发现了素质文化,而是将早就存在的素质文化概念化,并进行理论探讨。今天,我们要大力促进每个人的素质的发展,而且要使素质发展成为人们的主导性、核心性的追求。那么,如何加强素质文化建设呢?这需要有一个人群来引领。教师作为这个引领性的人群最合适,因为: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榜样、示范,他们的素质发展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起着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在社会各个人群中,教师行业是一个知识和整个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而且这已成为一种传统,由这个行业来引领能有力地促进素质文化建设的成功。2.走进崇高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应该与中华文化的传递和更新结合在一起。中华文化的传递与更新是极为复杂的,其中一个根本方面是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崇高”这种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根脉,素质文化的建设、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应该与这一根脉结合在一起。“崇高”的含义也比较复杂,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概念。首先,从日常语言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如下含义:其一,道德高尚;其二,受人尊崇、受人推重;其三,地位优越;其四,空间高度极高。[18](P1799~1801)其次,在哲学(更具体地说是美学)上说,崇高的基本含义是:“形体上巨大有力或精神上伟大雄浑,令人震惊、崇敬、神往的事物特性。美学范畴之一。”[13](P172)从文化价值角度来讲,整合起来看,“崇高”的基本含义有:(1)道德高尚;(2)受人尊崇和推重;(3)地位高;(4)具有伟大的力量,尤其是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崇高”作为一种最高价值,是真、善、美三大价值要素的最高综合体。当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崇高”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崇高”价值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崇高”价值应该基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得到更新,即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基本方面:(1)每个人都得到基本的尊重;(2)素质高而受人尊崇和推重;(3)贡献大而受人尊崇和推重。[19]在此,“受人尊崇和推重”是比“得到基本的尊重”更加高的评价;“贡献大”包括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上作的贡献。这里的“走进崇高”主要是指教师要:自觉地追求崇高;真正认识到素质发展是崇高的,将自身素质发展视为一种崇高,并在素质发展中体验到崇高;由于自己的素质发展能够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榜样示范,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因而真切地认识、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

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的内容是复杂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特点“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20](P10)中国教师素质发展在文化上必定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要深刻理解教师素质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全面而深入地分析这些特点。首先,要分析中国教师素质方面在文化上的民族性特点。例如,要深入地分析这方面的“尊师重道”的文化精神,包括这种精神形成的根源和基础、产生的作用、表现的各种文化形式,以及这些方面的历史变迁。只有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中国的教育史和教师素质发展的历程,并基于此理解今天的各种相关现象。又如,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受重视的教师素质是教师的德性,我们需要探讨教师德性的文化内涵、生成的文化根源、表现的各种文化形式、文化效应特点。其次,要分析当前中国教师素质发展在文化上的时代特点。就中国而言,当代文化局面形成的主线路有三,每一条主线路都很复杂:(1)马克思主义文化及其中国化。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很复杂的,其中国化历程尤其复杂,因为这一历程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的极其复杂的具体实际。(2)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历史变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文化传统强大而复杂,而复杂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增加了文化的这种复杂性。(3)现代西方文化的渐入。“西学东渐”已有较长的历史,鸦片战争之后这种过程强化。当前,中国仍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中国文化综合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西方。除了这三条主线路之外,当今中国文化局面的形成还有辅线。主线和辅线,就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极端复杂的局面,这种局面对教师素质的发展产生着复杂的影响。2.分析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困境中国教师素质发展事实上正面临着复杂的文化困境,我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困境。重大的困境如:(1)如何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教师如何对待这种冲突?许多人都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较长时间以来,人们在研究着这些冲突,[21](P103~106)但仍然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2)如何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中,在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劣势且逐渐碎片化的局面之下振兴中华文化,教师素质发展如何纳入这一重大使命之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很不理想。(3)许多思想家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在启蒙上有缺失,当今新的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新的启蒙,由于中国的启蒙是后发性的,应该对西方文化有所参照,然而,是参照西方启蒙时代的还参照西方当今时代的呢?[22]教师素质发展应该着重体现怎样的时代精神?这就出现一个困境。(4)人是文化的产物、受文化的限制,而文化又是由人创造的,人应该超越于文化,教师在素质发展上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超越?3.提出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方略教师素质发展的深层方略是文化方略,文化自觉应该自觉到这类方略。具体而言,要提出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方略,就需要有效地探明如下问题:(1)文化对教师素质发展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将这种内在机制转化为外在的方略?(2)人们常说文化的运行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那么有哪些规律,如何基于这些客观规律提出教师素质发展的方略?(3)当前,我国教师素质发展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哪些文化根源,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及其文化根源提出教师素质发展的有效方略?(4)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应该向着什么方向进行,教师素质发展具有哪些文化任务,如何面对这些任务的履行提出各种相应的方略?(5)在促进教师素质发展上,如何将文化方略与其他类型的方略整合起来,以便只需要消耗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取得较多较大的效果?

