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时间:2022-08-11 10:50:55

导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摘要: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云南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历史,在当地高校公共选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有效传承民族文化与技艺;在美术、设计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加入民族美术与传统技艺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使其将所学的造型、设计技巧与民族传统技艺相结合,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找到新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选修课

一、背景介绍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保留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样本。其中,云南地区各民族和地域因文化的差异,又拥有各具特点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傣族的剪纸、刺绣、竹编、象脚鼓、慢轮制陶,白族的银饰、染织,彝族的漆艺,建水的紫陶,玉溪的青花彩绘,临沧、曲靖、保山等地的土陶,等等。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技艺因自身的局限性而走向衰落,传承人逐渐老去,古老的技艺与文化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危险。作为服务地方的高校,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将传承民族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方向。近年来,学院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实践,从美术教育、雕塑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到校级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等,均涉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二、实施过程

从2011年开始,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在教学团队发展规划中将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了解、调研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陶艺作为调整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专业教师将陶艺作为专业选修课实用美术的重要内容,从基础的陶艺教学开始积累教学经验,营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学院有针对性地增加了陶艺基础作为美术教育专业选修课,并借助学生作品中期展览的机会向全校宣传陶艺文化,向学校教务处申请了面向全校的校级公共选修课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在学校的校级公选课教学中,美术设计专业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同时在工作室学习与实践的方式,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相互指导、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学院美术类专业在云南地区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从学生规模到教学设备的完备程度都难以与其他院校相比。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传承民族陶艺文化需要的实训场地与设备是最大的限制条件。美术教研室通过五年时间,在2016年基本配齐陶艺实训室需要的教学实训设备。截至目前,陶艺实训室设备有拉坯机20台、0.3立方高温电窑炉一座、0.5立方高温气窑炉一座、真空练泥机一台、水洗喷釉台一台、烘干机一台、球磨机一台、泥板机一台。学院在开设陶瓷艺术课程的三年中,积累了一些教学与实训经验,又在此基础上申请开设了雕塑艺术设计专业与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逐步在设计专业中开展剪纸、扎染、蜡染、木雕、泥塑等关于民族传统技艺的课程,并在2016年成功申请了民族传统技艺专业,按计划于2017年开始招生,培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技艺的青年人才。

三、亮点特色

1.民族传统技艺研究学院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对民族传统技艺的研究与实践方面。以陶艺教学为例,学院从临沧市临翔区碗窑民间土陶工艺开始研究,在成型技巧上,从传统的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开始训练学生,制作题材从生活日用器皿到艺术陶造型设计,不断扩展学生对陶艺的概念与欣赏范围。如:从朴素稚拙的民间土陶,到侘寂禅意的日式陶艺;从自由奔放的欧美陶艺,到精巧细致的中国传统陶瓷彩绘工艺;等等。学院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传统陶艺文化与其他陶艺流派美学的区别,作为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在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之后,学院的实践教学就有了方向。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学院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对于美术、设计类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将本专业的造型基础、设计表现能力与传统陶艺相结合,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陶瓷制作的装饰手法与作品的形式感,更新釉色、坯料、烧制方法,赋予这门古老的技艺新的活力;对于选修校级公选课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更多的实践掌握传统的陶瓷成型技巧,保持对陶艺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以自身的实际感受向周围的人推广陶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扩大民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2.临沧土陶工程研究中心2016年,在整合五年的陶艺教学实践经验与实训条件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校级科研项目——临沧土陶工程研究中心立项成功。该研究中心以服务学校、服务临沧为出发点,从景观陶艺装饰、艺术陶瓷材料研究、日用陶瓷设计等方面,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目前工程中心的近中期目标为:开发出3至5款适合临沧本地土质的新型釉料和陶土品种;为本地企业提供土陶釉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承担起临沧地区土陶工艺产品设计行业的培训工作;开发出款式新颖、实用性与艺术性强的土陶产品,打造临沧本土的土陶品牌。目前工程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如下。其一,对新型釉料和陶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充分利用临沧地区的土质,经过多种原材料的混合配制后,煅烧成新型土陶产品。其二,对土陶抗菌剂、抗菌釉的研究和开发。在临沧地区的土质中加入无机抗菌剂,采取稀土激活和纳米复合技术,研究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抗菌釉土陶制品。其三,对土陶色料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研究出的土陶色料的新工艺、新技术与相关企业合作、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其四,对土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开发设计出实用性、艺术性强和市场潜力大的土陶产品,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助推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3.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大学生创业学校大学生创业街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在引导学生的创业方向时,以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知识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启发学生创业的切入点。如,装饰设计专业学生在陶艺方面申请的创业项目“艺陶陶舍”“绿鸽子”,以陶艺培训及陶艺产品设计、制作、销售为主要营业内容,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根据市场导向对传统陶艺产品进行创新与设计。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技艺的知识,一方面可以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的检验找到自己所学知识与民族传统技艺结合的可能性,为之后的发展积累经验。

四、运行成效

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学校的校级公选课陶瓷艺术欣赏与制作已连续开设9个学期,总计为450名学生成功开展了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教学实践。其中,为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瓷艺术造型与创意课程6个学期,实践培训人次73人;为美术教育专业开设陶艺基础与剪纸工艺课程5个学期,实践培训人次127人。部分学生参加了临沧市临翔区首届土陶艺术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4级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有6人在双江申活工艺美术品厂顶岗实习并承担起厂家的全部产品生产工作,从配土、配釉到拉坯成型、修坯、茶壶制作、陶器花活装饰、装窑、柴窑烧制,从产品包装与展示陈列到陶瓷产品展销等,得到了厂家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技艺,在与众多名家的交流中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在2017届雕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作品展上,有22名毕业生以陶艺材料为参展方向,他们设计的摆件、茶具、花器等毕业作品被学院教师购买收藏,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临沧土陶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为学校制作景观陶艺20余件,将结合学校的绿化环境,以临沧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为创作主题制作中型景观陶艺作品,美化校园环境,推广陶艺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营造更具人文关怀的艺术氛围。

五、发展展望

学校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之前取得的经验与教训都可以作为参考。今后,学校要继续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一是保持原有的校级公选课的覆盖面,并开设更多的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课程,如剪纸工艺、木工工艺、扎染与蜡染工艺、编织与刺绣工艺等,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使他们在在校期间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二是积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临沧土陶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并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学习培训,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三是抓好新增专业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的教学建设,根据现有的师资与实训条件,及时完善相关师资培训与实训室的建设,为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人,为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作贡献。

结语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需要耐心、毅力的工作。唯有营造适合民族文化生长的土壤,并积极培养新一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可以让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如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保持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要想使中华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倾注更多的心血在日常的教育中。

作者:杨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