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

时间:2022-02-07 09:01:36

导语:浅谈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

一、引领二胡音乐创作的新道路

自刘天华创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以来,二胡艺术经历了近百年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曲折过程。20世纪初,刘天华将二胡这种民间乐器推上了专业独奏的舞台,他吸收运用了西洋古典音乐的因素,巧妙地把我国民族音乐结构同西洋音乐曲式结构糅合在一起,并借鉴小提琴以及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特点,对二胡演奏技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良,创作了十首经典的二胡作品,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为二胡创作以及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间音乐家阿炳以其传世之作《二泉映月》为代表的三首二胡曲闻名于众,他的作品有着深远的意境表现和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底蕴,留给后人宝贵的音乐财富。至20世纪下半叶,许多优秀的专业作曲家参与二胡音乐创作,推动了二胡艺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创作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成为20世纪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他以其深厚的传统音乐基础、专业的作曲技法,以及创新性的音乐思维将二胡这件旋律乐器的表现力很好地演绎出来,为二胡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在大多数二胡作品中,仍然以中国传统二胡音乐的创作手法为主,曲调优美,结构规整,民族风味浓郁,但是也存在着旋律发展手法相对简单,调式调性以及曲式结构相对单一的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二胡创作发展进入了新的探索时期。二胡音乐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采用探索性的技法特点进行创作的“新潮作品”,也有根据西方小提琴音乐作品进行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以及根据通俗音乐歌曲改编创作的新民乐作品,等等。其中不乏优秀的二胡作品,但真正能够广为流传的作品却为数不多。王建民1988年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可谓脱颖而出,引起了二胡界强烈的反响。之后陆续推出的三首二胡狂想曲也受到了二胡演奏者的普遍欢迎,对二胡创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建民以其独特的创作思维,借鉴西方狂想曲的创作体裁,选用中国地方风味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合于乐曲,并在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演奏技法上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突破传统二胡音乐的创作模式,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王建民在二胡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以雅俗共赏为创作理念,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为立足点,在思想观念、音乐认识上进行了更新与探索,无论是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旋律发展、调式调性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风格韵味,又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既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活力。王建民的二胡作品源于民间、根系传统,取材于民族民间素材,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核心音调融入乐曲,使得乐曲处处流露出民族风味的旋律音调。而西方曲式体裁的借鉴、富于变化的调式语言、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中国民族精神的表现使得乐曲又不失时代感,这便是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种民族性时代感的结合,也是我们的二胡艺术乃至整个民族音乐创作发展的方向所在。要继承与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必须要有像王建民这样的优秀作曲家,让中国的民族精神融入时代的旋律篇章,才能真正走出我们自己的一条创作之路,才能让中华民族的音乐走向世界。

二、对民族器乐创作发展方向的启示

在问及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道路与方向时,王建民谈道:“毫无疑问,我们的民族器乐,以及整个民族音乐肯定会朝前发展的,会在技术创新、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在挖掘乐器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守住一个底线:即中国的民族乐器一定要表现出它的民族特色。这样的作品适合中国的民族语言,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那么它肯定会向前发展。而创作出中国自己的学派,创作中国自己的音乐体系,这条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1]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作品,既吸取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保持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既有时代的新意又具民族性,这不仅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艺,并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二胡艺术以及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的民族器乐,特别是二胡的演奏技术发展很快,这离不开多方的努力,例如舞台演奏队伍的壮大,专业教学师资对于人才的培养,各种大小赛事的举行,以及优秀作曲家对二胡创作的贡献,使得二胡以及整个民族音乐迅速向前发展。在二胡艺术领域,面对不断提高的演奏技术,还要继续挖掘乐器演奏的技术技巧。在现今的一些器乐比赛上,有些人提出质疑,现在的孩子对于现代的乐曲演奏得很好,技术很娴熟,移植的东西拉得很多,而对于传统的作品却表现不足,担心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实际上,和二胡一样,像西方的钢琴、小提琴,对于高难度技巧的乐曲的演奏队伍,已经极端低龄化了,因此,作曲家应继续努力挖掘乐器的技术技巧,以满足演奏技术的发展。然而,在挖掘技术的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乐器还是要表现出它的民族特色。当代的移植作品发展很快,这无疑是件益事,不仅能够弥补民乐独奏曲目的不足,促进民乐演奏技艺的提高,而且也加强了民族乐器与世界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但是,移植作品的流行也恰恰反映出传统民乐创作曲目的匮乏。中国的民族乐器演奏西洋的乐曲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牵强,比如,用民族乐队演奏《拉德斯基》作为反场曲,这种音律关系和音色融合总是感觉有些奇怪。适当地移植一些西方作品进行演奏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主流,否则国乐的发展必将停滞不前,无法突破。因此,作曲家必须担当起弘扬民族音乐的重任,多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与时代感的优秀作品,让演奏者和爱好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另外,教师也必须重视对传统乐曲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传统作品的情感和表现传统乐曲的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风格乐曲的把握。

我们的民族器乐创作,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保持中国自己的民族性,探索适合中国特色语言的发展道路,创作既有时代感又具民族性的优秀作品,像王建民这样优秀的作曲家必然引领着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发展的方向。而创作中国自己的音乐语汇与音乐学派,使我们的民族音乐真正走上国际,我们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这需要作曲家和演奏家,以及我们大家共同去努力、去传播、去开拓。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未来必将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更加蓬勃、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郭媛,王建民.《第四二胡狂想曲》创作访谈录[J].人民音乐,2011(12).

[2]王建民.王建民二胡作品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新华.二胡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刘育和.刘天华全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李毅波.音乐创作中民族特色与现代手法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6(11).

作者:郭媛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