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与能力提升研究
时间:2022-07-28 04:29:41
导语: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与能力提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文化教学作为促进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课堂文化导入成为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外语文化教学也只是关注目的语文化,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这种忽视母语文化的教学必然导致学习者的民族文化意识薄弱。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言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跨文化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意识;文化教学;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即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大学英语教师的认可。但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较好地使用英语来表达英语国家文化,却难于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目的语文化,而忽视了母语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要求学生既能够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弘扬中国文化[1]。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问题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和英语国家文化教学更好地衔接起来,围绕目的语的学习,同时又兼顾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生能较为容易地使用英语来介绍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并且熟知其英语来源。但是耳闻能详的中国传统佳节,如春节、清明、端午以及中秋等节日,学生却不能用英语熟练表达。笔者做过调查,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关于节日的翻译题目,学生常常感到较为困难。学生熟知《圣经》里的故事,却不能流利地背诵一段《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这种情况,笔者选取了济宁学院、曲阜师范大学200名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文科生70名、理科生70名、艺术生60名。通过测试试卷及访谈的形式分析了其民族文化意识的现状。具体研究设计如下: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在词汇和书面表达方面,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如何?2)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是什么?3)大学生对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2.2数据收集
此次调查共发放200份测试卷,进行了3次访谈。测试后收回有效测试卷191份,回收率为95.5%,代表性好。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定量研究的调查工具是“对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了解的测试卷”。定性研究采用了和学生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定量研究中,笔者设计的“测试卷”主要测试的是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该测试包含16个中国文化词汇翻译及7个中国文化的翻译解释题目。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如政治、经济、饮食、节日以及文学和名胜古迹等。任意找词汇,随机考学生,要求学生不参考资料,45分钟内独立完成。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2]。在定性研究中,50名同学被分类型选出,对他们进行了每人10分钟左右的访谈,采用汉语交流,使用笔录,不进行录音,这种半结构化的访谈形式,也打消了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让被访者自由表达对于中国文化学习的看法,并评价大学英语教学。二是就事先设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记录学生答案。
2.3结果与讨论
2.3.1对母语文化知识了解程度测试试卷的分析
表1是“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了解的测试卷”,笔者收集的数据如下。在传统文化的测试中,排在前四位测试正确的词语分别是饺子、孔子、功夫和中秋节,学生的正确率分别为85.9%、81.7%、62.3%和50.3%。遗憾的是,虽然在山东曲阜,数据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可以正确翻译出“三孔”,即孔府、孔庙、孔林。能正确无误地翻译出测试的16个中国文化词汇的同学没有一个,只有20%的同学能正确地翻译其中5个词汇。在7个中国文化的翻译解释题目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就像翻译软件一样按照汉语顺序直接进行了翻译,更有意思的是,部分被测学生在翻译时还使用了拼音。这种翻译,根本不能体现我们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数据表明,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非常薄弱,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对于母语文化积累的缺失势必造成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的薄弱。
2.3.2访谈结果分析
经过前期的测试问卷之后,笔者选取了5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该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将中国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态度。在访谈中,笔者设定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们做了解答。就访谈结果,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第一,必要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以迎合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让世界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进而逐步提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第二,局限性。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虽然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教学影响,重视书面,而在表达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特别是跟外国人交流时,常常感觉不知所措,总会“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英语中合适的单词和汉语相对应”、“自己也存在对中国文化不是很清楚的情况”。这些回答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对外交流的心理准备还不足,另一方面,语言交际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3大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教学是必要的。但在汉语语境下,介入中国文化教学和学习,这种双向文化同时进行更是一种必须[3]。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中国文化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保持学生稳定的文化身份。跨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弘扬和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英语教材中增加关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
据了解,目前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等几种。笔者通过认真分析这几部教材的特点,得出结论:这些教材在传统上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各种教材会有不同的侧重角度,但教材中涉及到的大部分还是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内容非常少。为此,笔者建议,在内容上,大学英语教材应该每隔一两个单元适当编排含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是有课文学习的新鲜感,二是有一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在讲授西方文化时,要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在讲解西方的圣诞节,可以对比中国的春节;讲解感恩节可以对比中国的中秋节。这样,学生在学好西方文化以及英语的同时,又能够较好地用英语掌握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两种文化的介入,有利于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3.2增设用英文讲解的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
目前,本科院校中普遍开设了选修课程,在这些选修课程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也不乏少数。但是这些课程都以汉语为讲解语言,几乎没有用英语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此类双语课程对老师的语言要求较高,开设起来难度较大。笔者认为,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之上,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争取把这类双语课程开设起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选修课的内容。在高校中用英语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是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大胆实践,不断创新。
3.3在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增添中西文化体验活动
课堂学习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更能够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当前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社团多种多样。在这些课外活动和组织中适当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验活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特定的节日,像中秋节,学生社团可以组织相应的英语活动,让参与者用英语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意义以及通过品尝月饼等形式来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学生在训练英语表达能力时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
3.4加强含有民族文化内容的英语考试
长期以来,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等内容一直为英语考试等主要测试题型,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可喜的是,笔者在进行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辅导中看到在四六级翻译题型中,多次考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火药、中秋节、端午节、茶叶等传统文化话题[4]。这种考试很好地引导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基于这种新变化,大学英语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四六级翻译新题型的考试。学生要首先掌握好相关传统文化词汇,然后了解内涵,多做此方面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意识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们在平时口语测试、期末考试中也应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测试内容。这样,学生会自觉加强民族文化学习,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也间接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3.5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民族文化的意识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不同文化内涵是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基本条件。当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英语基础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越来越熟悉。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愈来愈高,并且愈来愈强。这样,学生这一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运用英语来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英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手段去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也会接触许多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如接待外籍客户,签署涉外合同,甚至是做英语导游等等。这些活动都会涉及到许多中国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本质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习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的一系列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为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是瑰宝,既要继承,又要传承。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把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入英语课堂,让学生既能学好英语,又能学好中国文化,进而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国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传向世界。
4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母语文化,只能片面地学习英语,缺乏英语学习的完整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习得目的语时的母语文化基础的缺失。中国文化教学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对英语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面对全球化以及国家间交流的日益兴盛,高校作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担当起培养拥有较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独立文化人格以及怀有深厚民族文化的复合型、全方位、高层次人才的重任[6]。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单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的老观念应该彻底改变。通过在课堂上交互讲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使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平衡,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一方面加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另一方面,应更好地促进英语和汉语的融合。在多元化的文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作者:陈静 单位:济宁学院
参考文献:
[1]LuoDM.AphasiaofChineseCultureinSeniorHighSchoolEng-lishTeaching-TakenaKeyMiddleSchoolinKunmingastheExample[J].ScientificResearch,2011,2(3):279-287.
[2]邵翠红,高山林,孙素霞.SPSS11.0软件用于方差分析中的数据转换[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2):60.
[3]郭燕,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多维度研究[J].外语界.2014,(4):2-11.
[4]师嘉林.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以2013年12月改革后的三次考试为例[J].大学英语.2015,(1):190-194.
[5]李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0L].[2013-10-09].theory.people.com.cn/n/2013/1009/c49165-23132486.html.
[6]张蔚,米家全,印蕾.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调查与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39-42.
- 上一篇: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探讨
- 下一篇: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患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