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与民族文化论文

时间:2022-04-10 09:03:54

导语:英语学习与民族文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学习与民族文化论文

1概述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由于政治、历史等各种原因,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因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被强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毫无递减的趋势。英语成为大中小学生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块,也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想给予自己的孩子“国际化教育”,渴望他们能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也大肆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双语幼儿园、外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办的风生水起。现在的年轻人也被灌输了“学好英语,走遍天下”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学好英语是紧跟时代潮流,成为国际化青年的必备条件。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被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语言的学习与目标文化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仅仅学会了某种语言只能算是获得了空壳,文化才是真正的灵魂所在。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英语文化的导入也自然成为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对这些外来文化的过度重视已经严重冲击了我们本族文化,许多外语学习者对那些外来文化了如指掌,津津乐道,甚至盲目跟风,认为外来文化都是好的,是优于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另一方面,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大中小学生,却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知之甚少,在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中也不能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也没有认识到学习本民族文化构建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性,造成了本民族文化的失语和民族身份的迷失。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英语在中高考中比重的减少,这被许多人看作是相关部门在意识到了外语学习中民族文化的迷失的问题的严重性后采取的措施。有人认为,减少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而相应增加汉语比重,可以减轻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过度崇拜,回归到本族语和文化的学习当中去,从而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重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解决民族文化身份迷失,民族传统文化失语的现象。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英语对于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仍然十分重要。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应该受到压制,我们应该探究的是如何将英语学习和本民族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构建民族文化身份,也让英语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中国在国际上更好地构建话语权服务。

2民族文化身份及相关研究

民族文化身份(cultureidentity),又称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某个民族的本质特征和带有该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这些特征是某一特定的文化所特有的,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磨灭不掉的印记。民族文化认同关系着整个民族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研究者们从各方面民族文化身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如其重大作用、现状等。关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大作用,研究成果颇丰。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永久认为,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往往是与国家认同结合在一起的,它能够对民族社会稳定、协调和有序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表现在对本民族及祖国的强烈情感、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公正的强烈需求以及对本民族自身利益的关切。这也是民族文化认同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文化霸权会给许多国家带来危机感的重要原因。民族文化身份的构建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同时,许多研究者还从个体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Suh认为稳定的文化身份对某个个体的心理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文化身份的迷失会给其带来心理上的副作用。Berry和Phinney等的研究表明,对本民族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都持积极认同预示着该个体具有积极的心理水平。王亚鹏(2002)的调查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文化不适应会造成其心理上的疏离感。甚至还有研究者指出民族文化认同与个体的自尊、成就动机等人格的形成成正相关关系。关于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研究,这关系着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另一方面的研究随着文化全球化和文化霸权的发展而越来越受重视,即关于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传统文化失语、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迷失和认同危机的研究。王立洲认为在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促进下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许多研究者对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文化失语和身份危机表现出了担忧,并纷纷提出挽救措施。樊娟认为社会转型背景下,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黄纪针指出要化解当前的文化认同危机,外语教育应加强文化安全意识,避免外语教育中的自我殖民化倾向。

3外语学习中民族文化身份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正如前文指出,大批的年轻人涌入学习英语的、走向国际化的热潮,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渐渐忘了自己是“谁”,民族文化身份出现危机。而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性在前一部分已经指出,这也是相关部分意欲通过减少英语在考试中的比重来唤醒人们重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探究如何化解民族身份危机、重建民族文化身份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审视现在外语学习者为什么会出现身份危机。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可以从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自身两方面来分析。在外语教学中有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指导观念,因此外语教学者们认为要想教好外语,就必须加强相应外来文化的导入,让学习者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文化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在外语教学中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的观念也越来越受到倡导。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确实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促进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这种观点本身没有错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想真正学好一门外语,了解目的语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的外语教学过度强调目的语文化的灌输而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维护和传播,久而久之,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就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造成传统文化失语和民族身份危机。此外,外语教学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一直备受关注。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认为母语的负迁移会阻碍外语的学习,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学会“摒弃”母语的影响,这就使得母语在外语学习中被边缘化。其实,近年来对母语迁移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负迁移,它们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因此,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不应该被视为阻止前进的“恶魔”。合理地将母语和母语文化教育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相较于“原汁原味”的外语教育,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更何况,在将外语教学进行好的同时,引导学习者维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防范文化霸权也是外语教学者很重要的责任之一。从外语学习者的角度看,现在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都是生长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的年轻人,他们的民族文化身份还没有完全稳定地建立,辨别判断能力不强,在现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多种文化的碰撞使他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他们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做出错误判断,盲目跟风。他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认为传统就等于落后。相反,在西方文化强势的影响下,他们对西方节日、饮食、服装等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月饼、饺子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包好吃;民族传统戏剧、古典文学不比好莱坞大片、欧美文学作品好看,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越来越不感兴趣.而对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却极力推崇。在他们看来,凡是与西方文化挂钩的都是时髦的,而且自己作为外语学习者更应该努力学习这些西方文化,促进自己外语的学习。因此,对这些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同时不能忘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根基,明确自身的文化身份,找准自己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定位很重要。而且,作为外语学习者,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任。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化解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构建民族文化身份。

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现在许多外语学习者出现民族文化身份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他们对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没有自信,总觉得那些外来文化要优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增强外语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很有必要。要让他们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教导他们树立文化上独立、平等的意识。只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能对其产生归属感,外语学习者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才能坚定立场,维持本民族文化身份。

2)引导学习者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现在许多外语学习者缺乏客观判断文化趋向的能力,因而很容易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因此外语教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保证他们不会在多元文化混杂的环境中迷失,在文化上遭受“殖民化”。外语学习者一方面应该多接触外来文化,促进外语学习,并为将来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但是文化安全意识应时时谨记,一旦有松懈,就可能出现认同危机。

3)加强母语教育和母语文化的导入。外语教学界过度重视外来文化的导入,而忽视母语文化是造成传统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母语教育和母语文化的输入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包括教师本身母语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课程设计中母语和母语文化比重的增加、外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的植入、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意识的增强等等。只有全方位地增强对外语教学中母语教育的重视,而不是单方面减少对外语的重视,才能真正唤醒外语学习者构建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意识,同时也能保证年轻人学好外语,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走向国际。

4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外语学习的行列,他们学习外语,也学习外来文化。许多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民族文化身份危机。而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是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的向心力,它是我们在这后殖民主义时代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最有力的后盾。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而是世界上各种文化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但是文化却不能独立于经济、政治而单独存在,因此文化的流动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经济、政治上比较强势的国家文化势必会成为强势文化,试图入侵弱势文化,实现文化上的霸权。许多人对外语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身份危机表现出担忧,也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少英语分数比重就是一例,但是笔者认为该措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对实现我国的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学好外语对传播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相当重要。因此,外语学习不能轻视。但是面对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霸权主义,面对现在民族文化身份的破碎和认同危机,外语教学者需要正确引导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价值取向,加强母语文化导入,增强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外语学习者也需要辩证地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身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既能维持本族文化身份,又能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张晓文单位:浙江大学