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时间:2022-11-27 09:20:42

导语:浅析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都匀市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化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衰退、同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保护、传承和开发当下都匀民族文化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开发

1都匀市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现状

都匀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0.6%。都匀民族文化内蕴深厚,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非物质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州级3项。都匀市重视对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大力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把百面铜鼓、布依婚礼、水族婚礼、民族服饰展演、民族山歌、水族大歌等作为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的重点、组织人员进行包装、打造、培训,积极培育民间文化团体,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地区实行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同时进入校园的双语教学模式,并利用民族文字编写常用的民间故事,民族历史、歌谣、旅游导语等教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保护,重点对水族剪纸、苗族刺绣、银器制作等工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匀市注重把保护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走民族旅游兴市之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旅提升”战略,打造匀城民族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都匀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传统民族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如,布依族三月三祭扫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情人节;苗族苗年、吃新节、斗牛节;水族端节和卯节。同时,持续举办都匀毛尖茶文化节、都匀摄影博览会、剑江旅游欢乐节等节庆活动,让各民族文化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展示。如,都匀市独具特色的“饶家大歌”先后在央视青歌赛、2016年世界合唱大赛中荣获金奖。

2都匀市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面临的困难

2.1投入不足,缺乏合理、科学的系统规划

政府在民族文化资金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因而民族文化效果不明显。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宣传、包装打造上,没有系统化,没有地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与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文明进步有机的结合。

2.2环境改变,致使民族文化成为无本之木

当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都匀多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族村寨人居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受到了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这就使得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族群结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严重的破坏。在这种境况下,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加缺乏动力。

2.3部分民族文化传承力量逐步削弱,民族特色正逐步流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都匀市民族村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他们近距离的接触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这样的结果造成部分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少数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传承脱节。

3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3.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都匀民族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

1)政府应把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寨),成立专门机构,出台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相关法规,以便更好地指导促进都匀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3)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给予民族文化人才一定的资金补助,使传承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安心钻研民族文化;4)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建议在全市所有学校应开设民族文化类课程,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

3.2保护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就像万物生长靠太阳,所有的文化现象都离不开其滋生、发展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民族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都匀要打好民族文化牌,就要注重“文化内涵”。因而,针对民族文化气息浓重的村庄,城建、文旅、乡镇等相关部门要作好统筹协调,避免其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遭受破坏,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持其古朴气息,切实解决好建设和保护、传承与开发的问题。

3.3着力打造都匀旅游文化产业民族文化品牌

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1)要树立民族文化品牌意识,提高民族文化品牌竞争意识,提升都匀旅游文化产业品位;2)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强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提升都匀民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3)注重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进一步挖掘、整合民族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加大对都匀毛尖茶、苗绣、银饰等民族特色产品的扶持开发力度;加大对民族文化休闲旅游、民族饮食业、民族民间节庆活动等方面开发力度,提升民族文化品牌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刘大泯.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5(11):32-33.

[2]李炳昌.民族文化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雷山西江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1):76-79.

作者:陈菊青 单位:中共都匀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