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科赛事助推传媒专业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29 03:58:05
导语:利用学科赛事助推传媒专业课程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对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在学科赛事助推专业应用型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就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过渡、学科竞赛与应用型课程互动、学科赛事成果转化、学科赛事激励机制保障等进行了阐述,希望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手段,与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体的教育改革方向,这一问题在教育管理部门、地方高校、用人单位之间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在“十三五”规划中,西安培华学院也明确了“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并通过一系列发展战略部署初步实现了学校办学目标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型。传媒学院各专业也在学校的指导和要求下逐步建立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创新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要求专业通过真实环境实现专业和行业的结合,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和水平认证,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拥有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等六个本科专业近2300名学生,作为最具应用实践人才培养的二级学院之一,传媒学院一直在积极地组织学生各类学科赛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来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超过100项。从2017年开始,围绕姜波理事长提出的“聚焦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方针,传媒学院也对学科赛事做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对可以参加的省级以上重点学科赛事进行了再次梳理,并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实践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学长、教学管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的学科赛事小组,力争在取得省级以上学科赛事好成绩的同时,更借学科赛事助推应用型课程改革,实现专业更长足的发展。在落实执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对学科赛事与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未来继续进行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思索。
一、学科竞赛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人才培养路径中,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省、学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搭建这种有别于课堂的培养人才的平台,各级各类竞赛的开展层出不穷,如各类设计大赛、建模大赛、技能大赛、知识竞赛。近几年来,传媒学院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赛事的,并在组织院赛、校赛、省赛和国赛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氛围,证明了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实战能力、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科竞赛可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过渡
学科竞赛虽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巨大,但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学科竞赛时大多还是纳入到第二课堂,只是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成果展示,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学科竞赛对于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的李大潜教授也多次提出,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手段,还必须将学科竞赛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各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努力扩大受益面,努力提高广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一般主要各二级学院社团组织为主,在竞赛组织的秩序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助推作用,传媒学院逐渐将学科竞赛由第二课堂转到第一课堂,由教师统筹组织为主。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为更好地发挥学科竞赛第一课堂的作用,学院在人才方案的修订和调整中,对实验实训课程进行了统筹调整,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如广告学专业、网络新媒体专业等专门针对高年级同学设置了“广告实战大赛”“新媒体大赛”等赛事实践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置了“拍摄微电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立了“配音作品实操”,戏剧影视文学设置了“DV短片创作”等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作为专业的专业课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里,通过赛事任务和校企合作真实任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组织管理方面,为确保学科赛事对课程教学的全面推进,在积极动员学生之上,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能,从学术委员会的专业培养规划指导、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指引把控、专业负责人的专业组织安排、实训实践教师的认真指导、专业学长的配合动员到最后教学管理人员的统筹管理,确保学科赛事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
三、学科竞赛要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良性互动
传媒学院六个专业可以参加的学科赛事很多,每个赛事组织的时间、参赛要求等都不同,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传媒学院根据专业课程群课程能力的培养指标、学生不同年级的专业水平合理安排不同的赛事,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导向,形成学科赛事活动与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在学科赛事选择方面,传媒学院坚持普适和培优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普适性,各专业在结合课程、课程群的培养能力下要选择全部或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科赛事,以便落实第一课堂应用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些赛事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所谓培优性,是指各专业在大三、大四阶段要发掘本专业优秀学子集中参加大型赛事,注重的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在学科赛事组织方面,传媒学院坚持多层次广辐射的原则。多层次,指的是学院在赛事组织上包括了院赛、校赛、省市赛、国赛等多个级别,鼓励学生全员参加学科竞赛,通过不同层次赛事的选拔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广辐射,指的是学院的赛事种类上,既有各专业国家级、省市级等常规的学科竞赛,如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西国际电影节、陕西省校园艺术节等,也包括了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主办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学的学科赛事,如现代汽车营销大赛、全国无人机航拍大赛、新媒体创意大赛等,还包括了学校校企合作形成的赛事,如“永兴坊”创意设计大赛、“太阳葡萄庄园”标志设计大赛等。这些赛事满足了不同的实践教学需要。在赛事与课程互动方面,传媒学院坚持“三化”原则。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并要求授课工作任务系统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传媒在赛事组织中把学科赛事锻炼出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与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和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科赛事达到以赛贯课、以赛代练、以赛代考,把学科赛事与应用型课程的实践任务结合互动,形成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评价,提升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力提高,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的同时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专业要注重学科赛事成果转化
参加学科赛事既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提高专业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传媒学院各专业一直积极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报纸等多种媒介对学科赛事成果进行宣传,同时还通过学校和学院举办学科竞赛表彰大会、专业学长学科竞赛交流分享会、教师实践教学沙龙进行动员推广,这增加了传媒学院和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在全院之内塑造良好的参赛氛围。此外,传媒学院还同时积极借学科赛事的契机深化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等建立了更多的业务联系,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本专业进行横向活动和课题的申报,同时也促进了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教研课题项目等。近几年来,传媒学院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获批各类教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跟学科赛事、实践教学有关的各类项目达20余项。
五、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要保障
学科竞赛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是专业教师,在学科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西安培华学院制定了学科竞赛管理方法,对参与学科竞赛的师生都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对参赛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的学生每年召开表彰大会,并予以奖金奖励;并结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制定了学籍管理方法,可将学科竞赛获奖与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同时对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指导过程进行工作量折算,对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的指导教师进行科研积分奖励。传媒学院在学校政策之上,也鼓励各专业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激励措施,如学院每年会对学科竞赛优秀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各专业课程组可根据学科竞赛成果对学生进行课程模块作业置换或课程过程性考核、校企合作获得企业方认可保证工作报酬等多种方式方法,确保全院各专业师生能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教学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稳步推进,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学校的转型发展水平而不断努力。以上是在教学中通过借助学科赛事推进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实践总结及思考,通过研究探索借助学科赛事推进专业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将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手段,与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领域,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春鱼,吴英策,魏志渊,孙永乐.高校学科竞赛:现状、问题与治理优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02):69-74.
[2]张小丽,刘瑞华,汪凤兰,邢凤梅.开展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科竞赛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3):32-33.
[3]陆菁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生命科学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01):113-116.
[4]朱琦.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以J大学S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01):135-138.
[5]邓艳明,丁宁.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0):223-224.
[6]范富春.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以学科竞赛为载体[J].知识经济,2016(21):162+164.
作者:张荣花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 上一篇:传媒上市公司员工股权分层激励模式
- 下一篇:新传媒时代交通新闻采访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