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09 09:03:49
导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就要平等地发展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因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也就成为民族学校重要的环节。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分析研究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小学部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唤起蒙古族基础教育相关工作者自身的文化传承自觉性,使蒙古族学生在学习主体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学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能够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传统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信息时代带来的各种冲击。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成为多民族地区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就要平等地发展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因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也就成为民族学校重要任务。蒙古族学生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和主流文化顺利融入现代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学习蒙古语言与文化而较好地保留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乌兰察布市是察哈尔蒙古族聚集的地区,全市蒙古族小学分布在集宁区、察右后旗和四子王旗。察哈尔蒙古族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当中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是目前学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分析研究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小学阶段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现状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为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提出绵薄的建议。①希望通过本研究唤起蒙古族基础教育相关工作者自身的文化传承自觉性,使蒙古族学生在学习主体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学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能够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二、研究现状
国内有诸多学者对国内少数民族学校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多维的研究与探讨。滕星在《族群、文化差异与学校课程多样化》一文中探讨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将何种文化编写与课程设置上如何处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他还提出,少数民族教材编写要根据各民族的意愿,适当增加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社区的语言与文化,以保留文化的多样性。苏德、陈中永在《中国边境民族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应该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这一更宏观的层次上去思考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对于一个具体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否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实施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图门吉日嘎拉在《蒙古语文的学习使用与研究问题》中研究了各地区蒙古语使用现状,从民族教育政策、蒙古语文课程设置、蒙古语教材编写等多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斯琴在《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一文中提到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校文化与学生民族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刘龙在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研究一以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呼和浩特市兴安路民族小学、内蒙古师大附中为例》中以对呼和浩特市三所蒙古族中小学进行的田野调查为基本参考材料,并结合“文化中断”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呼和浩特兴安路民族小学三所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当今蒙古族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制度安排也过于统一缺乏多样性;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使民族文化远离民族学校,得不到较好的传承。哈斯其木格在硕士学位论文《巴林右旗蒙语授课中小学蒙古语使用情况》中在阐述巴林右旗蒙语授课中小学近十年变化的基础上,以问卷形式调查了978名教师、家长、学生的蒙古语使用情况。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深入探究了蒙古语言应用日益狭窄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尝试提出保护母语、繁荣母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三、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是位于白音查干镇的一所蒙汉双语授课寄宿制学校。她的前身是察右后旗民族小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校舍面积6361平方米。2006年,将旗民族小学、旗民族中学、哈彦忽洞学区中心校三所学校合并后更名为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6个,其中小学蒙授班6个,初中蒙授班2个,小学汉授班6个,蒙授学前班2个,在校生共392人,其中蒙语授课生152人。全校教职工105人,其中蒙授部专任教师3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4人。从学习环境布置可以看出,该校有意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环境中来,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的状态下亲近民族文化。如,小学教室外走廊的墙上悬挂着蒙古马、套马场面、蒙古语成语箴言、拉马头琴的老人等雕刻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教室里也摆放着一些毡子、皮子制作的民族手工艺品,板报设计也富有民族特色。日常的学习当中,用这种现代艺术的方式给学生们带来草原游牧文化的气息会提高他们学习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由于现在的学生无法经常接触游牧生活,所以在学习一些游牧生活用具的名称时,若结合实物或图片,小学生会很形象地记住这些词汇,可以认为在具有民族文化的环境中才能把握其母语的准确含义。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蒙古语文课以外还有民俗课、音乐课和体育课中也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蒙授班每个年级每周都有7-10节蒙古语文课,在课上学生们主要学习蒙古语文的基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内容,同时还会学习课文。小学的蒙古语文教材中有一些介绍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文章,如一年级关于蒙古族传统问候礼节的文章、二年级关于挤牛奶的文章和三年级关于奶豆腐制作过程介绍的文章等。