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文化的构建诠释

时间:2022-12-25 10:26:33

导语:我国网络文化的构建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网络文化的构建诠释

本文作者:张慈珍工作单位:湘南学院

2008年6月,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民亲切交流,2009年2月,总理通过新华网与网民“亲密接触”,充分说明中国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以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⒈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网民已达4亿多,增长率为28.9%;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这就足以说明,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它已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因此,繁荣发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任重而道远。⒉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⒊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网络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问题屡禁不止,网络谣言、网络“推手”、网络恶搞、网络低俗等现象屡遏不绝,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广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必须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⒋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网络的聚焦放大之下,加上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破坏,很容易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国家安全。我们必须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用五千年积淀的灿烂文明来抵制西方腐蚀文化对我们的侵蚀,以此来确保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⒈互联网快速发展,更要突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从信息传播形式上已由文字为主而转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例如,“网上音视频的信息已占互联网流量的50%以上。特别是手机上网成为新宠,手机网民规模已达2.33亿。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等一批中央权威网站带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4.5万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政务网站”,网民称之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再加上近几年开通的社科、文学、艺术、教育和科技类等众多的专业网站,可谓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这就足以说明我国互联网规模大、内容多、发展快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此同时,我们也从快速发展的背后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的主旋律还不够突出,传承时代精神的内容还不多,政府网站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各专业网站“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还不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我国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⒉网络产品极大地丰富,更要突出打造品牌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战略的指引下,全国各地都将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当代文化的精品作为网络文化传播的产品,积极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展览馆和网上剧场,形成了全国庞大的网络阵地。据统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已建成1万多个、还有15个省级馆和52个市级馆,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保有量已达560TB”[2]。随之,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也异军突起,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软实力。但是,作为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化大国,在网络文化发展中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投入还不足,文化产品知名的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实属与泱泱众多的网络文化产品不相匹配,具有中国气派、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和产品少之又少。这些都需要中国网民和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来,形成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⒊网站数量骤增,更要大力推进网络人才的培养。我国互联网发展之迅猛、影响之远大令世人瞩目。对广大网民来说,大家都深深感到网络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大,其社会功能也越来越强,人们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是身体发现病患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上网寻求答案。充分说明我国互联网是百姓的良师益友和“亲密伙伴”,证明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盛况空前,网站的种类包罗万象、覆盖广大,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所取得的又一硕果。但是,随着我国互联网强大与发展,网络技术的提升、网络科技的进步、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都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来支撑。而就我国网络行业现状与发展来看,人才短缺是一个重要瓶颈,不仅表现在人才数量上出现严重不足,而且在人才结构上也严重失衡,突出表现为高端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也难以为继,特别是文化创意、营销管理等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反映了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结构还需调整,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对“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投以力量,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和构成,研发制定培养计划,这对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是一个利好消息,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分配难这一就业压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广润发展前景的就业渠道,可谓是“一举两得”。⒋互联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更要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当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共有30多部。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执法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败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为新形势下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法律依据”[3]。以上这些法律、法规和举措充分说明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是极为重视的,是从制度、法律层面予以强制制约的。但从实际效果来分析,这些制约和管理的可操作性还不强,政府监督的力度还不大,以网络案件为反面典型而进行普法教育还尚缺,特别是我国互联网还没设“海关”,对国外西方文化渗透的“防火墙”还没有垒起,归纳起来,还是我国互联网法律条款制定的比较粗放、执行力不够而造成的。我们应从速、从快修订和充实这一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早日实现。

⒈尽快组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局,面对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定位、管理模式以及社会价值、应用价值和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高端人才集群是难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尽快组建这一全国性的、高端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宏观和微观以及法律法规问题,为中央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科学依据,确保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健康发展。⒉多管齐下清除网络庸俗之风。纵观网上庸俗之风泛滥,应从多方面加以管理,第一,网站应承担起弘扬主旋律的社会责任,培养网民的网络素养,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网站来说,抓好网上道德规范,也是大有可为的。第二,网民也应加强自律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倡导“慎独”精神,这一措施不仅对于网民自身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大有益处,而且,对于形成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网监部门更应严肃执法。在运用法律武器治理庸俗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把法律和道德问题区分开来,发现有些网站违法信息一定要严肃查处。应借鉴国外的经验,一旦进入网监的黑名单,就必须让其破产。对个人来说,一旦虚假信息,就要被记录在其个人信用体系里,使其难以求职。⒊寓教于乐,积极倡导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网络庸俗之风的主要受害者是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知识普及”,大力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在学校和网站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施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每年的10月确定为“美国信息素养月”,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青少年喜爱动漫、看超级女声等热点信息的特点,把抵制庸俗信息的内容设计在动漫、超级女声等形式中将它表现出来,实现寓教于乐之中,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健康向上网络信息的内容上来,达到教育的目的。⒋网民助推专业网站加快发展。“以人为本是网络文化建设之魂”,网站服务的对象是网民,网站应充分尊重网民,倾听网民的呼声和吸取网民的诉求,积极满足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办好网站的根本原则,也是加强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互动,建设好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第一,要不断丰富专业化网站的种类,在办好社科、文学、艺术、教育专业网站的同时,积极拓展到养生、旅游、房地产、绿色蔬菜、绿色粮食等网民关注的热点领域,以满足网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第二,要通过网民评选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站排行榜”,以优秀网站的示范效应来推动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可选取排行榜的前十名,以全国网监的名义,冠以“全国十强网站”,以此打造我国网站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