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11:39: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于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指出,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而创意存在于所有的产业之中。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关键词:创意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至于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论文
一、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作用
1.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汇聚了大批科技、文化人才,既承担着文化育人的责任,又肩负着文化创新的重担。同时,高等学校拥有资料室、图书馆与世界知名数据库联网的知识平台,可以掌握全球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因此,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智力密集型的文化资源聚集地,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应当走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前列,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2.服务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创新。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而培养人才是其核心职能。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因此,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证。高等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培育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职责,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人才,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输送优秀的后备军。
3.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在与当地文化长期融合过程中,高等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在区域历史、文化、地理、旅游、民俗等研究方面,地方高校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高等学校是当地教育、人才、文化、技术、信息中心,拥有丰富而完善的文化智力资源。高等学校应当积极与政府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高等学校引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旅游学科只注重对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快速融入旅游工作实践中。同时,许多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一些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教育,但仍普遍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联系透析论文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近几年,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旅游需求两个方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关系,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旅游需求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旨在提倡、鼓励和提升在英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的贡献度。1998年该工作小组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基于这一定义英国将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体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所涵盖的领域不尽相同。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几个大类,即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辅助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由此可知,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富于生成力的概念,也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概念。产业与工业在英语中是一个词即industry。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影响广泛的关键词,文化产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外延也在不断延伸。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在历史中拓展变易的概念,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富于包容力的综合概念。
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而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则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
理论-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是一个哲学美学与政治文化的概念,有着法兰克福学派强烈的批判性否定性色彩。这一概念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和揭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化工业/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这一概念的明确的文字陈述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1944年的《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此文后来收入《启蒙辩证法》一书。这一概念1990年代以前我国学界一直将之译为“文化工业”。西方有关这个题目的早期的学术论著,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大都倾向于追随阿多诺,把议题集中于文化商品为大众消费所带来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上。
与学院派倾向于对文化产业所产生出来的产品内容进行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分析不同,西方应用文化产业的理论和研究是直接从其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总结和生发出来的,倾向于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传播过程的探讨;学院派理论侧重于意识形态,而后者则侧重于经济运作;前者所使用的概念多为哲学、政治学、文学话语,而后者所用的概念多为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名词,如产业、版权、节目、就业、管理、生产、传播、贸易、市场、份额等等。
探究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重点从审视资源、错位发展、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塑造品牌、构建产业链等方面系统地分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战略
21世纪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为核心要素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世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设计论文
一、品牌设计传播
品牌就是符号元素的提取和演绎,品牌设计是由品牌内在文化和外在图形构成的视觉符号。它犹如一颗播下的种子,通过文化创意的熏染,在特定时机开花结果,形成特有的品牌设计,在受众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品牌设计是经过长时间的头脑意象生成,与文化意蕴融合而演变形成的。因此,作为一个国家需要品牌化的管理,我们不但要发现其品牌价值,更需要打造和发展某一有影响力的品牌。品牌的出现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被称为“都市牛皮癣”的小广告、贴在车窗上的海报,大到现代时尚的标志、公共场合的标识。在信息时代人们已经习惯品牌的存在,认为品牌是有形的媒介传递着文化创意信息。现今品牌无疑是一种具有巨大魅力和感染力的设计符号,特别是把这些视觉元素提炼与归纳后运用于现代中,我们来看看最佳品牌设计传播的例子吧,包括苹果电脑,多芬等,每家公司在传达给消费者,“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这一理念,从而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辨识度与期待。他们需要自己可靠的品牌,再通过这种文化视觉语言展示公司理念来创造价值。品牌一方面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品牌的塑造也需要从文化中汲取元素和灵感。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而如何借助创意产业来提升品牌形象已是当下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设计传播研究
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活动,不仅能作为载体成为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战略与途径,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特征。设计的本质既是创新又包含传承,其设计文化的创意内涵显现出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精髓。设计不只是维系顾客的方式,也是传播品牌形象的媒介。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开启品牌设计与文化创意的对话,使品牌传播更能独具特色、引起共鸣。这个愿景能将品牌与创意建立桥梁,同时也告诉大众品牌设计的精神,如何把更好的文化创意落实与具体之上。品牌设计如同音乐,好的音乐能使受众心灵和意识充满欢欣,对一些国家而言,品牌设计甚至代表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关于人文的创新和传播。通过对品牌的文化、精神、形象等多方面全方位研究,对品牌的建立及其发展进行分析,提炼出品牌在文化创意的背景下特有的特征。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在整体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甚至在某些依托创意产业而生的国家中,创意产业成为其灵魂。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商业竞争越加激烈,国家将更加重视品牌文化的发展。如何运用文化创意来增加品牌设计的价值,使其意蕴深厚呢?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定的顾客诉求、广泛的品牌认知等这些要素,塑造了品牌设计,促进品牌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意产业为品牌设计传播提供了养料,提到那些运用文化创意传递信息,强调内涵的成功案例当属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国银行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文化创意需要体现中国特色,因此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符号基本形来强调传统文化,给消费者增加信任感。古钱图形是圆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演绎成“中”字符号,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由此可见,中国银行赢得了大众的欢迎与认可,不仅是其品牌设计具有艺术形式美感,还因为它文化内涵意义深刻,可以有效精确的传达信息,达成一个民族与时代的共识。品牌设计的创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饱含文化含义、传递信息的艺术过程,这充分考验了设计师的个人素养和审美情趣。优秀的品牌设计不仅是创意符号形式的提炼,更是企业风格的确立与文化信息的传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应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把基础建设、文化建设及形象设计都纳入品牌文化传播的轨道。对品牌设计传播进行科学的规划,运用文化创意方式,以创意驱动经济发展。
三、结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站在科学化、经济化的视角审视,品牌无疑是一种具有巨大魅力和感染力的设计符号,特别是把这些视觉元素提炼与归纳后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深化体现我国重视的文化与内涵,加强品牌设计传播的有效途径,从而渲染文化的创意传达涵义。作为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市场,掌握现代文化创意信息时代设计思潮与动态,开动自身的创意思维,才能从生活中挖掘潜藏的精神文化内涵,创造出有价值的精神物质世界。
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管理论文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
那么创意产业是什么样性质的产业呢?