但是,平均每个年级的蒙古语文课本里总共有20多节课文,其中关于民族文化和习俗的文章只有1-2篇,在课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根据访谈得知,这些内容并没有增加过,而且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民俗课中,学生们会学到内容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方面的知识。例如,用牛羊毛和马鬃搓拧绳子、春节奶食拼盘的摆法、沙嘎传统游戏的介绍、见面问候礼节等内容。为了创造更为真实的民族文化环境,老师们有时还会带领学生到蒙古包里上民俗课。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们较为喜欢的环节是掷沙(也称沙嘎)游戏。掷沙是一种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用羊拐骨做成,有时还会涂上颜色,五个不同的面分别以蒙古族五畜--即绵羊、山羊、牛、马和骆驼命名。掷沙游戏不仅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生活性,而且还易于激发儿童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反应力和判断力的发展。通过这样模仿生活实际的环境中,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教育,对小学生来说,不仅带来新鲜感还会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热爱之心。音乐课上还会教学生拉马头琴、察哈尔民歌等内容。蒙古族传统音乐中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其时而悠扬时而欢快的旋律,很容易使学生们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引导儿童进行审美式的体验、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儿童为民族音乐之美所陶醉,与音乐一起欢乐。因此,蒙古族传统音乐与小学生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体育课上涉及的传统运动项目较多,如射箭、蒙古象棋、摔跤等。例如,摔跤(也称搏克)有着“一跤定胜负”的比赛规则,赛手不仅要对对手的摔跤特征和习惯有准确的判断,而且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还要洞察对方动作的细微变化,快速决定应对的战术。体育课上的摔跤练习正是通过这一特点,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敏捷的行动力,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能力得到训练。这些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接触蒙古族文化于风俗习惯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但实际学习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学生们虽然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流利的蒙古语,在课后玩耍时,相互之间的交流会参杂着一些汉语。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他们会以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中的人物的口气说话,或模仿动画片的游戏动作进行玩耍,而大多数动画片是汉语播放的。此外,蒙古语文教材中涉及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极为少数,导致失去了利用课文文本学习民族文化习俗的良好机会。访谈中还发现,虽然学校在给予学生接近传统生活的环境,课后却没有这样的环境,无法亲身体验真实的游牧生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生活和民俗的理解不能得到深化和巩固。蒙古族学生人数少也成为无法大规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原因。
四、总结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多样性是紧密联系的。给予各民族文化以相对价值认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教育,可能是保持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本地方和本民族的人能够摆脱一体化的冲击,更深入地理解固有文化的价值,从而更主动地弘扬地方和民族文化。①该文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对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当今的内蒙古很多地区,随着城镇化很多蒙古族住进城镇,即使是农牧区的蒙古族学生,也自幼离开家乡,进入城镇接受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在此背景下,承担完成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便落在民族学校的肩上。学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一个民族的教育应当重视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了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认为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文化冲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家长对民族教育的重视不足,应试教育带来的繁重学科任务等很多方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一)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和蒙古语文教育的结合民族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语言来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承。在学习蒙古语文的同时加以民俗文化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弘扬。一套优秀的蒙古语文教材,会使小学生充满无穷的乐趣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小学的蒙古语文教材,肩负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民俗文化内容的丰富与贫乏直接影响儿童母语和文化学习。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起蒙古语文教材内容的多样化,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编写进教材里。(二)创造良好的多元民族文化学习环境环境文化是学生学好母民族语言文化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及环境设计和充分准备民族传统玩具,会给孩子带来草原游牧文化的气息,同时也会刺激着他们的母语学习。可以经常利用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上课讲民间故事、参观民俗博物馆、民族游戏比赛、民族舞蹈和民族歌曲的表演等各种活动手段的交替使用,使儿童对民族主题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参加热情。可以添加各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在文化比较中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对于小学生的母语和文化学习来说,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家长的母语使用水平和民族文化知识直接影响着儿童学习的动机。开展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还需要提高家长的认识,配合学校积极参与到教育工作中,课后更加拓宽儿童接触民族文化的环境。乌兰察布市各蒙古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上还有很多困难与问题,这需要家长和社会,以及有关部门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解决。在当前的汉语为主,少数民族语言为辅的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环境下,如何给学生实施有效的民族文化教育,成为了以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为例的诸多民族学校面临的问题。
作者:斯琴格日乐 王婵娟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 下一篇:刑法目的及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