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才能实现。在此,“途径”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划分。笔者认为,从文化自觉过程运行的特点来看,基本途径有三条:1.权力途径权力即政治的强制力量,这是一种正式的控制力。权力问题一直与文化密切相关,因为权力直接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价值观念和政治中的精神层面。同时,文化研究与实践时时要面对权力的问题。“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权力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文化研究一直以来依据局势提出了各种‘紧急应对’。”[23](P240)在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问题上,文化与权力是互动的。就促成教师素质发展这个方面来讲,权力至少能够起到如下作用:第一,将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规定为相关人员和组织的一种正式的任务;第二,通过强制的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和强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对普遍的价值观念,这就形成了相关文化范畴的核心方面之一;第三,在较大范围内使教师素质发展的价值观念转化为现实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一种文化;第四,为以各种文化形式实现教师素质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条件和资源条件,并通过评价加以认可。因此,为实现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推动一定的权力作用,并为权力机构提供必要的策划和咨询,将是很重要的。权力途径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它至少包括如下几个层次:国家政府的权力运用,尤其是国家层次教师教育管理部分的权力运用;地方政府的权力运用,尤其是这个层次教师教育管理部分的权力运用,这又包括多个具体层次;教师所在学校的权力运用,这具体包括校长、学校人事部门、学校师训部门等的相关权力运用。2.情境途径情境是任务、环境、人的心理和资源等的综合体。人总是在情境中活动并感受的。情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具有导向和推动的力量,虽然这不是一种正式的强制力,但在文化自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化自觉需要使一种现象深深地转化为相关人员的观念、精神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具备一种情境。情境“是文化的积木块……既是个人生活的积木块,也是制度的积木块”,对个人的观念和行为有着直接而全面的影响。[24](P114~124)就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而言,情境至少起着如下作用:第一,使人们实际地认识到教师素质发展的现实意义,并在情境之下以自己的心灵感受这种意义;第二,使人们关于教师素质发展的价值观念与现实情境联结起来,从而具有具体的现实感;第三,驱动相关人们在情境的推动下,将自己关于教师素质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动机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方式;第四,使人类生活共同体的文化精神与现实的情境联结起来并在情境中现实化,同时,持续的情境会凝聚为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精神,关于教师素质发展的观念也是如此。因此,为实现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构建、引导和设计一定的情境,是很重要的。情境也是多个层次的,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而言,主要有: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情境,尤其是舆论性的情境;教师行业范围内的情境,尤其是行为的共识,即整个教师群体形成的主流性的情境;学校范围内的情境,尤其是学校集体的心理气氛,这也是学校文化的一个构成成分;教师小团体范围内的情境,如教研组或非正式的教师小团体范围内的心理气氛和共识。3.自主途径自主主要是自己主导、自己计划、自我调控。文化自觉的结果是在生活共同体范围内形成自觉的意识和精神,而要实现这种结果,就需要通过这个生活共同体中的各个个体的自主。这里所说的“个体”即每个教师自己。就教师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而言,自主途径的作用主要有:第一,使作为生活共同体之精神的文化具有现实的个体的心灵做坚实的基础,因此,共同体的精神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生命力的、持久的精神;第二,使生活共同体的精神与个体心灵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更能引导和推动个体的行为;第三,由于生活共同体的精神坚实地建立在个体自主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共同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而然,很好地实现了个体与群体的融通,这能减少和消除冲突,达到社会和谐;第四,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25](P78)由于注重了个体的自主,因此教师素质发展在文化上更能使个体获得满足并体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寻求个体自主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特别要注重:激发个体自主的内在需要;引导和强化个体追求素质发展的价值观,使素质发展切实地成为个体自主追求的价值观;使个体将自己的这种个体价值观与追求教师素质发展的社会价值观统一起来;注重引导和指导个体在素质发展上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调控,并致力于将这一点普遍化、持续化,渗入一定的文化精神,因而成为一种文化。

本文作者:丁念金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