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
时间:2022-09-29 10:03:20
导语:企业文化资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财务舞弊极大地破坏了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任,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再次被资本市场重新审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所以会失效的关键就在于其中的“软控制”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定的文化资本,本文试图将社会学当中的“文化资本”概念运用至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从软约束的角度契入来分析企业的文化资本如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资本;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引言
我国A股市场自1990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一路跌撞前行,市场风波不断。前有“亿安科技”、“蓝天股份”舞弊案件极大地打击了股民的热情,近又出现“国海证券”、“多伦股份”以及“九好集团”等造假案再次重创了A股投资者的信心。财务舞弊犹如一颗恶瘤吸附在A股市场之上,极大地破坏了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任。鉴于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再次被资本市场重新审视。然而,监管部门习惯性的运用制度来凸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殊不知,刚性的行为规则要求并不意味着执行者———“人”———一定会循规蹈矩。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所以会失效的关键就在于其中的“软控制”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谓“软控制”是相对于通常所设置的公司规则制度这种正式的刚性约束而言的,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软性约束。要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不能仅仅从刚性的制度上做出约束,还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定的文化资本,将文化资本这一软性约束因素引入管理范畴综合考虑。基于此,笔者试图将社会学所研究的“文化资本”概念引入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用文化资本来影响内部控制,从软约束的角度契入来分析企业的文化资本如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二、文化资本的定义
“文化资本”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提出并运用于社会学的研究,布迪厄并未就“文化资本”的概念给出念明确的定义,他提出“文化资本”其实质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任何一种形式的明确界定都会限制文化资本的外延或曲解其内涵。布迪厄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了若干个文化场域(networkorconfiguration)、结合行动者的惯习(practiceofreproduction)对隐匿于社会资本结构和传统经济资本背后的“文化资本”进行了分析和提炼,通过对“文化资本”不断的剖析从而揭示出被忽略的文化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获取、维持、积累和传承的隐秘循环关系。“文化资本”这一理念被布迪厄正式提出之后,众多的社会学家们从若干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丰富而有趣研究,“文化资本”的影响力也逐渐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学者们纷纷就“文化资本”的概念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和拓展。由于“文化资本”这一概念本身带有强烈开放和隐喻的属性,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和出发点也不尽相同,这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内对文化资本内涵的见解也各不相同。制度经济学家主张从价值理念、生活习惯的维度界定文化资本(高波和张志鹏,2004),他们在研究中更关注的是“文化资本”当中的“文化”的因素。部分研究者(ThrosbyDavid,1998;Hogan,2013;欧阳强,2005;王云,2008)在对“文化资本”进行界定时则更侧重对“资本”的研究,他们认为“资本”是文化资本的本质,因此,文化资本具有能够提供财富以及价值增值的作用。从上述两种观点来看,笔者认为前者对文化资本的定义更符合管理学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文化资本也是从文化因素出发,企业文化资本由精神资本与结构资本共同构成,具体表现为企业家能力、信任机制以及企业价值观三个维度。
随着学者们对于内部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众人的关注焦点从显性影响因素逐渐过渡到隐性影响因素。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开始挖掘制度的背后隐性影响因素———文化。本文从文化资本的视阈出发,综合“SOX”法案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的思想,推导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结合其自身特殊文化资本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人控制人”的活动。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重影响之下发展的,它首先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经济手段,但是各个企业都有自身特殊的人文环境,因而内部控制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属性。文化资本被看作是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加强联系和相互协调的纽带,通过把同一性的意识观念自上而下地渗透至企业内部从而达成利益相关者的彼此信任及合作共赢,进而内在地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对企业的目标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形成影响。综上可知,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并且充分借助文化资本的力量和影响。这是因为,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实现只能提供“合理的”而非“有效的”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在这其中,“人”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文化资本对“人”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独特的文化资本,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内部控制行之有效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如何评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反馈机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分析,结合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股权结构等)和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取得卓而有效的研究成果。然而,笔者在研究和梳理过程中发现,研究者们都忽略了文化资本这一软性约束的重要因素。本文建议企业应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和发扬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本,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5):102~112.
[2]李伟,滕云.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8):105~109.
[3]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3):28~35.
[4]夏宁,刘淑贤.中国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当代会计评论.2012,(6):81~97.
[5]余雁.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02~103.
[6]余雁.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浅析[J].现代交际.2017(13):179-180.
作者:余雁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上一篇:企业文化视域下职业品牌文化建设
- 下一篇: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治理分析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