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因理论成长研究述评
时间:2022-04-15 04:53:32
导语:企业基因理论成长研究述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企业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企业基因理论探讨企业成长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企业成长的实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基因理论;企业成长;综述;评析
一、引言
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量迅猛增长。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原有的一些企业竞争优势逐渐失去,诸如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足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最近,国务院也就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问题发表了若干意见。可见,企业的健康成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企业成长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以往大多数关于企业成长的研究都是基于企业增长理论、经济理论、制度理论等,把企业看成是机械体或经济实体。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企业的很多行为和现象与生物有着相似之处。例如企业也具有很强的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与适应能力(张玉明、朱昌松,2012)。因此,学术领域在研究企业成长时应引入基因理论。
二、企业成长的实质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与生物体的成长有何相似之处?其成长的实质是什么?学者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观点。从宏观角度看,企业被视为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生命体,其成长依赖于物质、能量和信息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换(张玉明、刘德胜,2009)。早年,彭罗斯(1959)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过程。借用马歇尔演化理论中的“生命周期”思想,刘德胜(2011)认为,企业的成长与生物的成长是一致的,遵循一定的“自然选择”规律,是一个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的过程。刘睿智(2014)认为,企业成长是在大脑(企业家资源)的指挥下,依靠骨骼系统(组织资源)的支撑,配合血液循环(财力资源)和神经系统(人力资源),通过新陈代谢(知识和技术资源)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张宏婧等(2016)认为,企业二次创业是企业成长的一部分,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自适应调节,外部环境诱导企业规模先扩大,后经过自身调整适应再进一步扩大。例如华为集团的二次创业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外界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市场由农村转向了城市,企业经过二次创业成长,最终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则被视为是拥有与生物体类似基因的个体,其成长的实质是依赖体内基因作用的结果。许丽娟(2008)认为,企业的特征是由基因编码的,而编码企业特征的基因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基因控制着企业的成长。钟健(2010)认为,企业基因在决定着企业生命特征的同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健康持续的成长依赖于企业基因。然而,一些学者并不赞同简单地套用或模仿生物基因特性来揭示企业成长的秘诀,而是进一步具体到分析及构建企业基因的结构模型。张玉明、段升森(2013)认为,企业的成长过程具有复杂性,简单的概念引用并不能解释企业成长的实质,而是构建了企业基因双链四碱基的结构模型,发现知识链和资本链可以相互转化、互为补充,同时四碱基要素相互串联,实现企业的持续创新成长。田奋飞(2009)从企业亚文化的组织特性出发,分析了基因的形成和结构以及传播和变异的过程,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实质是企业基因的传播和变异,并通过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和制度传导表现出企业行为。虽然上述学者们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其揭示的企业成长的实质并无本质的矛盾,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企业成长的实质是个体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育过程,本质是实现动态的质的飞跃。通过企业基因诊断、外部环境状况分析,寻求新的成长动力,为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换句话说,这种质的飞跃就是企业从一个阶段跨越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而这另一个阶段必然是优于前一阶段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过程(孙学敏,2004),更是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
三、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成长?不同的企业其寿命期截然不同,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必须变革才能继续维持生存,而一些中小私企即使进行了变革,也仍然难脱消亡的命运?随着企业基因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已经跳出了传统的研究视角,从企业基因的仿生学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物质、文化三种影响因素层面。(一)制度基因。所谓制度基因,是指一些会不断进行自我复制、重复出现的基本制度成分,它决定了制度主要当事人的自身利益(许成钢,2019)。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制度基因:市场化基因和政治基因。一方面,市场化基因为企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及外部环境的灵活性。齐平等(2016)指出,市场化基因具有稳定性、控制性、变异性、复制性四个特征,国有企业需要整合更多的市场化基因,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于新东(2018)指出,科技创新型企业既要靠政策又要靠自身的市场化基因,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加快企业成长的步伐。另一方面,任何国内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中国情境的管理,很多中国企业都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政企合一运营体系的特定历史环境带给企业的结构模式和思维模式称为政治基因(王砚羽等,2014),政治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成长。潘镇等(2017)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政治基因能够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的可持续性成长,市场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王砚羽等(2014)提出,政治基因使企业在并购扩张中表现出控制倾向,并证明了对并购绩效的消极作用,这为企业成长中采取扩张战略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二)物质(化)基因。所谓物质(化)基因,在生物学上,它代表了基因的一种存在方式,并具有物质性,而企业中的物化基因是派生性基因,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命运(龚志民,2016),对企业的成长模式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影响。龚志民、熊唯伊(2016)认为,企业的物化基因包括企业定位、技术和体制机制状况,各个企业的物化基因不同,企业行为、命运也会不同,物化基因表征为企业物质方面的质地、性状、特征,它们会对企业的成长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企业物化基因的理论,为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意义。许明(2019)指出,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之一是企业的物质基因,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和资本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是企业形成和成长的基础;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资本又具有协同性,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李树玲(2017)在研究我国家族企业创业成长中,发现企业的资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企业资源是构建企业基因模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性基因,正是通过物质性基因的保留和复制来实现家族企业的内生性成长。