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
时间:2022-11-14 10:10:44
导语: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魅力独特,是各个民族的灵魂象征和精神支柱,是各个民族发展中的文化积淀和智慧财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文首先探讨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然后指出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要把握的主要原则,最后提出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
积极挖掘利用民族文化中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性的重要渠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民族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显性教育传播方式和隐性的潜移默化传承方式熏陶人、感染人、塑造人,它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教育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上是意识形态先进文化的文化传播、文化理解、文化接受、文化传承过程,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印记,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涵和主旋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接受度,发挥着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独特价值。(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以真善美为本,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民族节日文化资源、民族礼仪文化资源等为依托,蕴含着积极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文化底蕴,显现出博爱侠义的智慧气质。民族文化资源以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德育载体为主的德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和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具有共通互补性,能为其提供物质性课程资源和精神性课程资源。如湘西民族的伦理道德显著特征是以传统习俗等方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一致,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和课程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于一定文化背景,民族文化则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民族文化优质课程资源进课堂,教师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教材、知识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二)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民族文化是一种将内容美、形式美、精神美、道德美高度融合的审美文化,它蕴含着独具特色的人情美、人性美,区域文化的山水美、人文美,红色文化的人格美、精神美,习俗文化的民情美、风俗美等,兼具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艺术性。首先,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内容深厚、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到一种美与智慧相结合的境界,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民族文化道德精神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主导性、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时效性有机统一,极大激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感染力、内化力。其次,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艺术性。民族文化资源使教师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具艺术魅力,以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形成尚真、尚善、尚美的意识和行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三)民族文化资源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接受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过于强调国家使命和社会需求,学生缺乏对教学课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享受体验。民族文化资源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兴趣的契合度,刺激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需求、接受兴奋点、接受吸引力,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表达形式,满足接受主体审美需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如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既有静态素材,如书籍、古迹、文物等,也有动态素材,如文艺表演、民间技艺等;既有政治性素材,如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等,也有非政治性素材,如民族传统美德、民间文化等,合理运用这些素材能在教学中倾注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文关怀,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愉悦度。(四)民族文化资源涵养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包含着与优秀传统美德、时展相呼应的正确价值观,具有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的文化价值,是可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鉴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资源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底色,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土壤,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古迹、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激励大学生的、朴实生动的素材,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其爱国情怀。民族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都极具情感教育色彩,情理交融中渗透道德观念,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外,少数民族文化中弘扬的价值理念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思想旋律非常契合。总之,将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促进“立德树人”的伟大工程建设。
二、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要把握的主要原则
民族文化资源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发挥积极的教学教育价值,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原则。(一)主导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是指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唱响主旋律,发挥主导功能。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民族文化资源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站好政治立场,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次,激发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育者要树立民族文化资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弘扬主旋律的理念,精心设计融入民族文化资源的课堂教学,根据教学重难点适当、适时选择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引导者、主导者角色。(二)时代性原则时代性原则是指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扣时代脉搏,运用新时代的教学手段。首先,教育者要把握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政策,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新特征、新要求,给予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时展相适应的新阐释,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中国特色。其次,赋予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鲜活的课堂教学手段鲜活呈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三)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学主体间性活动。民族文化资源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专题试讲、拍摄小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接受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的核心价值,主动运用民族文化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运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课堂。(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的系统性,注重发挥育人功能。民族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载体、环境,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规律,将民族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在内容或形式上注重推陈出新、统筹布局,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育人效益。
三、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民族文化是一种教育资源、德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重要借鉴意义。“任何文化资源的价值都是解读出来的,是不同的人对之加以不同的介入、改造、重构的结果;资源本身是死的,是人赋予其意义、使之鲜活起来的。”活化民族文化资源,并将其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是认知民族文化资源德育价值的过程,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发展契机,但如何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独特作用却是一项极具价值、任重道远的工程。(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民族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才能找到切入点和必要环境。一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教学理念,积极运用民族文化因素,充分彰显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追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育人的合力。同时,树立“大德育”“大课堂”的整体观念,把民族文化资源引进课堂讲授、教学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效。二要改变以往单一、静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知识传授与素质提升结合,学生单向接受与互动体验结合,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结合,以形成创新型、互动型教学方式。同时,运用综合教学法,将理论渗透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反思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感道德体验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展现民族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二)转变课程资源观,增强教师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知识能力决定了课程资源探求范围、开发整合程度及展现水平,因此,要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素质和队伍素质。首先,充足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一堂出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处于信息海洋中,要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只把教材、教师用书、教具和习题当作唯一课程资源的狭隘观念,树立主动学习课程资源相关知识的意识,实现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转变。其次,民族文化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其课程价值、教育价值是潜在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认识、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不仅要丰富教材内容,将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要整合一切有益于学生、有利于课程的资源实现课程目标和育人功能。最后,要争取一切积极力量确立新型课程资源观。如争取专家引领,加强学术合作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教师培训机构,加强对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课程资源开发技能的培训,把课程资源观渗入教师教学理念中。(三)凝聚社会力量,有效有序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载体,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德育资源,以文化软浸透力的形式传播传统美德,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生动化、方法多样化、课堂艺术化、接受过程趣味化。因此,要凝聚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民族语言多样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工作难度较大,所以,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并需要社会力量协助的工程。就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就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筛选、融合、运用,转化为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开发保障制度、完善相关经费保障制度、形成民族文化资源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库、成立集学术研究交流与实践调研于一体的民族文化资源德育研究基地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四)构建民族文化德育资源体系,形成民族文化育人长效机制民族文化德育资源是有待深度开发的宝库,虽然博大精深却呈散状分布、不成体系,因而急需构建民族文化德育资源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可以保存传播资源,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分享学科课程资源,拓宽课程资源开发空间,促进学术成长交流,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该数据库以互联网开放服务系统为基础,包括提供德育资源的咨询配送、学习研究型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等,为学习研究者提供网络学习环境和个性化服务。而要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全方位协调配合的大学生德育资源体系,就必须整合各界资源,建立民族文化德育资源若干区域研究中心,建立民族文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拓展民族文化德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路径。整合民族文化德育资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整合民族文化德育资源。尤其是地方院校独具优势,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体现区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特征,既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又保持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和独特性。二是从民族文化特点出发整合民族文化德育资源。我国民族文化是一个开放多元又极具特色的文化系统,要结合其文化特色、基本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有效整合。三是结合本学校特色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各个学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独特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校教师队伍特点、学生特点、学校已有相关研究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方向等。四是注意整合方式手段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应以新型课程资源观为指导,借助网络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管理载体等。各个学校可以从实际出发走有特色的整合道路,加强民族文化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民族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价值丰厚,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资源有待挖掘整合。我们要站好政治立场,增加思想深度,拓宽教育广度,发掘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强大的挖掘合力,有效发挥民族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勇.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程资源整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6-60.
[2]闫长丽.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78-80.
[3]严考亮.利用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1,(33):58-59.
[4]曾汉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J].教育探索,2014,(1):127-128.
[5]彭焕彬.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教育探索,2010,(5):131-132.
作者:龙金凤 单位: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困境及对策
- 下一篇:学前教育大学生民族文化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