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企业文化改革
时间:2022-04-12 03:12:52
导语:浅析铁路企业文化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铁路政企分开对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铁路企业文化悄然发生了变化。铁路运输企业风险意识强烈,但缺乏市场意识;非运输企业依托运输企业,竞争意识淡薄。因此,了解铁路企业文化的基本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中的原因,对于增强铁路职工企业认同感、提升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铁路企业文化的基本现状
铁路企业文化集中体现在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四个方面。
(一)管理文化强调集中统一
铁路管理文化强调集中统一,保障运输效率最大化,这是由铁路行业特点决定的。从自然结构看,铁路点多线长、纵横成网,具有规模型、范围型经济和网络结构的特点;从运输管理上看,涉及机、车、工、电、供、通、客等多部门联劳协作;从社会职能上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国计民生重大运输任务,还承担着专运特运等特殊任务。由此,铁路企业文化深深烙印了本行业的特色,即强调全路“一盘棋”、高度集中、统一指挥。每一名职工都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的中的重要一环,听从集中统一指挥,服从企业安排管理,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养成了标准作业的行为习惯。
(二)安全文化高度重视安全
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铁路企业如果失去了生命线,就等于丢了立身之本,这是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铁路企业历来注重安全理念熏陶,在继承已有的安全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第一”等口号;在作业过程中培育联防互控的“你错我纠”联控理念;在安全典型选树上挖掘身边事例,形成对安全、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同时,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高标准、严要求”的安全意识和新疆反恐维稳的特殊区情,也给铁路企业的安全意识注入新的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机制,依托互联网+安全风险管理,利用微信平台延伸安全管控触角。
(三)服务文化立足以人为本
铁路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立足以人为本。从旅客视角看,以往铁路部门列车运行图编排主要考虑方便运输组织,现在考虑方便旅客出行;从货主角度来看,为满足企业特殊需求开设货运专线班列等,铁路服务文化日趋人本化,这种人本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这也是新时期“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重点所在。比如开发了“坐着火车游新疆”“大美新疆”旅游专列,整合交通、旅游、区域等多方资源,实现一线多景、车沿景走、车随客行的新模式,出行时间编排更合理,极大满足了旅客长途便捷游的需求,体现了以旅客为导向的顾客本位理念。
(四)经营文化凸显市场导向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密不可分,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与铁路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经营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实质内容的动态反应及综合体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基本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的经营文化表征稍有不同。
1.铁路运输企业风险意识强,但缺乏市场意识
铁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传统理念是把重点放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从而形成了较强的风险意识。当前,买方市场不断扩大,但航空、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挤压市场份额,新型业务竞争激烈,这些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仍然不少,这势必要求铁路企业进一步面向市场、拥抱市场。有部分企业职工不能适应市场主体角色转变,从“以铁路为中心”到“以市场用户为中心”的角色转换滞后,存在市场调研参与性不够,新业务开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2.非运输企业对运输企业依附性强,竞争意识较弱
铁路非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还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对运输企业依附性强。在经历了依附站段、区域重组、回归站段、专业重组的调整后,没能够完全转变经营理念,仍然需要依托运输业资源、依靠运输企业扶持,缺乏核心竞争力,存在市场竞争意识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铁路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既有对原文化理念“集中统一”“重视安全”的继承,又有人本化、市场化现代企业文化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暴露出运输企业缺乏市场意识,非运输企业夹杂着依附性、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铁路这种传统和现代因素并存的企业文化,与历史传统、现行体制、企业职工等因素密不可分。
二、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的企业文化成因
1.宏观层面———历史传统及行业体制的影响
我国铁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从货运来讲,需要优先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原材料、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运价低,有限的运能用于重点物资。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铁路企业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决定了铁路企业文化中传统与现代因素共存。
2.中观层面———现行经营管理方式的制约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期,铁路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被分离为“主业”和“辅业”,“辅业”即辅助运输业,依靠主业的业务往来,“坐等靠”思想突出,加之部分资产划分不清,产权不明,给运输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辅业”为了适应市场化发展,也需要减员增效,接纳安置运输业富余人员与其自身减员存在矛盾。实际上,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合理的运行机制、模糊的资产权限及清算方式等因素使铁路企业经营文化夹杂着传统因素。
3.微观层面———部分职工思想观念保守封闭
企业文化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整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大部分铁路职工在思维方式上更多地倾向求稳、强调求同,在铁路这个小型社会里,思想相对封闭保守,不易接受新生事物、不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铁路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把企业文化建设归纳到政治工作上,没有与市场经济因素相联系,或者虽然不叫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把企业文化工作划分到党团组织工作中,依然带有政治色彩,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足。
三、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1.企业文化建设应适应国企改革变化
首先,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应强调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安全理念为基础、以人本化服务为创新点、以市场化经营为核心突破口,人本化促市场化,市场化反作用带动人本化,以符合社会、经济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其次,消除“主辅分离”“孰重孰轻”的认识,运输企业和非运输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都是铁路局的经营单元,进一步赋予铁路运输企业与非运输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加快对非运输企业转型的扶持力度,实现运输业与非运输业优势互补。具体来说,规范运输企业与非运输企业经济关系,以协议形式明确双方权责利界限,完善生产经营配套制度,规范财务核算操作,建立规范的资产投入和回报制度;实施集约化管理,把经营成本压下来,减少铁路系统内耗,“省下就是赚了”的市场经营理念要融入企业全过程管理。
2.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
从外部支持来看,应该争取政府公益性运输补贴。铁路企业实际承担公益性服务,包括以国土开发、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满足军事需要、运输抢险救灾物资等非经济性的铁路建设项目和运输服务,这些服务难以从市场中获得正常经营收益,因此,应该争取政府公共产品公益补贴。从内部支持来看,面对铁路企业经营文化薄弱、市场竞争意识不足的问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体系,这种支持不仅在硬件方面要完善铁路服务设备设施、提高服务产品开发能力,而且还应该在软件文化方面,完善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奖惩制度、人事制度,健全与经营服务相关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企业文化落地的制度保障。
3.充分注重“人”的因素
一是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摒弃过去“思想政治式”的企业文化,在建立符合市场化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提炼、宣传的参与性,注重职工利益诉求转变,找到企业与职工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二是铁路职工要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加强以人为本服务观念,使广大旅客、货主感受到“三个出行”和“物畅其流”的便利,感受到铁路经营文化的魅力,增强对铁路企业品牌的认知度、认同度。三是企业职工是经营的主体,将“向广大旅客货主的消费要效益”的经营成果运用到职工职业道德和技术业务培训,特别关注职工柔性的情感需要,使其愿意参与经营文化建设,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作者:阎微 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局党校
- 上一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 下一篇:浅谈创新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