(三)文化基因。所谓文化基因,它根植于企业成长的任何时期,具有遗传功能,可以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发展(颜爱民,2008)。自企业基因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学者们在研究企业成长问题时,涉及最多的就是关于文化基因的影响研究。钟健(2010)指出,企业的文化基因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动力之一,且文化基因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许丽娟(2008)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编码企业特征的基因,控制着企业的成长,影响着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刘睿智(2014)认为,文化基因是企业长寿的动力源,可促使企业在成长中完成自我修复,支配企业的整体行动,具有可传承性。张玉明等(2013)从企业成长的精神视角,构建文化基因的结构模型,发现不同的文化基因具有不同的控制企业生命活动的能力,对企业的成长质量也存在不同的影响。除了以上梳理的三种影响因素,不难发现,一个企业仅有其固定的资源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可以动态掌握和运作这些资源的企业家,尤其是当企业从初创企业向大规模成功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刘睿智,2015)。正如许明(2019)的实证研究所示,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家领导能力越强将越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成长。另外,心智模式也是企业基因的一部分,最早由赵春明(1998)提出,心智模式产生于企业自我经验的长期习得和对成功经验的模仿中,它对企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心智模式作为基因如果保持不变将会与外部环境脱节,从而阻碍企业成长(刘睿智,2014)。
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弄清企业基因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及时定位企业存在的问题,还能准确找到优化企业基因的实现途径。借鉴生物遗传中心法则,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基因的变化机制和表达机制两个方面。(一)变化机制。生物基因的变化机制主要包括复制、突变和重组,相应的,企业基因的变化机制也涵盖了企业基因的复制、变异、融合和重组等机制。李树玲(2017)对不同成长路径下的农村家族创业企业的基因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农村家族创业企业的成长分别是通过基因复制实现资源积累性式成长、基因突变实现创新成长、基因融合实现并购式成长和基因重组实现网络化成长。刘德胜(2011)指出,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企业基因会被不断地进行复制,或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在企业系统内部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系统功能得到分化,使企业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结构完整和功能优化的成长目标。张会荣(2014)认为,通过企业文化基因的变异,中小企业能更加适应外部环境,内部运作会更加合理。并指出,文化基因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主要反应在六个功能方面,分别是管理、导向、凝聚、约束、辐射和创新功能。许晓明等(2008)认为,企业成长中通过企业基因的突变和重组获得企业核心能力,并在这些能力要素水平上进行基因的重建,突变主要为企业创造不同的价值链,每条价值链上都有许多的企业基因。邵剑兵等(2016)根据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分别阐述了基因作用的机制,例如成长期-基因复制、成熟期-基因变异、蜕变期-基因重组。(二)表达机制。在生物学中,基因的表达机制是通过DNA(基因)转录形成RNA再翻译成蛋白质实现的。同样,企业基因的表达机制像生物学一样也是通过基因转录来实现的,遵循了类似的遗传机制,进行基因的表达,实现企业的成长。许丽娟(2008)指出,企业文化基因是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基因作用及惯例的外在表达,控制企业的成长。刘德胜(2011)认为,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首先是通过企业基因转录形成特定的概念形式,然后在编码规则的指导下对不同基因要素进行编码,再翻译成可以执行不同功能的企业蛋白质,即企业的功能模块。张宏婧、张晨(2016)在研究企业二次创业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企业文化中某些固守原有发展模式的文化(调节基因DNA)通过影响企业员工逐渐渗透到企业制度(mR-NA1)中,并被企业管理决策者的管理技能(RNA聚合酶)制定为企业制度。员工技能(阻遏蛋白)受到企业新制度的刺激开始发生改变,执行企业中的新发展模式文化(调节基因DNA)的转录,对企业员工技能进行翻译,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蛋白质),完成企业的二次成长。还有一些学者虽然未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但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梁尔昂(2014)并没有构建基因的结构模型,但是筛选出了财务基因的四个要素,即资源基础、盈利能力、财务治理和财务理念,通过这四要素作用于企业的成长绩效,进而达到影响企业成长状况的效果。刘德胜、陈加奎(2015)基于复杂网络科学的视角指出,首先要确定企业基因的基层要素,通过基层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传递企业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又依赖于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团队共同作用形成的功能性复杂网络,通过分析各类企业的网络结构以及该结构下企业的业绩状况,构建新的网络节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
五、评价与展望
引入基因理论研究企业成长,无疑是管理学领域的一大突破,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一些学者从基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出发,寻找企业的相似性,而另一些学者从基因的变化和表达机制出发,探究企业成长的动态过程,虽然学者们研究角度不同,但其揭示的本质并不矛盾。部分学者就如何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研究者们对企业成长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为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展望未来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首先,对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企业基因本身还需要深入研究,仅仅从基因的特性寻找企业特性是不够的,同时对企业基因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给出的观点不一致。例如龚志民、熊唯伊(2016)提到,企业基因是存在于企业自身的,反映企业的根本性状,对企业行为产生长期、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因素,而颜爱民(2008)则从文化角度,认为企业基因是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发展并具有遗传功能的元素。因此,对企业基因本身仍需进一步探讨。其次,在揭示企业成长中基因的作用路径和机制时,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深入分析,从现实层面把握基因作用的机理。企业基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通过引入案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企业基因作用于企业成长的过程具体化,也为企业制定具体的成长战略提供了更直接便利的参考。最后,在看到企业成长与生物成长的共性之外,也应该寻找企业成长的个性特点。目前基于企业基因理论的视角,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更多的研究是将企业类比生物体,寻找企业基因与生物基因的共性,如生物基因受到外部环境选择作用时会发生突变,这是一种被动的变异。正如企业在遭受外部巨大冲击时,也会被动地调整战略积极应对,但忽略了企业又能主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吴晨霞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 上一篇:校园文化大学生诚信问题及策略研究
-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在企业文化宣传的运用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