1.创意产业不再简单的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产业部类,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甚至软件设计、手既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虽然仍然沿用过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但内涵已大大变化,已经是数字电影数字电视设计。
2.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二产要三产化,要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需要特别注意到是,创意产业一方面是在过去总体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于过去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总体服务业的业态中,通过越界,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3.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造性,那为什么还要提出创意产业呢?在一些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只是一种附属品而不具有产品的核心地位。同时这种创造性或创意还是指相当普泛化的一般概念,如过去我们熟悉的特指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的独创性。而按照后标准化时代的创意理念,创意或创造性成了特指的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也就是说,二产制造业卖产品、卖机器,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精神,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这样,创意就成了当代产业组构中的一种特殊的设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
4.二产的发展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的汗水产业、劳动力密集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靠创意阶层,靠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新经济的“杂交”优势。特别是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集中在一些最优秀的创意人才上,如比尔•盖茨,如陈天桥。
文化创意发展下的艺术设计论文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而创意产业的核心也是开发个人或团体的创造力。这就明确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来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就是创造力的竞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从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诸多方面贯彻。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善于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来进行设计,尊重独立思考与个性特征,从而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创新教育环境。要求高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去引导教学。许多北欧国家的教师就同时在设计工厂或设计室担任设计师工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意设计艺术的实践操作。教师要把创意思维贯彻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之中,确定创新是教学的主要方向,改变传统的继承式与维持性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自主的、多元的思考,培养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独立的创新思维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教学体系的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传统的守旧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创意产业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协作的双元制教学体系,建立与创意产业对接的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厂式的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多种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资源。学生可以在企业增强实践能力,并缩短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时间,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实践环节贴近创意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加强专业资格的规范化培训。创建导师工作室制度,将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文化消费紧密结合,工作室不仅可以巩固完成学校专业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社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使专业知识与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形成教学与实际设计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2.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基于文化创意的民间艺术论文
河北民间艺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将人们的审美价值悄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不是自产自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模式,因此,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让还在自给自足的传统民间艺术遭遇醍醐灌顶。民间艺术的传承不容乐观,趋于边缘化、老龄化。一些民间老一辈艺术家的故去使得一些民间艺术濒临消亡。当然,也有部分民间艺术品为自己的生存发展找到一条新型产业化道路,很多成功的民间艺术都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开辟出一条注重品牌开发的商业化之路,如山东潍坊风筝,无锡泥人大阿福等,已出口多个国家并取得很好的效益和口碑,名扬海外。因此加强河北民间艺术品牌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河北民间艺术的品牌开发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人才是创意的源泉。没有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目前,河北省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员在数量、队伍结构、人员素质等方面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多从全国各地成功省市引进优秀人才。在保证老工艺、老技术传承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工作,把民间艺术的精髓继承并在当下时代加以发展,制造出现代人们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建议有条件、有意向的企业或高校设立专门的创意产业研究组或者院系,着重培养创意产业人员,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在传承老一辈艺术的同时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展成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走上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开发之路。
民间艺术品牌发展的产业化之路
“产业化”是指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化,即是以文化为载体、为主要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赢利,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文化产业化的第一步将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出售,并为一系列商品量身制定出营销策略,最后在进行规模生产投放市场。最近几年,河北的民间艺术品生产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产业化道路,有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生产正逐步走上正规的产业化生产,节约成本,节省时间,增加产量。如蔚县剪纸已经形成销售集散地,制作的挂历、剪纸、贺卡等选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3年,河北省人均GDP已超过38651.39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值达到950亿元,占GDP的比重3.25%,年均增速在30%以上,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0个百分点。产业化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论文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
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年收入9285.83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5%;资产合计11999.31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0.2%;利润总额721.8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8.4%。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必然带动就业增加。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2.9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45.9万人,年均增长8.3%,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3.81%。这说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实现了产值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实现了就业的稳步增长,就业机会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实现了保增长和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200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5%,至2013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2.34%。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对GDP的拉动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增长快慢和波动情况,更能反映其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产业拉动度指GDP增长率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见表1)。可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徘徊在10%-14%之间(除2008年达到26.66%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作用凸显。在2013年北京地区GDP9.06%的增长率中有1.13个百分点是文化创意产业拉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整个宏观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
(二)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