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10:50:43

导语: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摘要: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思想。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概念出发,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其次,讨论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起到的不同作用。最后,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企业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一、引言

文化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不会自发形成,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来塑造。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需从自身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开拓思维,掌握不同研究方法,探索总结出既符合中国特色国情又符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规律的并对企业发展有促进的企业文化。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需从其内涵来着手。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演化汇集成的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结构上可分为物质、制度和观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和当今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结构复杂,是一个文化事实,而对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学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它一方面被大部分人所广泛接纳和认可,是对理想信念和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逐步发展为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包容各家所言的文化。从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主要的思想内容包括“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天人合一”等等。(二)企业文化。到目前为止,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国内学者主要从内涵来界定企业文化,即企业在初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的文化总和;西方学者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是企业在长时间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企业文化,包括工作作风、思维表达方式、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等各个方面的总和,被员工认同和遵守。[2]企业文化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过创业和发展等阶段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特定的企业文化,被企业员工所广泛地认可和共同地遵循的,以具有明显的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和理念为其核心、以规章制度和其他具有物质性的因素为其载体,实现企业最高发展目标和基本行为准则,[3]包括意识观念、价值系统、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等,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的不同方面,是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各种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企业的精神灵魂,体现了企业的风格和特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4]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定义,企业文化的核心都是价值观,能够引导或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的社会功能,即管理作为人类实践的特殊形式,始终能够反映当时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特定的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它服从于特定时代特定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团体,通过一定的方法或过程达到特定的目标,它的社会属性及其本身运行要将产生组织共同的目的、行为准则、价值体系以及与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即组织文化。[5]因此,不同组织的文化都会因其目标、背景、构成及人员而有所区别。可见,组织文化属于中观层面上的文化范畴,它不仅区别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而且区别于“组织”层面之外的文化,而是介于民族文化和个体文化两者中间。因此,企业文化只属于中观层面的文化范畴。个体既是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其成立或加入企业之前,他们在生长的环境中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进入企业后,长期接受的文化必然会被带入企业,因为“社会人”性质不改变,并将继续接受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对其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企业文化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是人际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其本质上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所有人都有其特殊的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基于此复杂的社会人文关系背景,这些都是在企业如何实施科学管理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尊重人性,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不仅为了满足企业利益,对企业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尊重员工的权利、价值和他们的愿望,关心他们的未来。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十分重视人性化管理,将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至最大化,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以人为本”就是如何把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自身价值联系起来,把管理的严格化、规范化转变为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以人为本的要求。[1]杜拉克认为,企业活动是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共同信念的基础上,否则企业就会瘫痪。[6](二)贵和尚中。“贵和尚中”重点强调和谐统一,反对片面性和极端主义。这种“持中贵和”的思想逐渐成为共同的社会心理习惯,企业文化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的基本宗旨是寻求内外团结一致,员工能够自觉参加企业组织的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号召员工统一团结、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其次,培养职工树立企业家精神,使之认识到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联,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赋予员工民主管理地位,建立主人翁地位,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对于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征求意见,依靠员工办好企业,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三)中庸之道。中庸之道,首先是指坚持人生目标和主张,其次是要维护内心的安宁。此外,要坚守岗位,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坚持中庸之道,任何一件事都恰到好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的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思想。“中和”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天人合一”在研究解决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则是始终保持“中庸”,一方面是“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明哲保身。另一方面是不走极端、不偏不倚、平和处之。因此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说话做事恰到好处,把握事物要有“度”,而这个“度”则是要在长期的人际交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四、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的因素

(一)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因素。1.团队。团队对企业精神和文化的忠诚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与团队的密切联系在于个体与团队思想。在个人主义的生活中,“我”是放在首位的,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薄弱的,个体的义务就是个人完整世界,因为某种需求聚集在一起,但如果这个结构限制了其自由或严重损坏了价值的体现与利益的获得,他们可能会选择脱离该组织结构或通过减少就组织的义务感来维护自身自由。但在团队的概念中,“我们”是放在首要位置的,成员期望利用对团队的忠诚度来获得反馈,以使团队帮助他们发展,因而这些人对团队和组织具有高度的忠诚性。2.崇尚和谐。中西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文化强调人统治、更改自然以获得自身的存在与前进。“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人处事的理想境界。儒家的治国理念的核心就是“和为贵”,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寻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寻求“天人合一”,人与社会之间寻求“天下一家”,实现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教化,长久以来,我国企业的营商观念主要是“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些理念有利于建立和培养企业价值观,对于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及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因素。1.女性创造性的忽视。中国古代是男权思想强烈的国家,男人在外挣钱而女人负责家庭琐事被认为是理当如此。在这样的思想禁锢下,妇女长期被禁锢在家中,与社会隔绝。近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她们的创造力也得到重视。[7]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始终很难去除。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始终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法制观念淡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重仁义,轻法治,认为通过道德教育感化人民是治国之道,法律被认为是治理之道的协助手段。该思想对企业的影响就是特权现象严重,领导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解决问题的权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3.中庸之道压抑进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崇尚平均主义、不偏不倚,不为人先,这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公平的市场机制来实现竞争,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敢于冒险的精神。4.集体主义忽视个性培养过于强调的集体主义思想压抑了个人自主创新的精神,阻碍了企业组织的自主创新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忽视了对员工的个性的正确认识与培养,阻碍了个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重视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特化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形象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点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过于注重群体的意识,忽视了对个性的认识与培养,强调整体对于个体的影响与制约,忽略了个体作为群体中最活跃的一个行为主体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思想的长时间影响下,员工很难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企业家也难以始终大胆实行变革方案,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企业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要将其辩证看待。首先,吸收和改造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和改造。[8]其次,要批驳和丢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制约,受到阶级性质的限制。在它产生的时代具有必然性,是一种进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伴随时间的流逝和推移,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所变化,使得合理因素变成不合理,会变得落后。因此,应该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持有批判的观点。批判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的否定,抛弃并不一定意味着彻底割断历史。

参考文献:

[1]陈绍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8.

[2]高影.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影响[J].企业成长,2012(6).

[3]王鹤.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民营企业文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3.

[4]戴叶.儒家传统文化之价值浅析[J].无锡职业学院学报,2003(3):61-62.

[5]王瑞.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6]萧伯符,汤建华.法家思想体系论略[J].法学评论,2003,21(4):140-147.

[7]李刚.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

[8]李晋丽.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现代企业文化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作者:井稚惠 单位:新乡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